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和反应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中和反应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05 15:48:5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和反应 第二课时
年级:初四化学 课型:新授 审核: 班级: 学生姓名
明确目标:1、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重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前置自学:
1、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盐的定义: 。
3、中和反应的定义: 。
4、中和反应的实质: 。
交流展示:
一、演示实验:课本P11“实验探究1--4”
1、描述实验现象: 。
2、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钙 (能、否)发生反应。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阅读课本P11,理解盐、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硫酸(H2SO4)与氢氧化钠:
(2)硝酸(HNO3)与氢氧化钠:
(3)硫酸与氢氧化钙:
(4)硝酸与氢氧化钙:
三、阅读课本P12~13“中和反应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治疗胃酸过多用到的药品为: ,化学方程式:
(2)改良酸性土壤、中和酸性污水的药品为:
合作探究:
1、已知下列离子符号,写出能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H+、OH—、Na+、K+、NH4+、Ca2+、Mg2+、Ba2+、Al3+、Cl—、CO32—、SO42—、NO3—
酸、 碱、
盐、
2、结合以上所写的化学式,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达标拓展:
1、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丙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丙>乙>甲 D 、甲>丙>乙
2、某溶液的pH=4,要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9,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加适量的NaOH B 加适量盐酸
C 加适量水 D 加适量pH=8的溶液
3、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下面是几种作物生长对土壤pH要求的最佳范围:茶树4.5~5.5;西瓜6~6.8;玉米6~7;甘草7.2~8。某地土壤显微酸性,则以上作物最不宜种植的是( )
A.茶树 B.西瓜 C.玉米 D.甘草
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5、我市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实验室的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如下表。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实验并回答:
废液酸碱度 甲 乙 丙 丁
pH 6.5 11.3 7.0 2.0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
(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 7(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能力提高:
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 g,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40 g充分反应,常温下反应后溶液的pH值( )
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无法确定
这节课你还有哪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