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等概念;
3、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4、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的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发给你们的学案今天带来了吗?没带的请举手”
引入新课,这就是调查.
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
二、自主探究
请用5分钟的时间对照我们的教学案,将书本的132页-133页看完,并结合我们的学习目标,看你是不是都能完成
三、点拨释疑
1、
A、如果想知道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该怎么做?
B、想知道一本数学书上面有没有错别字呢?
C、想了解水果摊上的草莓是不是很好吃,又该怎么做?
D、想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怎么办?
A、B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普查,
C、D我们采取的则是抽样调查。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应的总结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
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
强调特定目的和所有(部分)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思考,既能普查又能抽样调查的时候,到底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2、下列问题中,你认为采用哪种调查方式比较合理?
(1),为全校学生定制校服,对尺寸的调查;
(2),对某品牌电视机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
(3),检查一批新入伍的飞行员的视力。
(4),了解我们学校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由这几个题目让学生总结,什么时候用普查什么时候用抽查:
普查: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
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多,调查不容易进行,
普查:不论调查对象是多是少,当对调查结果有较高要求,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
抽样调查: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有破坏性,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时
3、具体情境中探讨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几个概念
例、为了知道水果摊上的那一篮草莓好不好吃,我挑选了2个草莓尝了味道。
总体:
这一篮草莓的味道的全体
个体:
每个草莓的味道
样本:
选取的两个草莓的味道
样本的容量:
2
总体:
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由例题(两个草莓的选取)说明:样本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
4、例题:
请指出下列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
为了解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七年级学生中选取了200人进行检测。
总体:我校七年级学生视力的全体
个体:我校每个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样本:从中选取的200名学生的视力
样本的容量:200
四、展示提升
为了了解我校上次七年级1300人的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
2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这种调查是抽样调查;
2、1300名学生是总体;
3、每一名七年级学生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4、所抽取的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5、200
名学生是样本的容量.
当堂检测:<补充习题>
五:小结与思考: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能总结一下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