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课件+教案(13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课件+教案(13张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1:18:39

文档简介

6《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重点)
练习用小标题方式概括故事内容。
学习运用联读法阅读经典历史故事,认识塑造人物形象特点,引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个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3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
????(三)阅读故事,感悟人物形象。
?
1、???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同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2)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相似之处在哪儿?在这样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两次都是蔺相如主动接受了任务。第一次送和氏璧去秦国,第二次陪赵王去见秦王,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总结联系课文上下文、比较读书方法。
再读再找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
(1)他怒发冲冠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相似之处在哪儿?说说你的理解。让我们来关注这两个词“撞碎”“同归于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读出感觉。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
?除了这份以命相拼的勇敢,你还读出了什么?我们再来关注这个词——“怒发冲冠”,请带上你的理解给大家读一读——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4、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什么又敢跟秦王拼命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除了勇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5、读结局相似之处。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2)秦王没有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指名读。也说说你对两个相似之处的理解。(只得??只好)通过这相似的结局,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6、找出两个小故事不同之处
我们再想想这两个故事又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个故事是为什么拼?第二个故事又为什么拼?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7、默读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用上我们刚才学习的读法,找出它与前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把关键的语句画下来,看看你们对蔺相如又有哪些更新的认识?并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旁边做上批注,找
学生交流:
(1)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
(2)从这些相同(不同)之处,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小结:把第三个故事与前面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你读出怎样的蔺相如和怎样的廉颇?
??
8、感悟廉颇人物形象。
课题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赵国大将廉颇,关于廉颇的故事除了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还有长平之战?等,晚年的廉颇最后死在了楚国,到死,他都对身边的人说:“我只想指挥我们赵国的军队呀!”
此时,你的心目中廉颇一位怎样的大将?
小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仿照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写法,想象廉颇和蔺相如在“负荆请罪”小故事中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动笔写一个片段
作业
继续阅读《史记》中描写人物的故事,感悟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6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共13张PPT)
6
将相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司马迁
《史记》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比较着(故事的情节)读
联系着(上下文)读
联读法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用联读法,“联系着读,比较着读”读一读第三个小故事和前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从中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想象“负荆请罪”的场景:廉颇负荆请罪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写一个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