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素养。
2. 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古诗,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 通过活动环节中分门别类编辑古诗,增强审美能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素养。
2. 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古诗,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古诗,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相通之处。
2. 通过朗诵,整理分类古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古诗,提升综合能力,并通过这些环节加深对中国古典诗词整体的理解与认识。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视听资料、激趣引导、任务驱动、小组研讨、创设情境。
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二首》4篇课文。它们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通过学习,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综合性学习?解析
人文主题:古诗苑漫步
语文要素: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理解诗意,体悟诗情,领会意境,声情并茂地熟读成诵。能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对一首古诗内容的理解。能确定一个诗歌专题,围绕专题选择恰当的古诗,编辑诗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欣赏古诗词
教师语言:古诗词大家应该再也熟悉不过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一首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邓丽君《水调歌头》。
学生活动:欣赏歌曲,感受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的独特魅力。
课件展示: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欣赏歌曲,让学生领略古诗可以这样去表现,并且导入课文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体会古诗谱曲魅力
教师过渡语:这只是对古诗词的一种表达方式,请大家打开课本,68页这便有唱古诗这部分的内容,在第 69 页还有一个有谱子的古诗,请音乐素养比较好的同学来给大家演唱这首古诗。做一回小老师,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唱这一首歌。
(也可以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唱)
课件展示:教材?69 页上半部分篮色虚线框出来的有谱子的古诗。
学生活动:学唱古诗,体会古诗谱曲后的独特魅力。
教师语言:大家体会到了将古诗谱曲然后唱出来的表现方式,但是古诗还有许许多多的表现方式,请大家阅读课文中第二板块来总结一下课文中提到的古诗的表现方式。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什么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古诗。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然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同学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如果要让小组换一种形式表现古诗,会选择哪种形式?又是为什么呢?
预设问题:
1. 总结一下课文中提到的古诗的表现方式。
2. 思考一下还有什么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古诗。
3. 如果要让小组换一种形式表现古诗,会选择哪种形式?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中第二板块并总结一下课文中提到的古诗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思考还有什么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古诗。之后进行整理,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确立自己想要使用的古诗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结合教材内容学习教材的第二部分,学习教材第二部分活动的基础知识,为开展教材第二部分的活动来做准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预设问题,开展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学习分类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想必在小组讨论中已经选择了自己小组心仪的表达方式,对于表达方式的利弊都有所权衡,对表达方式的本质也有了广泛的讨论。那么同学们会选择哪一首古诗来进行表达呢?在浩瀚的古典诗词海洋中,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首古诗呢?别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解决方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70 页,阅读第三部分的内容,并将重点内容进行勾画,仔细研究示例,想一想自己要是分类古诗,都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问题:分类古诗需要注意什么?
课件展示:分门类别辑古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70 页内容,了解活动流程,揣摩示例。
教师语言:同学们现在可以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也就是课文中的黑体字部分,在之前的小组分组基础上进行讨论,自己的小组想要整理哪一部分内容的古诗,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之前的活动环节,我们已经确立了自己小组对古诗表现方式,现在我们一边全班同学合作,来编辑古诗分类集,一边借助这个过程,寻找适合自己小组确定的表现形式的古典诗词。
课件展示:课本?70 页第一段以后黑体字部分(对分类古诗的活动指导)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为自己小组确定的表达形式寻找合适的古典诗词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要整理的古典诗词类别。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两个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预设问题,开展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朗诵古诗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已经探究了故事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分类古诗做足了准备打下了基础,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
课件展示: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
教师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要求同学们把语速放慢,把个人感情投入其中。
1.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
2. 教师教读古诗,教一句,让学生们跟着学一句。
3.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进行肯定与鼓励,再分析总结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纠正。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范读,跟读学习。
课件展示:朗读大赛
教师语言:同学们的朗读整体水平都不错,现在根据之前分出的小组,来一场朗读大赛吧!
学生活动:小组选择课本上的诗句,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各有所长,都有可圈可点可取之处,相信随着同学们对古诗的理解加深,对朗读技巧的学习,大家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活动来增加课堂的丰富程度,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1. 搜集小组确定的类别的古诗。
2. 小组就确定的表现形式进行准备,为之后在班内的展示做准备。
设计班级诗集
课件展示:汇总收集古诗,设计班级诗集
教师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次的活动一定是非常期待吧?相信同学们都是有备而来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小组整理的诗集与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将诗集的内容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汇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在班级内发言展示小组搜集古诗的成果,简要介绍自己搜集的类别,展示示例。然后将具体收集的资料交给老师。
教师语言:同学们搜集的古诗,主要有如下几类,我们班级的诗集算是小有雏形了。感谢同学们的劳动,为班级的诗集贡献的资料。
【设计意图】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们更有成就感。
展示古诗
教师过渡:班级的诗集已经小有雏形,记得上节课,分类古诗是为了找了适合每个小组选择的表现形式的古诗。现在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到了,之前让同学们准备的故事别样的表现形式,是作为上节课的作业布置下去的,相信大家都认真准备了,小组之内做了充足的工作,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的。那么,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大家,
课件展示:别出心裁品古诗
学生活动:就自己小组在课下的准备,在班级内展示关于古诗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教师小结: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王维的诗词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的各种表达形式,无论是改编古诗为乐曲,还是为古诗画图,还是排练的小短剧,都非常棒!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很用心地完成了这次作业。诗歌与很多艺术都有相通之处,相信同学们也体会到了,艺术之间的壁垒与边界是可以被打破的,艺术只是一种表达的形式,而表达的内容可以穿着不同的衣服以不同的模样呈现。但不变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无论是音韵,诗词的节奏,每一个意象,所表达的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甚至古代艺术总最出类拔萃的。
国外有个作家叫做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便是他的代表作,相信很多同学都应该听说过,他便在自己的文章中说道诗歌是所有文学的终极形式。如果诗歌是所有文学的终极形式,那么中国古代诗歌便是终极中的终极,格律音律等等,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无数遍推敲,都非常地精炼浓缩,都说浓缩是精华嘛,中国古典诗歌就是精华中的精华,短短几句诗,有时写的是一篇文章的意思,有时又写尽了半生的感慨与喟叹,有时写着天下万万千千的黎民百姓,无数的人。我们的综合学习活动就快要告一段落了,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我们还只是窥得了冰山一角,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累更多学习更多古典诗词。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表现,自由发挥,来展示自己准备的内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契合新一代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在课堂上主动承认学生为主体,通过交给学生课堂,让学生展示努力的成果,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在活动环节中,也让学生接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活动,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总结,升华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热爱传统民族文化。
交流感受
课件展示:谈谈感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收获与感受。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都收获了不少知识,不错的体验,品读古诗,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文化需要传承,就让我们且歌且行,用青春的智慧去传承古老的诗歌之光吧。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历程,分享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查缺补漏。
第二课时课后活动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观看一期《经典永流传》节目,选出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品味诗歌的魅力,行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