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6.循序渐进--动作补间动画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6.循序渐进--动作补间动画练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03 13: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课 循序渐进------动作补间动画练习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综合运用动作补间、形状补间、逐帧动画方法制作复杂动画。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结合教材及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通过拓展任务,自主设计动画方案,并在组内、班级交流、评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别人作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难点:综合运用动作补间、形状补间、逐帧动画方法制作复杂动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网络机房、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料、元件素材、FLA源文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六课《动作补间动画练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地理解flash动画制作中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元件和图层在flash动画中的作用及简单动作补间动画操作。但是如何能够制作出复杂动画,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待提高,并且也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因此本节课应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主动探究“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
六、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
本案例适用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正逐步形成,但感官认知、模仿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同时,反省思维也已经有所发展,自主学习探究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但仍体现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特征。任务的设计应针对他们的特点,任务难度不宜过多、过大。尤其是起始课,打好基础仍然是我们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2、学生操作技能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视野广泛,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而且已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大部分同学能够利用教材及帮助录像,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尽量照顾基础薄弱同学,同时也要适当提高设计难度,利用拓展任务,以此满足完成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FLASH补间动画设计的过程、乐趣和意义 。
七、教学过程:
学习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制作关于“勾股定理”的flash动画。展示动画,提问:在flash动画中,有哪几个对象在做运动?分别做怎样的运动呢?老师分析:位置移动,大小变化,旋转的效果,Alpha值的运用,从而导入“动作补间”动画练习的制作。
学生回答:有公式、黑板等 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复杂的动画。然后进一步的分析动画效果,让学生了解“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制作出哪些动画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分
二、新授

任务1:完成“勾股定理.fla”中的动画效果。
展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三步骤:
(1)?创建图层
(2)?设置“背景”图层与“文字”图层
(3)?制作“a?+b?=”逐帧动画
(4)制作“c平方”的动作补间动画
老师以四步骤为主线,讲解如何制作平方动画,边讲解边演示。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且每个组选小老师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消除个体差异。
模仿制作移动的平方动画,加深对制作“补间动画”的理解

以移动的平方为例,讲解制作方法。老师事先做好助学软件,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练习。然而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巡视时,可以适当的来选取优秀学生做小老师,来帮助其他的同学,消除班级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2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任务2、完成动画“投篮.fla”的制作,这是一个模拟投篮运动的动画(先演示播放)。
1、学们动脑筋,小女孩在整个动画中有几个动作呢?(老师事先准备好了小女孩元件素材)小女孩的动作一个是跳起时伸展手臂,一个是落地(静止)时身体直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动画的制作,练习时可提示学生使用录像帮助及小组老师的帮助。

尝试完成制作
可以通过动作补间动画实现“直立弯臂——跳 起展臂——直立弯臂”连续效果。 让学生在掌握了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三步骤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探究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让探究出结果的学生上台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2、继续设疑:篮球的运动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随着篮球的运动,是不是大小、位置等也会发生变化呢?”让学生讨论探索改变大小、位置的方式。第二个层次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篮球运动的细节变化体现出来,比如旋转、透明变形等。总结:可以先实现第一个层次的大致效果后再追求第二个层次的细节完美。
讨论探索改变篮球的运动方式:篮球抛出后旋转——遇篮板反弹——球下落——遇地变形——恢复反弹——上升——下落,最后落地时速度为零。 通过设疑,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探索发现:任务3:一起做,完成女孩、篮球、篮板的图层、帧面板、补间、属性的操作。
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女孩投篮的整个过程,此时可以展示学生作品和演示学生的方法。而老师则提出有更好的方法,演示操作方法,提出属性面板中,部分选项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掌握动画效果的操作方法。
讨论制作女孩投篮的制作方法,并演示。学生作品展示,各别学生可以讲解其中部分的作品的运用 只要学生掌握了三步骤,就会很容易的做到,。因此,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制作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创作
首先让学生总结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并让学生讨论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做出那些效果出来。鼓励大家勇于探索。
让5-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专题:《请节约用水》为内容制作动画,告诫人们要节约用水。(老师事先准备好水滴、背景等素材文件)
小组合作,
创作作品,细致地观察,不断地摸索和修正,新的Flash作品就会从学生手中诞生。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8
四、评价 上传优秀作品至“作品库”。
展示学生作品,首先让该组代表讲解本组的动画设计意图和亮点,然后让选出一个小组同学进行评价,老师总结。 上传作品,讲解设计意图及亮点 吸取别人的设计优点,为以后的实际积累经验 1
五、总结 今天我们完成了一般“补间动画”制作的练习,动画作品完成的都很好,也都知道了如何制作“补间动画”,现在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篮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呢? 总结并思考
探索问题 给学生留下疑问,为下节课引导线动画的制作做铺垫 1
教与学的体会:
一般动作补间动画学生易理解,动画对象就从简单的位置改变开始。活动组织进程上要注意把握时间。难点是设计动作补间动画的三要素,要多设计任务,不断巩固新知,让学生真正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设计。在拓展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自由式广播的特点弥补了没有投影机的缺憾,在不影响多数学生操作的前提下,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优先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教”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演示比教师躬身自行更能引起同伴的注意和学习欲望,给班级同学分组,充分调动组内优秀学生的动力去指导薄弱同学。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及时归纳和小结,这将有助于同学们对知识目标的理解。从学生提交作品看,大部分学生对补间动画的制作思想还是能够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