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数数——变量与链表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第三课《小猫报站名——链表的应用》的改编,主要内容是将第二课的变量的应用和第三课链表的应用结合,让学生了解变量和链表的功能和区别,熟练变量和链表的操作,同时能应用变量和链表解决实际问题。
动作补间动画要求,每个图层只能有一个元件,因此,在学习动作补间动画之前要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创建图层,及按照需求添加关键帧和普通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知识技能角度方面, 通过第二节课的变量的应用,学生对变量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能够应用变量完成小程序代码的编写。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对于解实际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辅助分析和指导。对于链表,学生有着足够生活的经验,能够了解链表的概念,可以快速的进行知识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了解链表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新建链表、初始化链表、访问链表的方法
掌握对链表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初试锋芒——复习旧知,引入本课主题。
一展身手——通过引导分析、自主练习、讲解演示、小组互助等方法学习链表
知识梳理、学以致用——归纳重点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完成复杂工作,感受成功的喜悦
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变量和链表的操作
【教学难点】
变量和链表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讲解演示法
个别教练法
六、课前准备
1.学案。
2.课件及素材文件(半成品)。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分配
1. 导入
2.
复习
3.
新授
4.
展示
5.
总结拓展评价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变量的应用,让小猫数数,其实实现小猫数数的方式有很多种,这节课我们共同进行探究,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方法,让小猫计算1+2+3+4+5+……+10的总和,同时说出每次的计算结果。
应用上节课所学习的变量的知识,完成小猫算加法的任务。
师:如果我们想把小猫每次说出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以便我们可以任意调取其中一个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介绍链表的概念,以及各种操作方法。
布置任务一:让学生改写程序,将每次小猫的计算结果保存到链表中
让已经做好的学生展示,并给其他学生讲解,同时教师进行补充,突出教学重点。
让学生完善任务一
布置任务二:让小猫说出制定数字前面所有项之和
提出学生操作共性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继续完善任务二。
请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对操作不成功的同学指导
在班级范围内汇报、评价代表性作品,同时对有问题的程序进行点拨
知识梳理:共同总结动作补间动画
学以致用:浏览教材内容,试着解决教材中布置的问题
自我评价:请学生把学案“我的收获”部分的“自我评价”填好 学生回答
观看演示
根据教材或笔记完成操作
听讲,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完成操作
观看演示,听讲
学生完善任务一
发挥自主性,自主完成任务二
学生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完善程序
同学互助
汇报、评价作品
回顾、总结知识
观看并创作动画
进行自我评价
快速回忆旧知,激发学生积极性
复习旧知,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基础
学习新知
知识迁移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讲步骤及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锻炼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易错点点拨
培养学生分析程序的能力和意识,难点突破
强化技能,给有能力的同学发挥的空间,同时让学生间互学互帮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强化本课重点
打开创作思路,促进知识迁移,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反馈信息 2’
8’
3’
2’
2’
4’
2’
5’
5’
2’
3’
2’
八、教学反思
本课能合理设计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从知识技能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但由于学生认知和操作水平上的差异,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完成最后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