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句
◎认识38个生字和5个偏旁;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进一步了解汉字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会写11个字,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并积累这类词语。
◎积累并运用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增强在生活中识字与积累语言的兴趣。
◎能看图写词语,再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背诵成语,初步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阅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从课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与同学交流。
◎能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猴子捞月亮》,感受阅读童话故事的趣味。
1.从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设置来看,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有哪些?
课后练习要求,相应的教学重点课后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两次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心情、体验等,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与同学交流
要求读、说带“的”字的词语,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并积累这类词语
要求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直接提取简单信息 2.本单元课文的朗读教学,你认为怎样指导更有效?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轻声较多,除生字读音以外,要关注读好轻声。
◎继续落实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此外,课文中长句较多,可通过教师范读带领学生读好(一年级下册教材会有长句朗读的明确要求)。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和心情有关,指导朗读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共鸣,加深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创设有效的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减少师生间的单向问答,增加生生互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明天要远足
大还是小
项链
语文园地七
合计
课时
2
2
2
3
9
9 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
2.会写“才、明”等4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相关课件,棉花一团。
2.学生:搜集自己远足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认识目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正确书写“才、明”2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类似的感受,接近与文本的距离。
1.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学生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不拖音。教师: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3.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3.分小节指名读文,教师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4.思考:文中的小朋友睡不着,在想什么?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节,读准轻声和短语。
(1)出示带有轻声的词语和句子,练习朗读。
睡不着 地方 真的
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真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开火车朗读。
2.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在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目字旁的字呢?
课件出示:
观察:“目”变成目字旁后,有了什么变化?(身子变得更瘦小了。)
3.小作者睡不着觉,在床上做着怎样的动作?(翻过来)
想一想:你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
于是,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唉——”
学生演一演叹气“唉”。
“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
联系生活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会这样说:唉——
小作者“唉”的时候,心情一定很——(着急、无奈……)
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翻过来,/唉——/睡不着。
4.借助插图,认读“海”。
出示课文插图,小作者躺在床上睡不着,她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认识“海”字。
偏旁识字:“海”字是什么偏旁?说明与什么有关?
组词识字:出示思维导图。
插图识字: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这就是大海。说说在大海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大海。人们常用蓝色形容大海,其实大海颜色可多啦!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有白色和黑色。)
5.创设语境,认识“那”字。
(1)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2)认读“那”字,“那”的反义词是“这”。
(3)创设语境,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
例:那是什么?那是窗户。
6.联系生活,认识“老”“师”,对比指导读问句。
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小作者听老师说大海有多种颜色,她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好奇、充满想象、有点疑惑、感到奇怪、很想去看看……)
7.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读。
老师范读句子: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注意“吗”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微微上扬。注意语句间的停顿。
学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
结合课文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带着好奇、想象、疑惑、向往、期盼,读好疑问句。通过对比的方法,加深体验,使学生能读出句子语气的变化,读好节奏和停顿,读出儿童诗歌的韵味。
男女生对比读下面两句,说说“真的”和“那么”可不可以去掉?
那地方的海,
像老师说的,
有多种颜色吗?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提示:这两个词充分体现了小作者内心的好奇、疑问,不能去掉。这两个词要重读,也可以词后稍稍停一下。
四、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明”“才”字笔顺,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范写强调:“明”字的“日”字在竖中线的左边略偏上,“月”字的竖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向左边穿插。“才”要注意观察三个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评议,对自己写得满意的标上小红旗。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认识京字头,会写“同、学”2个字。
2.通过触摸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即将远足的期待之情,并和同学分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朗读第一小节。
3.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体会心情
1.过渡:明天要远足,小女孩晚上睡不着,向往看有那么多种颜色的大海,她还在想什么呢?
2.朗读第二小节,理解积累词语。
(1)读准字音,关注轻声。
(2)迁移第一小节中感叹词的读法,尝试朗读第二小节中的第一句,重点读好“唉——”。
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
通过勾连生活体验和对棉花的现场观察与触摸,帮助学生形象感受云朵的洁白柔软,将抽象的词语转化成真实的感知,并将体验与情感融入朗读。
3.理解“洁白柔软”,读好语气。
(1)引导:老师说的大海颜色有那么多,同学说的云又是怎样的?读一读第二句诗,你能找出描写云的词语吗?(课件相机放大诗句中的“洁白柔软”)
(2)联系生活,现场观察和触摸棉花团,理解“洁白柔软”,读出情感。
①提问: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洁白柔软的?
②实物呈现棉花,请学生观察一下颜色,摸一摸,说说感受。
③朗读第二句诗,教师根据需要指导,“洁白”和“柔软”之间稍作停顿,读得轻柔一些。
自由读——指名读。
④说说印象或想象中云朵还有什么美丽的样子,再次练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在充分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女孩的心情后,唤起学生类似的经历和情感,激发交流的欲望,结合课后练习,充分交流后再次品读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味。
(3)朗读第二小节,体会对云朵的期待。
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4.指导朗读第三小节,识记生字。
(1)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注意轻声词、感叹词“唉”和疑问的语气。
(2)随文教学“亮”字,标红放大“亮”,认识新部首“京字头”。(板书偏旁及名称)
5.发挥想象,拓展内容。
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还会想什么呢?
预设1:那地方的河水,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
预设2:那地方的树,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吗?
预设3:那地方的鸟儿,真的像妹妹说的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吗?
三、朗读全诗,交流心情
1.整体朗读全文。
2.过渡:文中的小女孩在远足的前一晚兴奋地翻来翻去睡不着,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随机评价。
3.带着自己的心情再次朗读全诗。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同”。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
(2)教师讲解示范:同字框,边竖直,横口偏上间距匀。
(3)观察本课生字“明”字,说说它们的横折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学生临写。
2.指导识记、书写“学”。
(1)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秃宝盖宽一些,字的弯钩在竖中线位置。
(2)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体会孩子去远足时的激动心情。开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受到了看一处风景时的急切心情。在读文过程中,我也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远足前的急切心情,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在远足前会想些什么。这些活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