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下《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九下《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3 15:38: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语文九下《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 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语言。
二、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2. 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语言。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精读法、探究法。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中外小说。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各异的写作风格及写法,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和文化意味,感受作者的社会意义。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这些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色,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增进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了解。
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力。
《蒲柳人家》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小说人物身上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语文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会如何分析和把握人物性格。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模仿评书语气,介绍人物。)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或现代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老师刚才说的这段评书,让大家想起文学作品中的哪一位人物形象呢?大家可能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一丈青。对,今天我们的故事中就有这样一位“一丈青大娘”,她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向我们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蒲柳人家》,看看这里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课件展示:她,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学生活动一: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思路。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确定小说线索,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小说写作思路。
明确:能串连起全文的一句话是:“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何满子是一位机灵顽皮的六岁男孩,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由他串起了后面的人物和故事,推动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
?
讲述故事
学生活动二:讲述故事,感受传奇魅力。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蒲柳人家》的故事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请同学们寻找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内容,绘声绘色讲述一个故事吧,可以模仿评书的语气语调。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析一丈青大娘
教师语言:“一丈青”是《水浒传》中武艺高强的一员梁山猛将,运河滩边的“一丈青大娘”也不示弱。紧扣“镇八方”“管不了”,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相关事件等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课件展示: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蒲柳人家》第一部分第九段。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交流预设:
1. 分析“镇八方”:
(1)身强体壮、泼辣胆大、性格豪爽。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2)爱憎分明、侠肝义胆、打抱不平。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见一丈青大娘凶狠地对待纤夫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大姑娘小媳妇。“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运用夸张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威武与豪气。
(3)热心善良、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从不停歇。“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样样精通,事事能干。“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2. 分析“管不了”:
口苦心甜,宠爱孙儿。
如:她“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可见一丈青大娘视孙如命,对孙儿宠爱又无奈。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古典韵味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在诵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魅力。
学生活动一:诵读分析,品味古典韵味。
课件展示:本文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请同学找一找,读一读,品味古典语言的魅力。
明确: 
小说多处骈偶句式的运用,描绘人物言行外貌,亦庄亦谐,生动有趣。
例如小说在叙述一丈青大娘骂人的特点时写道,“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长短句,四六体”的“四六体”原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六字句的连用,这里形容一丈青大娘骂人如同吟诗作词,词语丰富,语气连贯,有长有短,工整对偶,骂出的话有韵味,有艺术。
又如在描绘年轻的纤夫招致一丈青大娘一耳刮子重掌之后的情状时写道,“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 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这一段描写与《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受民间语言
学生活动二:朗读句子,感受民间语言。
课件展示:有人评价刘绍棠是一位“头顶着运河滩的高粱花,脚沾着运河滩的泥土走上文坛”的作家。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创作《蒲柳人家》时,他说:“一是为了感恩图报,为我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二是要走我的乡土文学之路。”
教师语言:阅读《蒲柳人家》,我们似乎和刘绍棠一起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别样的乡土文化。请同学们寻找文中能体现乡土气息的内容,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乡土小说的魅力。
交流预设:
 农村风俗: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等等。
乡土语言:惯用语“好攀高枝儿 “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鼓着肚子充胖”等。谚语和歇后语。如“人配衣裳马配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大量的方言土语,如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梆”(敲,用棍子等打),“捎马子”(搭在马背上的口袋),“天灵盖”(头顶),“窝汗”(汗水蒸发不出来),“打尖”(途中临时休息吃点东西),“捯气”(指喘息),“洗三”(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澡,并请亲朋好友吃饭),“拍花子的”(拐骗小孩的人贩子),“拴贼扣儿”(很难解开的绳扣儿)等。
作家刘绍棠是运用方言俗语的高手,这篇节选的小说,虽只有几千来字,但所用的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就有三十多个,再加上大量的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鲜活,逼真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堂小结
小结:小说由何满子被拴开始,带领我们走进了北京城东北运河岸边的蒲柳人家,开启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卷。此时何满子还被拴在葡萄架下,“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神秘救星是谁吗?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蒲柳人家》全书,去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特色。
课堂活动
要求:请给“一丈青大娘”配插图。
1. 用语言具体描绘插图的内容。
2. 说说为什么设计这个插图,它能反映人物什么特点。
3. 请你为这幅插图取一个名字。
示例:
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满脸怒色,两手叉腰,两脚分开,站在运河边上。河里有几个纤夫,有的站在水中双手打拱求饶,有的斜倒在水中,正准备再次爬起来。
这个插图可以体现一丈青大娘的泼辣豪爽,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
取名:大闹运河滩。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插图,加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