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03 13: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在Scratch程序中,存储、读取和修改数据需要使用变量。在编写需要使用变量的程序时,首先要定义变量。变量的应用对编写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为学生初次接触变量,七年级学生对变量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变量个数和每个变量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变量概念的解释。
2、学会分析变量的个数及能够对变量进行赋值。
3、能够归纳总结出变量的作用及变量与常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体验,理解变量的含义。
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实例演练,体会变量的作用。
通过总结、归纳知识点的易错点、关键点,加深辨析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自主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互相帮助所得到的温暖。
3、在实例学习中领会变量隐含的逻辑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变量。
2、灵活运用变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Scratch软件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课前的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变量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对变量概念的理解不能一开课就强加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疑惑在本堂课的学习中逐步理解,通过完成任务,最终理解变量的真正含义,达到灵活使用变量的效果。
课前准备
准备本节课的导学案。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问题导入 在黑板上列举出多组不同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数据,并提出“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变量的概念。 5分钟
自主探究 任务一: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小猫说出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请出快速完成任务的同学来对任务一进行讲解,学生讲解不好的地方教师在一旁补充。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一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
教师讲解任务一并在讲解任务一的时候设计一些“小陷阱”并提问:
1、绘制矩形的时候为什么是一个黑色实心的矩形?
2、为什么给小猫进行脚本程序编写的时候需要单击小猫这个角色而不是直接单击舞台就可以设计程序?
3、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进行赋值的时候教师故意忘记点击黑色小箭头来选择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出现计算错误,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
4、让小猫角色说出长方形面积数值的时候故意不拖入变量而是打入文字,让学生找错。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完成任务一的学生数,进行小组计分。
任务二: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小猫说出长方形的周长。
任务二教师采用“打擂台”的方式,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做的快并且方法多。
“打擂台”的形式:小组成员可以聚在本小组的一台电脑附近,一起研究讨论出多种求法,然后将作品提交给教师,用时时间短的小组可以获得计分奖励。
教师为做的快的小组进行计分。 根据导学案自主完成任务一。

学生讲解任务一。
有问题的学生举手提问。

找出教师设计的小陷阱并且解决小陷阱。
小组长进行人数统计。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二。
小组长进行汇报。 鼓励自主完成任务。
锻炼学优生任务讲解能力的同时也对学困生进行了答疑解惑,帮助学困生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
锻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
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本程序。
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变量,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实现小组间的比学赶帮超。
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分享成功喜悦。 25分钟
归纳总结 教师补充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1、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知识点和易错点进行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2.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成员总结本节课在情感上的收获。 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情感上收获的总结使学生学会感恩。 10分钟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学生精彩的瞬间:1、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任务“小陷阱”并且解决。
2、做的快的同学辅导本小组成员的时候不是帮小组成员做任务而是耐心的给他讲解为什么这么做,成为了本小组的“小老师”。
3、在小组间进行“打擂台”的时候,做的慢的小组向已完成任务的小组请教时,完成任务的小组很乐意指教。
本节课教师精彩的瞬间:1、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预设很充分,故意设计一些“小陷阱”能够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2、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总结易错点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对易错点的总结能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易错的地方,加深印象。
3、教师通过flash自己设计了一个计分软件,通过计分软件进行计分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何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如何点拨把握的不是很好。教师对学生活动,讨论的组织与点拨非常地重要。 如果教师点拨得当,那么就可使学生事半功倍,不然就有可能只是做做无用功了。在这方便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