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读不完的大书》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了我们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字词句
◎认识2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47个词语。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阅读
◎能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能借助图示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口头表达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书面表达
◎能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
课文中生动的语言举例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描写,多个修饰语连用,其他生动的语言(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生动的语言?
◎多种途径想象情境。
◎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在朗读中感受。
◎在积累和运用中进一步体会。
,,
内容
大自然
的声音
读不完的大书
父亲、树
林和鸟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课时
2
2
2
1
2
2
11
21 大自然的声音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写作:
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人文主题
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专心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声音的词语,并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新词,完成《预习卡》。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题。
3.联系生活,回忆自己听过哪些有趣的声音。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词语。
2.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课后第二题的图示中。
3.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呢喃细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等生动的描写声音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入境。(课件播放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及各种好听的声音:鸟叫、虫鸣、孩童嬉笑等)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
2.交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入题。是啊,美丽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真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声音之美
1.听读课文,圈画词语。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大自然哪些奇妙的声音呢?动笔圈一圈。(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圈)
2.试读词语,读准字音。你圈画了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呢?(自己读——同桌互读)
3.逐行出示,分组朗读。
第一组: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1)指导读好平舌音“淙淙”,翘舌音“潺潺”。边读边想:生活中,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2)借助课件感受“流水潺潺”的声音。
(3)指导朗读,读出叠词的节奏感。
第二组: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提示:让学生读词语,交流自己喜欢的声音以及觉得很陌生的声音,教师依据学情展开助学)
预设1:学习“呢喃”。
①出示词语读准音。这两个词语中的“呢”一样读吗?(出示:你呢 呢喃)
②观看字形猜字义。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看字形猜字义,你能猜出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③借助课件解词意。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播放两只小鸟在窃窃私语的视频)看,这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地、柔柔地说话呢,这就是“呢喃细语”。
④借助朗读想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两只小鸟呢喃细语的情景。
预设2:学习“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借助图片对比学习。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幅才是“波澜壮阔”呢?(第一幅图:水平如镜
第二幅图:波澜壮阔)
②借助声音朗读想象。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海浪汹涌澎湃的声音)听,浪涛滚滚,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多么浩大,听到了吗?来,全体男生读。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仔细观察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排是像“ABB”“AABB”一类的叠词,第二、三排是“××的什么”这一类的词语;第一排是直接描写声音的象声词,第二、三排是描写声音感觉的词组;有的词语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有的词语读起来很像一幅画。)
5.展开想象,比赛促读。女生读第一排,男生读第二、三排。
6.借助导图,梳理大意。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怪不得课文一开始就说“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课文描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声音?再读课文,填写课后思考题的图表,说说自己的发现。
7.交流导图,观察发现。看着导图,你发现了什么?(课文是围绕第1自然段“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
8.化文为诗,感受美妙。这几句话是文章的最关键的句子,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课件出示: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三、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
1.过渡:你们听,此时此刻,风这位“音乐家”正在演奏他的手风琴。
(1)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话并提问:你们见过手风琴吗?手风琴是怎么演奏的?
(2)学生交流对手风琴的了解。
(3)出示手风琴图片(播放手风琴的音乐)介绍:这就是手风琴。听,这音乐多像风声。
2.引导: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美妙的风声。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风声的美妙?找出关键词想一想,读一读。
3.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学生找出第二、三句,回答从“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丰富美妙。
教师相机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引导想象:读着四个“不一样”,你听到了哪些不同树叶的不同声音和不同季节的不同声音呢?学生模仿风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2:学生找出第四句,回答从“轻轻柔柔”和“雄伟的乐曲”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教师相机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呢”并提问,“呢喃细语”的“呢喃”原来是指燕子的叫声。“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2)学生交流:在朋友安慰自己时,在妈妈哄妹妹睡觉时,在同学之间说悄悄话时……
(3)指导学生情感激昂地朗读第二个分句。
(4)教师分别播放温柔、激昂风格的音乐,学生选择配乐朗读。教师指导:将“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等词读得轻柔舒缓,将“雄伟”“充满力量”等词读得激昂有力,就能读出两种风声的对比。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4.引导背诵。
(1)激趣引导: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风声。我们把它背下来吧!背诵有哪些好办法?
(2)学生交流:抓关键词记忆,相似句子可以互相印证记忆……
5.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世界,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等方法,聆听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演、琴”,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如“演”左窄右宽,“琴”下面没有点。学生练写,展示点评。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订正《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
2.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第3自然段和“阅读链接”《瀑布》中生动的描写声音的词语,感受水声的美妙。
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感受动物声音的美妙。
4.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习
1.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引导迁移学法,布置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等走进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世界,一起聆听了美妙的风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与众不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继续走进水这位“音乐家”的世界。
二、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水声”的美妙
1.出示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出了水声的美妙?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圈画关键词,读一读。
2.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学生找出第二、三句,回答从“滴滴答答”“叮叮”“所有的”等词中感受到水声的好听、丰富。
教师相机出示: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创设情境引导:(播放雨声、水滴声的音频)听,这就是小雨滴演奏的打击乐,带给你什么感觉?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轻快、活泼的感觉。
(2)引导想象:小雨滴还会把什么当作打击乐器呢?会敲出怎样的声音?(播放雨滴落在雨伞上、岩石上、荷叶上、池塘里的视频)学生想象说话。
(3)小结:不仅是树林、房屋,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变成了小雨滴的打击乐器。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读。
预设2:学生找出第四、五句,回答从“淙淙”“潺潺”“哗哗”“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词中感受到水声由小到大、由轻柔到壮阔的丰富变化,十分美妙。
教师相机出示: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交流:你在哪里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在乡下或郊外小溪边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带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旅游时在海边听到过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带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
(2)小结:从淙淙的小溪到汹涌澎湃的大海,水势越来越大,我们的感情也从轻快到激情澎湃。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动物歌声”的美妙
1.布置学习任务: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声音的词,交流从哪里感受到动物歌声的美妙。
2.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学生找出第二句,从“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词中感受到动物歌声各有特点,非常美妙。
教师相机出示: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1)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词。
(2)出示草原、大海、田野等图片,播放牛羊叫声、海鸥叫声、汽笛声、虫鸣声、麦浪翻滚声等音频并引导;让我们走进草原,来到大海边、田野上,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请你用上模拟声音的词,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  )在(  ),听听(  )的(  )。
(3)学生尝试用模拟声音的词仿说句子。
(4)教师小结:这些模拟声音的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预设2:学生找出第三句,回答从“我在唱歌,我很快乐”等词中感受到动物的歌声很快乐。
(1)引导想象:你猜动物们还会唱什么歌?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围绕一句话,写写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激趣:用心倾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妙的声音,你注意到这些声音了吗?播放清晨的鸟叫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的音频,出示学习任务:课后小练笔。
2.教师引导:你想写哪种美妙的声音?你会怎么开头?可以说说书本上提示的声音,也可以说说你印象深的其他声音。
3.学生交流小练笔题材。教师板书,如:歌手——鸟儿、小溪、汽车……音乐厅——厨房、草原、大海……
4.教师选择一个话题示范引导:用“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开头,厨房里哪些声音让你觉得像音乐一样美妙呢?
(1)指名学生试说。教师根据发言板书:厨房(不一样……不一样)(炒菜时……慢炖时……)(嚓嚓嚓、嘟噜嘟噜)(协奏曲、交响乐)……
(2)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方法:可以仿照书本上的句式,还可以用上描写声音的词语,这样能把声音写得更生动。
5.课堂小结:大自然不仅带给我们许多美妙的声音,还带给我们许多礼物,需要同学们用心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