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虞美人》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虞美人》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3 15: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李煜

南唐李后主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 煜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 煜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诗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到汴京。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做《虞美人》一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之思,宋太宗极为愤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年41岁,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 煜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 煜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诗
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李煜的词以他“被俘”作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为一个国君,他的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词风:绮丽柔靡。亡国被俘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词风:哀怨伤婉,成就很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植物名——虞美人
人名——虞姬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词牌名——虞美人
品 读
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赏 析
你如何看待李煜的愁?
往事之叹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亡国之恨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成了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以乐景写哀情)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可以有哪几种理解?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自己容颜
国家的容颜
朱颜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将一腔愁绪和长江之水相提并论,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形象可感,升华了词人思念故国的忧愁暗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设问、比喻、夸张
分组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思乡怀念亲人

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2、比喻
3、三问三答,三度对比,
隔句相承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①。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②。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三问 三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全词思路结构图?

几多愁 一江春水……
知多少→不堪回首
三问三答,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永恒不变与人事变化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三组对比
春花秋月(无休无尽----往事(短暂)
小楼东风(永恒) ----
故国(变化无常)
雕栏玉砌应犹在---
朱颜改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
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
故国的思念之情。

本词艺术特色 :
1.借景抒情
2.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3、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李煜由南唐君主变为阶下之囚,生活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这种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虞美人》中所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一样奔流不息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 惨痛的人生经历,绝写不出这血泪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