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纪念白求恩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这篇纪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思路明晰,夹叙夹议。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同时文章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2)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风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显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3)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①在句式上,句子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又有变化,富于节奏感。②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来增强说理力量。③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非常准确、生动、凝练。
【解疑释难】
1.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了对比论证,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2.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以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的排比句,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这个意义的?
(1)意义:成为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2)角度:“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丰富多彩,有如赞美诗一般,极富号召力。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pài qiǎn(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xùn zhí( )。
③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xiá ài( )民族主义和xiá ài( )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派遣
狭隘
狭隘
殉职
④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ɡ pà zhònɡ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⑤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rè chén( ),而是冷冷清清,mò bù guān xīn( ),
má mù bù rén( )。
⑥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chún cuì( )的共产党员。
拈轻怕重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纯粹
热忱
⑦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 )。
⑧这对于一班jiàn yì sī qiān( )的人,对于一班bǐ bó( )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异思迁
鄙薄
精益求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道路狭窄,不畅通)
C.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D.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B
【解析】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基础过关】——课段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许多— .
悲痛— .
自私— .
稀少
欢喜
大方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纯粹 高尚 有道德 脱离了低级趣味
B. 纯粹 高尚 脱离了低级趣味 有道德
C. 高尚 纯粹 有道德 脱离了低级趣味
D. 高尚 纯粹 脱离了低级趣味 有道德
C
(3)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记叙
无限惋惜、遗憾、悲痛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纪念白求恩》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提出文章的 ,即学习白求恩的 精神。接着提出文章的分论点——学习白求恩的 精神。第二部分(第②自然段):提出 ——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第③自然段):提出 ——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第④自然段): ,阐述向白求恩学习的深刻意义。
中心论点
共产主义
国际主义
分论点
分论点
总结全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B. 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 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能力提升】——语言运用
D
【解析】A项使用有误。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漫不经心”。B项使用有误。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句中意思为“勇挑重担”,该成语和句意相反。C项使用有误。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D项使用正确。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2)仿写句子。
①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双重否定)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说到毛泽东,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一个人权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责任心,就是一个积极做事的人,一个勇于奉献的人,一个有内涵的人,一个摆脱了思想腐化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
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忱。
(3)选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不重复。第一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纪念周恩来
①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②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
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的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
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逝世前,他交代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头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④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
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意见都认真考虑。他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聪明才智,自己却从来不居功、不诿过。
⑤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
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⑥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
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的?
中心论点:周恩来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的:①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②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③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④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2)结合选文,说说纪念周恩来有何意义?
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①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②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毫无保留”“全部”是表现程度的副词,“最后一息”是对时间的强调,突出表现了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字的意思是“总是”,是表示频率的副词,表现了周总理一心为民的精神。
(4)第②段列举了多个事例,请概括其中的两个。连续列举多个事例,有何作用?
关心一线工人,关心老区建设等。列举多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周总理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
(5)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观点。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示例】(叙)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他的父亲叫他在门上打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时能够方便些,他却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个小动物。(议)尽管如此,牛顿还是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牛顿正是在这种“使不完的劲儿”的推动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