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名
《比赛场次》
教师姓名
学科
(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六年级上册
学时
第1学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画图、连线、列举、列表或者算式等方法探求比赛场次的问题,体会直接或间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办法。
2.在用画图、连线、列举、列表或者算式探求比赛场次的过程中,体验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体会画图、连线、列举或者列表解决问题的直观效果,找规律列算式的有效表达,初步体会比赛场次类问题是否有顺序。
3.学生初步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数学直观与数学建模的数学素养,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学习者
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初步接触过“数图形的学问”的问题,当时线段的端点数限制在4以内,学生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10个人乒乓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问题的难度与复杂性增加了,学生直接列表、画图有些麻烦,数据较大难以数清楚。需要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策略安排,包括作图、连线、列举、列表等直接体验,更需要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列算式的高阶思维,即既运用直接法思考问题,也运用探求规律的间接法策略。
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生有良好的数学直观与数学建模等数学素养,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同时,本班学生能运用智慧课堂,平板电脑进行交互学习,小组展示交流,解释表达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等。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画图、连线、列举、列表或者算式探求比赛场次的问题。
教学难点: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从问题直接入手探寻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分析
数学必须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敏锐的洞察力和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数学,让生自己去探寻、去体验。
本课采用我校数学核心问题教学法和学生体验性学习法,主要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学,聚焦问题、尝试解决——试学,分享交流、引导提升——研学,精准反馈、拓展应用——延学”四个环节展开。
首先,以贴近小学生问题情境提出“10个人乒乓球比赛的场次”的核心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然后,聚焦核心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尝试问题解决,学生能通过画图、连线、列举、列表或者算式等多种方式模拟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安排,计算比赛场次。在此核心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充分、深刻的体验到,画图、连线、列举或者列表解决问题的简洁性、直观性,找规律列算式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要让学生初步养成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从问题直接入手探寻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需要小组内同学有这种体验,更需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比较,思维碰撞。本课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同时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上传不同小组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然后又把多种方法推送回学生小组的平板上,供小组再学习借鉴,最后比较中共同投票选取最佳方法和最优策略,进行交流展示,解释表达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等。
分享交流、引导提升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活动的充分体验,小组的展示交流成果,进行新课新知的总结提升,总结出“10个人乒乓球比赛的场次”的多种思考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推广到一般的“n个人比赛场次”计算问题,达到拓展学生高阶思维,初步发展学生数学直观与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提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最后,在精选反馈练习的题组训练中,既拓展比赛场次的生活背景,如握手打电话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出行乘坐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足球篮球竞技比赛等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又对比赛场次中体验到的数学知识、方法策略进行反馈检查,迁移应用,让学生们体会学以致用,数学之美,数学之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
创设
情境
,
提出
问题
(引学)
(3’)
1.情境微课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比赛,如乒乓球、篮球、足球比赛,他们的比赛规则和比赛场次的设置也有些不同,如单循环赛、淘汰赛、主客场比赛等,同学们你了解吗?
