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青春的滋味 教学设计
与影视作品里的青春相比,生活里的“青春滋味”要更复杂、个性而多元。
让学生真正理解“青春的滋味”是一段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历程,将史铁生深沉的生命力量、梁晓声对青春时张狂肆意的人生反思以及经历梦想碰壁现实后的挫折与成长组文,引导学生思考:我的青春,该是哪种滋味?
教学目标
1.梳理分析文本,能够概括出三篇文章主人公各自的“青春滋味”,找出他们“青春滋味”的相同点。
2.通过三篇文章的比较阅读,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对“青春的滋味”这一议题有深入的理解。
议题解读
青春的滋味——了解不同的青春滋味,认识青春,体味自己的青春滋味。
青春是人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青春中贮藏着太多难以忘怀的人与事,每个人青春的滋味都各不相同。本堂群文阅读课以“青春的滋味”为议题,一方面,结合文章了解文中主人公各自青春的滋味;另一方面,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对“青春的滋味”这一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引导他们认识青春,体味自己的青春滋味。
文本分析
围绕“青春的滋味”这一议题,选择了《群文阅读高中读本(高一下)》中的三篇文章: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梁晓声《少年初识悔滋味》以及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其中前两篇是散文,最后一篇是小说。
《我二十一岁那年》记述了作者在二十一岁突然身患重病的青春经历,从中我们领悟到一种从绝望中诞生出的坚韧与信念的力量。
《少年初识愁滋味》记述了“文革”中“我”写批判稿批判私自养鸡的老杨,进而导致老杨自杀身亡的故事。这也让“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静,并开始人生反思。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则讲述了一个对社会充满好奇与美好幻想的少年,在初次出门远行便亲身体会到社会的残酷与冷漠,但从挫折中得到成长的故事。
虽然文体不同,但这三篇文章都以“青春”为主题,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各自的青春经历。虽然年代不同,各自的经历也不相同,但通过比较阅读可以看出,三位文章主人公的青春经历都是充满挫折与苦涩的,然而三位主人公都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成长。三篇文章均以记叙为主,阅读难度适中。
三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各异,文章当中体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有特色。史铁生散文语言平淡中蕴含着幽默,克制理性;梁晓声的散文多使用短句,语言沉重有力;余华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呈现出冷幽默的色彩。作品在语言方面,也值得学生对比鉴赏与品析。
学情分析
1.处于青春期的高一学生,对“青春的滋味”这一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但因为写作年代与个体经历的不同,学生要做到对文本全面且精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引导学生进行精度,通过比较阅读,再结合自身经历,思考“青春的滋味”的内涵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进入高中后,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但深入把握文本主旨内涵的能力还需提高,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需系统学习,在授课时,教师要强化文本精读的方法。要完成三篇文章的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利用预习学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方才能更好地展开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精读方法,深入分析三篇文章,概括出三位主人公“青春的滋味”。
教学难点
由他人联系到自身,对“青春的滋味”有自我的理解,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阐释“青春虽然有苦涩,但因为年轻,所以能够战胜挫折,获得成长”这一道理。
教学课时
前置学习1课时,议题探讨1课时。
准备环节
前置学习:1课时,学生初次阅读并且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思考与拓展
1.整体感知。
请学生根据梳理出的三位主人公的青春经历,用一个词语或短语分别概括其经历。
2.完善学生对三位主人公青春经历与情感变化的认识。
学生通过完成预习学案已经对三位主人公的青春经历与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有了基本认知,但还不够精准完善,因此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该同学梳理细致且有条理,教师可补充提问:“是什么让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从绝望到重拾希望如此大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是“精神力”让主人公找到了精神支柱,渡过绝望。
该同学梳理得很细致,但仍有遗漏,可以补充提问:“二十年后当‘我’再回忆起这段往事,除了后悔还有怎样的感悟?”以此启发学生关注到文章最后,“我”意识到“人和人的爱心应高于一切”“人不应驯服为时代的奴隶”这样的道理。
该同学在分析“我”的情感时,抓住了“我”从初出家门时天真、幼稚,在经历了被打、被抢,见识到社会中残酷的一面后受挫、失望的心理。但忽略了文章中?“我的心窝也还是暖的”这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析出,“我”虽然受挫,但“我”并没有被残酷的社会同化为一个同样冷漠、残酷的人,而是保持住内心中善良本质,变得成熟。
总结
阅读方法点拨:群文阅读应当结合速读与精读两种方式。
3.比较找出三位主人公“青春的滋味”的相同点。
小组讨论,分析比较三位主人公“青春的滋味”的相同点。
(均历经挫折,尝遍苦涩方可获得成长。)
思考与拓展
1.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青春滋味。
2.青春对三位主人公来说,是苦涩的;对席慕容来说,却是一首拙劣、仓促而又让人不禁一读再读的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来说,青春又有着怎样的滋味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那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仿照席慕容的《青春》,用诗意的语言书写自己对青春的滋味的感悟或青春寄语。
教师总结
1.所学文章对我们人生的启示
2.群文阅读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