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下《22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标题,运用浏览的方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辩证理解“英雄”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浏览法、探究法、品析法。
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如《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让我们读到伟大的探险精神和英雄气概,《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悬念伏笔给人巨大的阅读兴趣。《河中石兽》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通过学习,应理解并体验到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要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太空一日》解析
人文主题:感受北方农民、抗战军民的精神意志,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语文要素: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字中蕴含的激情与豪情,利用语言标志理清文章的总体脉络。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个小时23 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太空一日》去了解他的太空生活。
【设计意图】简介杨利伟太空之旅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理清课文结构
教师语言:快速浏览全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预设:
第一部分:作者自述发射瞬间痛苦难忍;
第二部分:作者所见到的太空奇景;
第三部分:作者在太空遭遇恐惧敲击声,生死惊魂;
第四部分:作者自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思考历程
教师语言: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自由回答。
明确:
火箭发射、太空遨游、飞船返回。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仔细阅读课文
教师语言:《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我国航天第一人的航天经历,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给出问题答案。
1. 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 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3. “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 1600~1800 ℃ 的超高温度”。
【设计意图】细读,提升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了解困难
教师语言:杨利伟这次太空之旅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险的旅程。他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危险?深入阅读文章,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深入阅读文章,思考探究,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明确:
(1)发射瞬间痛苦难耐;
(2)飞船发生剧烈的共振;
(3)遇到神秘的敲击声;
(4)高温的飞船出现裂纹。
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语言:面对危险杨利伟的表现如何?
学生活动:在文中勾画展示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表现的文字。
明确:
(1)发射瞬间作者由紧张到放松到痛苦直至痛苦越来越强烈。
(2)飞船发生剧烈的共振返回黑障中时,慢慢减轻。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但在痛苦的极点,我真的以为我自己要牺牲了。
(3)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先紧张,敲击声一直不时出现,飞船也一直正常。我想,虽然总响,也没怎么样啊!后来就不太当回事,不担心它了。
(4)高温的飞船出现裂纹时,非常紧张,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教师语言: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因为在他的思想深处,总有一种坚强的意念在支撑,“我是军人,能上天,即使再危险我也会完成任务;我是军人,我一定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依据杨利伟在危险面前的表现说说你读到了一个 的航天人。
示例:
我读到了一个沉着冷静的航天人
我读到了一个从容镇定的航天人
我读到了一个坚韧顽强的航天人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课后活动
阅读简介杨利伟的文字,为人物撰写一段颁奖词。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 1,350 小时之久。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 年 9 月 15 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 27 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04 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示例: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 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设计意图】阅读简介杨利伟的文字,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们艰辛的付出。让我们随着“神州”五号宇航英雄的脚步,再一次感受他们所创造的奇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研读文本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太空一日》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仿照示例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示例: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在分不清的灰白和一片红晕中,作者还要用心去俯瞰,足见作者对祖国、战友和亲人的热爱。
教师语言:本文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又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班级自由交流。
明确:
(1)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让读者在详尽地了解“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前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2)行文条理清楚,使读者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感悟人物精神
教师语言: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
(1)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分析示例:“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定义英雄
教师语言:有人说在灾难面前为了国家利益舍生忘死的人才称得上英雄,杨利伟只是上天转了一圈又平平安安的回来了,他怎么能称得上英雄呢?对此你持什么意见呢?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发言,互相交流。
点拨: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辩证理解“英雄”的含义。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观看“神舟”五号飞天的视频,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写一篇观后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多媒介阅读和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