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6课 往事依依
于漪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3.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作者简介: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漪( ) 淼( )
徜徉( ) 骚( )
郁( ) 慷慨( )
凝( ) 镌( )
谆谆( ) 镂( )
娥( ) 婵( )
yī
miǎo
yù
kānɡkǎi
nínɡ
juān
zhūn
sāo
chánɡyánɡ
lòu
é
chán
字词积累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音调、语气、感情)
思考:
一、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说说理由。
二、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
三、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成长的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读一读:
课文的层次及大意:
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第二部分(2~6):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研读文本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
体指的是什么?
1、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
答:“我”是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孩子。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
怎么看也不厌烦。
亲身经历过。
答: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
课堂练习:阅读3~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找出第4段中描写秋天的诗句。
3、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
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
《千家诗》”?
4、《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
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
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
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
2、找出第4段中描写冬天的诗句。
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3、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答: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
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
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4、《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答:《千家诗》主要是歌咏祖国的风物,按春夏秋冬
时序编排。
再读课文,解决重点
(1)第5段作者写了些什么?
回忆了初中读书时代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2)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讲课情状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
一个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
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
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从“依依往事”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头:
答: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
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
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
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概括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
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最能打动你的心 ,为什么?
要求:1、独立阅读、思考。
2、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讲一讲:
一、小时侯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中雕镂出鲜明的印象。
、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往事:
板书设计
课外延伸
于漪老师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可以是受某本书、某句诗、某本书的插图等等的影响)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