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隧洞(suì) 喷薄 血雨腥风(xuè) 取义成人
B.笑涡(ɡuō) 驳船 祖祖辈辈(bèi) 长夜漫漫
C.舵手(duò) 装饰 狂风吼叫(hǒu) 雷声轰饷
D.簇新(cù) 蜗行 捷报频传(pín) 烽火狼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登上了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B.表哥举办婚礼的酒店,摆满了鲜红的玫瑰,真是花团锦簇呀。
C.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D.宝宝睡眠是头等大事,可是很多妈妈都碰到过孩子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的现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真正的好企业,不是看它的市场份额大不大,而是看它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B.教师节那天,几个学校的优秀教师为我班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C.商品房预售制度带来了很多纠纷,这些纠纷让购买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D.它宽大的叶子片片向上,几乎没有不往下的,更不用说斜生的。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近年来,“丑书”引发的审美纷争,便集中反映了当代书法审美取向的巨大反差。
②作者得意之处可能被视而不见或视为拙笔,作品出现的败笔则可能被大加赞赏。
③书法作为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④此即唐代孙过庭所谓:“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
⑤其表达意象的高度抽象性,使审美主体在不同的视角中常常出现审美结论的极大反差。
A.③⑤②④① B.③①②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每节诗最后,都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情咏叹,既是人称的转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
B.烽烟指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C.高尔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散文诗《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D.“无数个身影,千万种表情,汇聚成一个时代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影、表情汇聚成状态、姿态。
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4分)
(一)名著阅读(6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6分)
考事行了大半年,才按临兖州府。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断了。直到第二日要发童生案,头一晚才想起来。说道:“你看我办的是什么事!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我怎么并不照应?大意极了!”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随即在各幕客房里把童生落卷取来,对着名字、坐号,一个一个的细查。查遍了六百多卷子,并不见有个荀玫的卷子。学道心里烦闷道:“难道他不曾考?”
(1)选段中的“学道”是 ,“老师”是 。(2分)
(2)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在原作中具体指哪一件事?②学道“查遍了六百多卷子”这一情节折射出什么?(4分)
(二)综合性学习(8分)
7.校学生会开展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
(1)按要求修改邀请函。(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学校将于本月26日下午3点在校礼堂举行“讲英雄事,树英雄志”专题报告会,届时将邀请您做嘉宾进行点评。请您务必参加。
校团委
2019年10月23日
邀请函中的格式和表述均有不妥之处,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完成。(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所赞颂的英雄的名字。(2分)
A.力拔山兮气盖世: B.精忠报国遵慈训:
②人民英雄张福清老人不忘初心,隐藏功名60年;排雷英雄杜富国在危难的关键时刻,用血肉身躯挡在前面,舍命救战友。本次活动中,听了他们的事迹介绍后,如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会拟怎样的标题?试写出两个。(2分)
(3)下面是郭沫若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写的一副对联,空缺的词语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开辟荆榛千 功业 驱除 一代英雄
A.秋 蛮夷 B.代 荷夷
C.秋 强敌 D.秋 荷夷
三、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完成8~11题。(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①,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怿(yì):欢喜。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秦王怫然怒 怫然:
(2)以头抢地尔 抢:
(3)休祲降于天 祲:
(4)秦王怒,不许 许: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0.【甲】【乙】文都通过 来塑造人物形象,两文故事的结局都是 。(2分)
11. 结合【甲】【乙】两文中唐雎和蔺相如的表现,说说二人具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德。(2分)
(二)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完成12~15题。(10分)
海燕(节选)
①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②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③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④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⑥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⑦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⑧——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⑨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⑩——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2.选段描写了两幅画面,请分别归纳出画面内容。(2分)
