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课内检测(40分)
(一)文意理解(12分)
1.下列对《静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解析:选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了象征手法而非借代手法。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含有爱情将更有进展的象征意义。
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开头写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主人公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送给心上人。
B.三、四两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全部忧思之由来。
C.第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选D。是“准确而又明白晓畅地表达了出来”,而非含蓄表达。
3.下面关于《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词人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词人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析:选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而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词人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不是“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4.下面对《鹊桥仙》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二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解析:选D。这首词没有叙事的表达方式。
(二)名句默写(28分)
1.《静女》
(1)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楼会面,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男子赞美女子送的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女子送给男子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2)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2.《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分隔两地的无奈。
答案:(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虞美人》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鹊桥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却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在《鹊桥仙》里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佳期相会,不忍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2)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二、课外拓展(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①。
攀条折其荣②,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 ①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花。滋,繁盛。②荣: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繁,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最后两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解析:选D。并无“责备”之意,应是“自我安慰”。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答:
答案:(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美?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清
平
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开篇即借景抒情,委婉地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
B.“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
C.“拂了一身还满”的“拂”字,可见主人公有克制思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
D.“雁来”两句把思念具体化,写主人公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解析:选A。A.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直接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
4.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化用了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属于评析型题目,可以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评析。杜诗和李词都将恨比作春草,不同的是杜诗展现的是静态,李词展现的是动态,作答时只要能抓住这点不同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浪
淘
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词基调低沉悲怆,流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是一首婉转凄苦的哀歌。
B.上片采用插叙的方式,先写梦醒再插入梦境。从五更梦回写起,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C.“梦里”好像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欢,忘记自己身为俘虏,梦醒以后却倍加痛苦。
D.词中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害怕“凭栏”见到自己的“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解析:选B。B项,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
6.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三句实写雨夜寒冷难眠,后两句虚写梦里贪欢。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与凄凉。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7~8题。(9分)
过 岭①
苏 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 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毵(sān)毵: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中。
B.颈联用典。“濯足”一词用的是《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C.尾联第一句笔调活泼,意为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的样子。
D.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波鸣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充分体现了苏诗气势恢宏、激情澎湃的特点。
解析:选D。D项,“气势恢宏、激情澎湃的特点”理解有误。这首诗写的是“空涧”“翠岚”“花雨”之景,体现不出“恢宏”的气势;表达的是遇赦后的轻松和喜悦之情,没有“澎湃”的激情。
8.本诗是如何表现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遇赦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的乐观;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中,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写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等景象,尽显他置身自然的愉悦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9分)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注]。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 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词通篇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先着力写外形,再着重写内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怨愤凄楚之情。
B.“断尽金炉小篆香”一句中“断尽”二字,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的意思是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的意思是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询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
解析:选A。A项,应是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
10.“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情感上,二者表现的都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情;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人高兴的事物,但是却都让人深深失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