展示课前微课,PPT比赛图片
2.提出核心问题:
如果我们班要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有10名同学参加,每两名同学都比赛一场(单循环赛),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
1.微课学习,感性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比赛,观看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明白核心问题
1.微课课前翻转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计分板
聚焦
问题
,
尝试
解决
(试学)
(10’)
1.核心问题解读:
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或者什么策略来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个人先独立思考
(2)小组内分享,优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计算比赛的场次
(3)拍照上传解题过程
1.独立思考,再与小组组员分享,探讨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或策略,优化解决方法
2.学生用平板电脑上传问题解决步骤、过程
1.课件展示课题实施进程,计时器计时提醒。
2.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电脑回收学生作品
分享
交流
,
引导
提升
(研学)
分享
交流
,
引导
提升
(研学)
(15’)
分享
交流
,
引导
提升
(研学)
1.组间观摩:
(1)每个小组接收其余小组解决方案,全班学习思考。
(2)投票推荐你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
2.小组全班分享交流:
(1)按照投票情况进行交流:
得票最多、得票最少、得票一般的
(尽量展示出学生认为最优的,得票最少的,体现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直接列式计算的)
(2)全班质疑互动
全班自由发言,对解决方案进行质疑提问
【学生交流预设】
策略一: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方法1.画线段
方法2.画图法
2个人比赛用1条线段表示,3个人比赛用3条线段表示,再多1人4个人比赛就多1个点多3条线段,依次类推,10个人比赛就10个点连线段,依次多到9条,一共1+2+3+4+5+6+7+8+9=45(条)(场)
方法3.列举法
26860555245
方法4.列表法
2个人比赛1场,多1个人3个人比赛多2场,再多1人4个人比赛多3场,再多1人5个人比赛多4场一次,依次类推,10个人比赛就依次多到9人,一共1+2+3+4+5+6+7+8+9=45(场)
策略二:直接法探究问题,找规律
方法5.直接分析推理,找规律
学生1跟其他9个学生有9场比赛,学生2与余下的8个同学有8场比赛,依次类推,学生9与学生10有一场比赛,一共(场)。
方法6.直接连线想办法,找规律
每个学生与另外9个学生都要比赛,一共有场,但每两个人的比赛只能有1场,实际比赛一共场。
3. 总结提炼
(1)方法与策略
画图、画线段、列举、列表、列算式
“从简单到复杂”间接法找规律和直接法找规律
10名同学,每两名同学都比赛一场(单循环赛),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
(2)一般规律
有n名同学,每两名同学都比赛一场,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呢?
结论:
1.小组间学习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案,思维初步碰撞
2.观看平板电脑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自己推荐方法并投票。
3.全班交流,解释、表达本小组的问题解决思路,思维碰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全部质疑释疑互动交流,初步感知。
5.学生理解新知比赛场次的计算问题和计算方法,学生初步感知画图、连线、列举或者列表解决问题的直观,找规律列算式的有效,初步体会比赛场次类问题是否有顺序。
6.体会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一般规律的普遍性。
1.使用飞递技术将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回传到学生电脑。
2.学生投票选出最推荐的解决方法。
3.小组分享,使用画笔等工具勾画、讲解。
4.适时使用记分板,给精彩发言予以肯定
5.教师投放PPT,进行适当讲解点拨,归纳提升
精准
反馈
,
拓展
应用
(延学)
(10’)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见面握手,下列部分列举正确的是( ).
A.甲乙、甲丙、乙甲、乙丙
B.乙丙、乙丁、丙乙、乙丁
C.甲乙、乙丙、丙丁、乙丁
D.乙丁、甲丁、丙甲、丁甲
2.成都地铁7号线最近开通试运营,对我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驷马桥站和花照碧站之间共有6个站,这6站之间有()种乘坐方式呢.
A. 6 B. 12 C. 15 D. 30
3.某学校有8支足球队进行比赛,分成2组进行小组单循环赛,各小组成绩好的前两名出线,然后进行淘汰赛,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败者进行三四名赛争夺季军,你知道一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吗?写出你的解答过程。完成后请拍照上传。
答:8支队分成2组,每组4支队进行单循环赛有:
3+2+1=6(场) 2 x 6=12(场)
2小组决赛有:4(场)
一共有:12+4=16(场)
1.学生理解生活中握手是没有顺序,列举不能重复,进行判断选择。
2.学生理解生活中两站之间乘坐方式是有顺序的,进行判断选择、计算,达到运用反馈的目的。
3.熟悉足球比赛情境,巩固新知,思维拓展,热爱体育,加强锻炼
1.学生使用反馈器,进行选择,教师根据数据统计中的正确率,及时检测反馈。
2.学生使用反馈器,进行选择,教师根据数据统计中的正确率,及时检测反馈。
3.学生平板电脑主观题拍照上传、延时检测,分析评价
课
堂
小
结
(2’)
1.思维导图
2.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受?
1.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2.收获知识的喜悦、探寻未知的乐趣
【板书设计】主板书: 副板书:
比赛场次
核心问题:探寻“10名同学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次”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展示
一般地:n名同学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次
开始
问题解读,明确核心问题
引导、点拨
聚焦问题,尝试解决
平板电脑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PT图片
归纳新知新法与优化策略
提升讲解
精准反馈,拓展应用
结束
PPT课件
小组分享交流,展示流讲解
平板电脑
引导、点拨、
追问、评价
检测反馈升讲解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