13.作者描写恶劣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14.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词语的位置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
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5.海燕的两次叫喊有什么不同?(3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荷叶咏
郑伯琛
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芳;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他理想中的洛神,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容亵玩的品格。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唐朝的王勃,对前人许多赋芙蓉的作品全不满意,特意写了一首《采莲赋》;周敦颐写了《爱莲说》,字数不多,却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性格。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样?如果只留下一枝枝光杆儿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意义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闻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总是小心地把水积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不怕油污;在纸张缺乏和塑料产生以前,它曾起过不小的作用。《陈书·孔奂传》就有这样的记载:“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另外,用荷叶煮成的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诚然,它不像荷花,它没有什么艳称、佳号。荷叶、莲叶,仅此而已。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的,古人的诗赋中从没专门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它的风格不但深深感染着我,而且给我许多的启示。这湖中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远处的青山是谁染绿的?这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是谁培养出来的呢?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他们像荷叶一样,也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可是,荷叶的风格就深深蕴含在他们之中。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选自《现代散文经典》,有删改)
16.选文主要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回答。(3分)
17.“荷叶的精神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3分)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19.请从境遇与风格两个方面,说说“荷叶”与“人民群众”的相似性。(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马望原
①去年3月至今,美国对华贸易战“易胜”“速胜”的企图已经破灭。然而,国内极少数人的“恐美”情绪依然没有完全消散。
②“恐美”心态,脱胎于过度“崇美”,是心理上的两个极端。“恐美症”与“崇美症”,都根源于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根源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心理。旧中国,看到上海滩堂而皇之竖立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时,有骨气的中国人会憋一肚子气,没骨气的就可能顿生自惭形秽之感,低下头悄悄躲开。历史上,面对列强侵略,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奋起反抗,但也有一些人当汉奸、做走狗留下万世骂名。
③如今的新中国与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即使是美国那些对华抱有敌意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成就,只不过他们硬要把这些成就说成是美国的“恩赐”。即便如此,今天中美两国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依然拥有明显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开国门看世界,看到了差距,绝大多数国人看来了奋起直追的志气,但也有极少数人看出的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致匍匐在地、顶礼膜拜,至今都直不起腰来。4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向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学习的,其中美国就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学习对象,“学习借鉴”成了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学习借鉴分不开。这个过程中,就有极少数人当“学生”当惯了,面对“老师”的蛮横霸道不讲理,也只会低三下四、忍气吞声。
④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美国一些人就是要借经贸摩擦遏制中国,甚至扬言把中国“打回第三世界”。在这个时候,恐惧、害怕是没有用的。近14亿中国人不可能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中国也不可能改变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如果在霸权压力下一味退让,那就真要犯颠覆性的历史错误。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中美关系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小平同志这番话,是总结历史和现实得出的结论。
⑤其实,患有“恐美症”的人真该拨开迷雾看世界。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深陷各种麻烦、面临变革压力。现在很多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相比之下,中国的日子算好过的。美国一些人找中国的麻烦,就是见不得我们过好日子,小心眼儿里满是“羡慕嫉妒恨”,对中国使出“围追堵截”的百般手段,想把中国挡住、摁住、掐住,不让我们奔跑追梦。然而,公道自在人心,美国一系列单边主义、破坏规则、蛮横霸凌、任性胡来的行为,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正在尽失人心。
