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_??????????????????é?°_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电子板报的修饰》是甘肃教育、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模块二《编排板报》第二节教学内容。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文字的输入、修改的基本方法,对文字的个性化设置充满了强烈的设计欲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甘肃教育、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模块二《编排板报》第二节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页面设置、掌握文字、段落的修饰方法、学会高级查找和替换。通过修饰电子板报这个大任务,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强大图文混排功能。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利用文本框插入文字,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绘制各种复杂图形并进行组合,掌握图形对象在文档中的排版和版面设计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的能力和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页面设置、掌握文字、段落的修饰方法、学会高级查找和替换。
能力目标:在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页面设置、文字、段落的修饰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所收集来的资料、经处理、加工后,准确反映地主题思想。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学法、教法】
1、小组合作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情境法。注重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3、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文字的修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个文档,一个无任何修修饰,另一个“中华牡丹园”则做了丰富的修饰,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文档漂亮、美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请你做个设计师给日记化化妆
首先给学生一个提示:我们曾经学过在写字板中对文字进行修饰,想想是如何操作的?能不能把这个方法借用到word 2003中呢?然后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并动脑思考、尝试操作、共同协作,找寻在word 2003中给文字修饰的方法。教师则边查看学生操作情况,边给遇到困惑的学生指点迷津。
接着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让学生派出代表,展示作品,说出找到的方法,教师则根据情况适当给予表扬或鼓励,并进行补充说明。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word 2003中给文字修饰的方法以及在操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完成该项教学任务。
任务二:你能给文字加上特殊效果吗?
教师展示一幅作品,指明用了哪些特殊效果(如:阴影、上标、双删除线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特殊效果,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在任务一里学到的方法,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给文字添加特殊效果。并且这部分内容课本中有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教师则在一旁指导。接着通过点名的形式找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及展示其作品,教师给予表扬或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文字效果的魅力,感受到文字效果的设置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任务三:你能给文字加上动态效果吗?
教师先展示一幅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给学生简单的提示,演示一部分的操作方法,留下悬念,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脑发现了书本没有的知识,会更有成就感。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则四处查看学生操作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保持了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讲解,采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明确任务: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美化文章,将进行全班展评。
四、展示作品,课堂评价
投影学生典型作品,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归纳小结,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对这节课谈谈自已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同学人回顾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
自我评价: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在作品创作中小组内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学会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说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理念,更要有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在每一个任务之前,都创设了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注重了信息技术、美术、思品和语文等学科的整合,这样,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