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下《10 唐睢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欣赏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3. 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围绕“不辱”二字,分析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交锋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欣赏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品析法
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有偏于论辩或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古代论学名篇,有具有很强艺术表现力的四首词作。学习本单元要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并立足于现代社会,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了解本单元所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古代散文的特点,把握其论证或叙述的层次,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了解本单元所选词的风格,在与诗的比较中,体会词独特的形式特点和抒情方式;理解词作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人书法的情感。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对比、对偶、衬托、反问等,体会这些方式在表现作品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持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唐雎不辱使命》解析
人文主题:理解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精神。
语文要素: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在两千年以前,战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扶危持倾”,本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对当时的情况略知一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新课。
积累文学常识
教师语言:下面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不能确定读音的字词。
学生活动:了解历史背景知识,朗读课文圈画不能确定读音的字词,概括文章内容。
1. 《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2. 故事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 年和公元前 225 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朗读概括课文
学生活动: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字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o 挠náo 谕yù
教师语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设计意图】了解并积累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内容。
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活动:
1. 结合注释,串译课文。
2. 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 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 抽生串译课文。
师生共同梳理文言知识:
【通假字】
秦王不说:(yuè)通“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在意。错,通“措”。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的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
【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扩充,形作动。
轻寡人与:轻视,形作动。
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作动。
【虚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轻寡人与:吗,表疑问语气。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直,只,仅仅。
【人物称谓】
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布衣:平民。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 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2.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4. 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 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
1. 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
2.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5.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文知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语言:本文写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君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安陵君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本文人物刻画特别生动传神,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唐雎和秦王分别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认识二人性格。
明确:
1. 秦王表现:“秦王不说”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秦王与安陵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辞严地指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时“秦王不说”。由此可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的性格。
(2)秦王与唐雎的对白,秦王气势汹汹地指责安陵君不同意易地,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行为,唐雎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受地予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由此可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雎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3)秦王与唐雎的对白,当秦王怫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淫威来征服唐雎,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拼死一搏,“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由此可看出:秦王的欺软怕硬。
总结: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道貌岸然,假仁假义,仗势欺人,阴险狡诈,凶狠残暴,欺软怕硬的君王。
2. 唐雎表现:
(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睢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睢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之情。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此处唐睢的大段独白将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决心。为了增强语言的力度,他罗列士人刺杀君主的历史事件,并渲染刺杀时上天的征兆,用正义和坚决瓦解秦王的强势心理。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恐吓辅之短小紧凑的“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果断言辞,意图用生命捍卫国家领土,瞬间击垮了色厉内荏的秦王,使其胆怯畏惧,可谓言之有据且言之有力。
总结:唐雎是一个机智勇敢,慷慨赴命,正气凛然,不畏强权,视死如归,面对威逼利诱应对自如,面对假仁假义义正辞严的谋士。
教师小结: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欣赏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评价书中人物
教师语言:在探究与秦王两人的谈判中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假如你是使臣唐睢,说说 双方谈判交锋时秦王赢政留给你的印象。假如你是秦王赢政,经过这次事件后,你会如何评价安陵国的使臣唐睢??
学生活动:以秦王或唐雎的口吻评价对方。
预设:
唐睢:秦王是强国之君,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这次他试图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安陵的阴谋诡计不难识破。他在谈判中表现得骄?横肉无礼、盛气凌人,甚至一度以开战恐吓,两国之间公平合理的谈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过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击败了他,使安陵暂避了这一劫。
秦王:原本以为安陵国的使节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唐睢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辞上毫不妥协与我针锋相对,而且在关鍵时刻敢于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安陵国拥有唐睢这样的士人令人羡慕。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
课后活动
教师语言:本文塑造的唐雎这个形象表现出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其实像这样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的“士”还有很多,能举出现几个吗?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他们的故事。
提示:蔺相如、荆轲、文天祥、林则徐、周恩来等等。
【设计意图】增加积累,培养学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优秀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