部编语文七下10《老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七下10《老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3 15: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七下语文10《老王》单元设计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标题与关键语句,梳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
2. ? 通过文本细读,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珍贵情谊,感受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3. ? 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探究作者心怀“愧怍”的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标题与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内容。
2. ? 通过文本细读,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珍贵情谊,感受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三、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探究作者心怀“愧怍”的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的文章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4篇课文。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学习本单元,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体会这些人物身上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以及自信和智慧。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老王》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语文要素:理解人物形象,赏析文章写法,品味人物语言。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在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想要考一考大家,你对老王的身份有哪些了解?
学生活动:回忆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明确:人力车夫、没有组织的单干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课文,为下一步的分析文章标题做铺垫。
感知文章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 为什么以“老王”为题?
2. ? 老王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3. ? 文章讲述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课文,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并回答问题。
明确:
1. ? ①地位低下(联系阿长名字的由来)②关系比较熟悉
2. ? 雇佣关系:“他蹬,我坐”
3. ? 三件事:送冰、送默存看病、临终送香油鸡蛋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人物关系及主要情节。
教师语言:请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老王情感的语句,并圈画出关键词。
学生活动:快速找到关键句,并圈画关键词。
明确:
关键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关键词:“幸运的人”“不幸者”“愧怍”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人物之间情感,抓住全文主旨的“文眼”,通过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切入文章内容进行细读感知。
分析不幸
教师语言:找出介绍老王身世的语句,为他完成简历表。
学生活动:锁定段落并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他的不幸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①家庭状况:亲人去世,无依无靠。(当作者问起老王“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为什么回答“住在那儿多年了”?说明缺少家庭的温暖,房子仅是一个安身的地方。)
②生理缺陷:“田螺眼”。
③物质生活:住在塌败的小屋。
④人际交往:受人恶意揣测。
【设计意图】基本把握老王的身世背景,为接下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做铺垫。
把握性格特点
教师语言:在交往过程中,不幸的老王是如何对待杨绛一家的?这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分别体现出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活动:重新审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概括老王的性格特点。
明确:①送冰:车费减半,冰量加倍——老实厚道
②送默存看病:不肯收钱——善良仁义
③临终送香油鸡蛋——真挚、知恩图报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主要事件,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感受老王身上的人性之美。
阅读背景资料
1.阅读背景资料,理解“幸运者”之“不幸”
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愿意和这个不幸者交往?杨绛真的是幸运的吗?
(课件展示作者生平资料及时代背景资料)
学生活动:
(1)阅读作者生平资料。
????杨绛(1911-2016),中国女作家、翻译家,她所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经被公认为经典译本,为此她获得了西班牙国王亲自授予的文化勋章;她的几部小说、散文,同样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她的先生钱钟书先生,更是被公认为国学大师级的人物,其学识之广博,在近当代中国几乎无人可及。
(2)阅读背景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1966年)8月9日,我被‘揪出’,在外文所所内扫厕所;8月16日,钱锺书被‘揪出’。???????????
——杨绛《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
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我们不能与强邻相处,阿媛建议‘逃走’;我们觉得不仅是上策,也是唯一的出路。
——杨绛《我们仨》
(我)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
一星期后,我在大礼堂前稠人广众中看见一个老朋友,她老远的躲开了我。
当时,我……就活像一头被车轮碾伤的小动物,血肉模糊的创口不是一下子就能愈合的。???????????????????????
——杨绛《杂忆与杂写:一九三三—一九九一》
明确:杨绛并非是幸运的,一家人也处在落难之中。
【设计意图】结合背景资料,深入体会在特殊时代下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交往的珍贵情谊。
老王对作者一家的不同
教师活动:重新审视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老王对待他们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再次阅读交往的主要事件,找到关键信息。
明确:①“这老光棍年轻时不老实”;“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②“从没看透是好欺负的主顾”:其他车夫可能欺负过作者一家。
③“自己不敢乘坐三轮”:老王不顾外界眼光,甘愿被揭发的风险接送。
④“你还有钱吗”:善良仁义,自顾不暇也要为作者一家着想。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反复细读,理解在特殊时代下,老王对作者一家的与众不同,深入体会真挚的情感。
老王与作者一家的情谊
教师活动:香油鸡蛋对老王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为什么要在临终前送给作者?
学生活动:锁定最后一个事件,通过时代背景体会礼物的特殊含义。
明确: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制,香油鸡蛋是十分珍贵的物资。
①?临终无人继承,最后的东西
②?最珍贵的东西,为表达感谢
【设计意图】体会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深切情谊,为下一环节作者一家对老王的付出做铺垫。
教师活动: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场景的?
学生活动:分析对老王的动作、外貌的描写。
明确:①动作:“打门”、“一手攥着钱”(竭尽全力)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滞笨”(动作僵硬,没有活力)
??????②外貌:“面色死灰”、“结着一层翳”、“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毫无生机)
【设计意图】学习通过动作、外貌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并体会老王来送礼物的艰难。
教师活动:作者做了什么,使老王在临终前强忍病痛送这样一份厚礼?作者一家对待老王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重新阅读交往的主要事件,找到关键信息。
明确:①照顾老王生意,常坐他的车,为他送鱼肝油。其他人恶意揣测。②不坐老王的平板车之后,仍然关注他的生活。③老王死后一直挂念在心,同院的老李则对他的死十分冷漠,“早埋了”。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的细读、再读,理解双方交往的相互性。
探究作者心理
教师活动:作者一家对老王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着眼全文,探究原因。
明确:
①?“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闲聊中问起塌败的小屋是否是他的家——老王诉说自己悲苦命运,对我而言仅是“闲话”
②?载客三轮取缔之后,一位老先生作主顾让老王运送——并未尽心尽力帮助老王的生活
③?“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平时对老王的观察并不细致
④?老王临终送鸡蛋却塞给他钱——并未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老王,钱伤害了友情
⑤?“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面对重病的老王居然心生了恐惧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作者心理,体会作者的自省心理。
分析变化原因
教师活动: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老王的态度,是从哪里看出的?
学生活动:再次阅读文本,概括出关键词。
明确:同情、怜悯。上对下——俯视。
教师活动:在交往过程中,作者对老王的态度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学生活动:梳理与老王的交往过程,分析作者的态度。
明确:送默存看病,“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受到了不幸者的关照,产生敬意——平视。
教师活动:杨绛对老王的情感中有没有仰视?
学生活动:细读文章,分析杨绛写作原因。
明确:文中包含对老王人性之美的赞扬。
教师活动:重新审视“愧怍”一词,是否有新的理解?
明确:“我”并未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老王,习惯性地给钱,事实上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同情、可怜他,没有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隐含着一种回避,刻意想要保持距离。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王,最需要的是有人把他当作朋友,精神上能够平等地交往,“我”却没能做到,让老王最后一丝希冀也落空了。
【设计意图】分析作者对老王细微的态度转变,深入思考“愧怍”的真正原因,体会作者对老王人性之美的赞扬。
课后活动
1. ? 依据你对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理解,试以第一人称口吻,描写老王的送鸡蛋前后的心理活动。
2. ? 揣摩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心理,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回家沉思的内心独白。
【设计意图】带入人物身份,以第一人称方式分别揣摩老王和作者的心理,体会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感激之情,他为何要来送香油鸡蛋?为何不要钱?为何又停下来等我去拿钱?分析作者对老王“愧怍”的心理,为什么从感到抱歉到感到不安?以求对文章情感有更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