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课件+教案 (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课件+教案 (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1:24:1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其中有个秦国,依仗自己的力量最强大,常常寻找借口进攻别的国家,人称虎狼之国。《将相和》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个故事。
快速阅读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内容?
交流快速阅读的方法:
1、不出声,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遇到不懂得词语暂时忽略,不要回读。
3、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
削弱
划归
强逼
xuē
huà
qiǎng?
[qiáng]
强大
[
jiàng]
倔强
[
xuē
]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减。剥~。
[
xiāo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果皮。把坏的一截~掉。
抵御
侮辱
推辞
(抵挡)
(使羞辱)
(躲避
、推托)
允诺
想念
呼唤
奔跑
观察
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厉声呵斥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
和氏璧
无价之宝
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可用小标题来概括。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能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画出描写蔺相如精彩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旁边作批注。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
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
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小毛病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找出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读懂了人物形象。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负荆请罪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一写吗?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的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一百三十个。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遂自荐:毛遂
鸿鹄之志:陈胜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和廉颇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故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联系紧密。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故而有了第三个故事。
课文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在品析人物形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他的语言。写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时,强势的秦王居然也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可见作者在刻画蔺相如时独具匠心。而对廉颇的刻画虽用笔不多,却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将一个威震朝野、坦诚直率、勇于改过的武将形象展现了出来。
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提示中点明了本课阅读的方法——“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课后第二题是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题中的两位学习伙伴分别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情况,一位同学一眼看到一个词语,另一位同学一眼看到了一句话。通过对比,说明“连词成句地阅读”就是扩大视域,能一眼看到多个词语甚至一句话。这个练习旨在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本课的另一项教学任务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课后第三题要求借助小标题的提示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题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谈对蔺相如、廉颇的看法,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两个练习旨在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句子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阅读的能力是重中之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习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学生虽有了解,但缺少具体的指导。
教学目标:
1.会认“璧、臣”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阅读速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分析法
情感体验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1、
解课题,引出人物。
1、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由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有好多国家,最主要的有7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其中有个秦国,依仗自己的力量最强大,常常寻找借口进攻别的国家,人称虎狼之国。《将相和》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个故事。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生快速阅读课文,师计时。
1、
读完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的意思是?那这篇课文就主要讲了“将相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1、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生交流。
1、
你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了解了这么多内容的?
1、
交流阅读方法。
预设:
(1)不出声,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遇到不懂得词语暂时忽略,不要回读。
(3)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
小结:希望你们能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过渡:文中有许多生字词,需要我们掌握。
三、学习字词。
1、削弱
划归
强逼
重点指导多音字:削、划、强。(根据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它的读音。如:[
xuē
]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减。剥~。[
xiāo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果皮。把坏的一截~掉。)
2、抵御
侮辱
推辞(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
师: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抵”“御”这两个字都有“抵挡”的意思,“侮”“辱”两个字都有“使羞耻”之意,“推”“辞”两个字都有“躲避、推托”之意。那你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你能试着再说几个吗?
3、除了这些有意思的字词外,文中也有许多四字词。
出示: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厉声呵斥
a、正音,指导朗读好词语:节奏
情感
只要用心体会,词语也能读出韵味来。
b、识记“璧”: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无价之宝”。
4、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三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可用小标题来概括。
5、你能根据小标题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
(1)秦王企图骗和氏璧,蔺相如带和氏璧出使秦国,与秦王斗智斗勇,将和氏璧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在渑池会面时,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挺身而出,逼秦王击缶,蔺相如又立战功,被封为上卿。
(3)廉颇不服蔺相如,蔺相如以国为重,回避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将相和”。
小结:当课文较长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过渡:那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呢?我们先来学习“完璧归赵”。
四、学习“完璧归赵”,感悟人物形象。
1、用刚才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能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画出描写蔺相如精彩的语句,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旁边作批注。
2、交流:
预设: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a、蔺相如为什么不直接把和氏璧要过来?(硬要秦王是不会给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聪明
机智
随机应变)
b、蔺相如为什么又“上前一步”呢?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离秦王更近些,不给秦王思考的机会)(思虑周全
聪明绝顶)
c、读出你的感受。
(2)你还找到了哪些语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a、生交流,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b、你能理解蔺相如为什么会有这一系列的动作吗?
双手
“捧”璧是为了抓得牢固,“后退几步”是离秦王远些,
“靠着柱子”是为了下一步行动做准备。他真是思虑周全,深谋远虑啊!
c、从这个“怒发冲冠”里,你又读出了什么?你能读出蔺相如的这份“怒发冲冠”吗?指名读,起读。
d、看这个句子末尾是什么号?一个标点符号往往也蕴含着人物的情感。
3、小结:我们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找出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读懂了人物形象。
正是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思虑周全、不畏强暴,让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过渡:那此次完璧归赵,蔺相如功劳大不大?被封为上大夫该不该?正是靠着这份机智勇敢,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又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官职超过了廉颇,这下廉颇服不服气?
他是怎么说的呢?运用刚才的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五、学法迁移,写作实践。
1、快速默读15到17自然段,找到廉颇的话,感悟人物形象。
师:你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预设:
骄傲自大,瞧不起人,自恃功高
指导感情朗读。
2、蔺相如又是怎么说的呢?
蔺相如这段话中用的最多的词语是哪个?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3、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了吗?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运用我们表现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写一写吗?
预设:(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的胸襟宽广,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千古流芳的美谈。)
小结学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并且掌握了通过典型事例,抓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六、拓展阅读。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的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一百三十个。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课后可以继续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6
将相和
完璧归赵
动作
机智勇敢
渑池会面
语言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神态
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