⑥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关键时刻,更不能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我们走的是正道、行的是大道,人心和道义在我们这一边。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无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打乱不了中国发展的节奏,都阻挡不了我们奔跑追梦的脚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27日)
2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分析文章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分析文章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四、写作(50分)
24.请以“我会记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下)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D(A.“取义成人”应写作“取义成仁”;B.“涡”应读作“wō”;C.“雷声轰饷”应写作“雷声轰响”。)
2.B(“花团锦簇”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不能单用于某一种颜色的花。)
3.C(A.前后不一致,把“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大不大,而是看它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改为“不是看它的市场份额很大,而是看它掌握的核心技术”;B.有歧义,“几个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改为“几所学校的优秀教师”或“学校的几个优秀教师”;D.前后矛盾,“几乎没有不往下的”意思是“全向下”,与前一句相矛盾。)
4.A(第①句中的“便”字暗示了该句不能放在段首,只能是“书法——书法审美存在的现象——丑书的审美”的顺序排列。)
5.C(高尔基是苏联作家。)
6.(1)范进 周进 (2)①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范进赴任之日,周进乃以当年在薛家集教馆时的学生荀玫相托。 ②官官相卫、沆瀣一气。
7.(1)称谓要顶格写;“请您务必参加”语气太生硬,改为“我们恭候您的到来”或者“请您拔冗参加”。 (2)①A.项羽 B.岳飞 ②示例:我要为你唱首歌;学英雄不忘初心,敬英雄奉献担当(合理即可) (3)D
8.(1)愤怒的样子 (2)碰,撞 (3)不祥 (4)答应
9.(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2)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10.对话(语言)描写 秦王妥协
11.以国家利益为重、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等。
【参考译文】
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
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12.海燕搏击乌云,海燕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13.一是表现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是反衬海燕的英勇顽强。
14.不能。“甩”是指抛得很远,“摔”是指用力很大很重,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应该先“甩”再“摔”,能显示出狂风势力的狰狞和凶残。
15.第一次叫喊,是暴风雨即将来临,它在呼唤暴风雨的到来;第二次叫喊,是暴风雨已经来临,它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希望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规模更大,声势更大,成效更大。
16.歌咏荷花的形态美和品格美;歌咏荷叶的谦逊、充满关爱和乐于奉献的高贵品格;歌咏具有荷叶风格的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怀。
17.示例:朴实无华、高尚无私、襟怀坦荡。
18.运用了反问修辞,强调了荷叶不仅仅是陪衬的角色,它还是值得人们歌颂的,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赞美之情。
19.境遇:创造了大地上的美好事物,而“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风格:虽然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但从不计较什么,“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20.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21.第②自然段论述了“恐美症”与“崇美症”的根源,使论证更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从反面列举实例来论证,指出批评“恐美症”与“崇美症”的必要性,使论证更有力。
22.引用论证。引用邓小平的话,有力论证了面对美国等西方制裁,中国人不能怕,不能示弱,要有中国人的志气;名人的话语,增添了论证的权威性与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23.首先提出本段论点:患有“恐美症”的人真该拨开迷雾看世界;接着指出当代中国崛起、美国衰颓的现状,再次揭露了美国“围追堵截”的根本目的;最后指出美国的图谋尽失人心。(意思对即可)
24.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佳作示范】
我会记得
胡佩佩
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真挚,那就是师生情。
——题记
我会记得,那一个晴朗的上午,你作为实习生来到班上,我们互相望着彼此陌生的面孔。你二十几岁,面庞清秀,如清水出芙蓉般美丽;你的头发是披着的,亮亮的,像一条瀑布;身上穿着淡青色的碎花连衣裙,走动时,带着风,像个仙女飘来飘去,格外迷人。
那天,得知你教语文,我们兴奋不已。因为诗一样的你,教语文一定也像诗一样美。那一课便证实了我们的想法:你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像电视里的播音员;你的声音清亮,像百灵鸟一样;你的表情灵动丰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冬姑娘姗姗而来,她给大地穿上了洁白的裙。第二天,大地便盖上了厚厚的被子。第一节课是你的课,大家时不时地瞅瞅窗外,看纷纷飘落的雪花,看厚厚的雪被,满眼都是藏不住的孩子式的期待。细心的你,发现了这一切,你停下课,意外地宣布:我决定,这节课改为室外体育课。那一刻,我们欢呼着。
你清秀的脸上绽开的笑容更加美丽了。
那一节课,我清楚地记得,你站在我们女生的阵营里与男生对垒。雪球在耳边嗖嗖直飞,战事吃紧,欢乐升温。你体贴地用身体为我挡住飞来的雪球,我安然无事,雪球却在你的身上开了花。我们都笑了,笑得是那样开心,那样尽情。
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过得真快,你默默地备好了行礼,准备踏上归程。班上的同学都来送你,我们依依不舍。我看到你清秀的脸上有眼泪在飞,飞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我抽泣着在心底对你说,老师,我会记得你的!
现在我依旧记得你那张清秀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