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土地的誓言》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3 15:47:0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日军炮轰北大营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活埋中国国民
逃难 流浪
日军炸毁南满铁路
逃难 流浪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活埋中国国民
逃难 流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个性的语言。
3、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个性的语言。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给下列红字注音
端木蕻良( )炽痛( ) 嗥鸣( )
山涧 ( )斑斓( ) 碾( )
污秽( ) 谰语( ) 亘古( )
蚱蜢( )镐头( )
hóng
chì
háo
jiàn
lán
niǎn
huì
lán
gèn
zhà měng
gǎo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
(1)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思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1)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2)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3)在那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4)人称的恰当运用。
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 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小结:
这就是端木蕻良“对土地的誓言”,在这誓言里,不仅有深深的怀念和依恋,还有彻骨的哀痛和愤慨,更有誓死抗战还我河山的决心与必胜的信念,浸透了炽痛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热忱。这热烈的誓言一遍又一遍地感动着我,我相信也一定感动着大家。正是像端木蕻良这样的千千万万抗战斗士浴血奋战,才使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今我们双脚踩踏着的,正是被烈士们的鲜血浸透了的土地啊!让我们永不忘记那段浸透着污秽、耻辱与血泪的历史!
结束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听到激昂的国歌时,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我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脚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家园,“狐死守丘,人何以堪?”
同学们,让我们齐诵艾青先生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唱出我们的心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7.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亘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默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怪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炽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 )
A.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B.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C.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4.填空。
《土地的誓言》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里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无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回忆的故乡美好生活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样的故乡,作者想为故乡做些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或,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土,仔细__________(端详、鉴别、鉴赏)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野插yānɡ,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__________(冒出、流出、挤出)脚缝的时候,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遐想?想起它的过去,它的未来,想起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要成为土地的主人,怎样斗争和流血,想起在miǎn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一块土地上面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和事迹,他的苦难、愤恨、希望、期待的心情?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土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倚着( ) 捏起( ) 遐想( )
2.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插yānɡ( ) miǎn( )长
3.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倚着:
平畴:
4.为文中横线上选填合适的词。
5.句末“灿烂的现实”你认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①从古到今 ②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③奇怪、古怪 热切而深切
2.B
3.B
4.端木蕻良 曹汉文
二、
(一)1.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2.春天土壤的香气、河流、柳条等等;秋天稻禾的香气。
3.想为故乡而战斗,想解放故乡。表现了作者浓烈的思乡、爱乡之情。
(二)1.yǐ niē xiá
2.秧 绵
3.靠着 平原
4.端详 冒出
5.人民幸福安康的社会现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7.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品味本文富有个性的语言。
③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具有个性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东北美丽的图片 “九 一八” 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暴行及难民逃亡的图片)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曾经有一段特殊的日子,千千万万东北的父老乡亲,在异地他乡久久地思念着东北这块黑土地,却又久久不能回去。这其中,就有《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激越澎湃的感情世界。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解决字词,以做到准确朗读课文。
端木蕻hóng良 炽chì痛 嗥háo鸣 山涧jiàn 斑斓lán 碾niǎn 污秽huì 谰lán语 亘gèn古 蚱蜢zhà měng 镐gǎo头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思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显示) 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4人小组讨论)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默读课文,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由学生质疑,教师参与讨论,设施知道点拨。预设的问题有: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五、小结:
这就是端木蕻良“对土地的誓言”,在这誓言里,不仅有深深的怀念和依恋,还有彻骨的哀痛和愤慨,更有誓死抗战还我河山的决心与必胜的信念,浸透了炽痛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热忱。这热烈的誓言一遍又一遍地感动着我,我相信也一定感动着大家。正是像端木蕻良这样的千千万万抗战斗士浴血奋战,才使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如今我们双脚踩踏着的,正是被烈士们的鲜血浸透了的土地啊!让我们永不忘记那段浸透着污秽、耻辱与血泪的历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听到激昂的国歌时,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我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脚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家园,“狐死守丘,人何以堪?”
同学们,让我们齐诵艾青先生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唱出我们的心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爱家乡
誓言
为她我愿付出一切 爱祖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