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4 16: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化的地形
单元测试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29

一、选择题(总分
40
分,共
20
题)
1.
(2分)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地震学家已能通过地震仪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民间也有许多预测地震的方法,下列征兆是在地震前发生的是………………………………………………………………(
?
?)
A.
天气晴朗
B.
马不进圈
C.
狂风暴雨
D.
气温骤降
2.
(2分)
造成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类的填海造陆
C.
自然灾害
D.
地壳的变动
3.
(2分)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
?
?)
A.
地核
B.
地幔
C.
地壳
D.
岩石层
4.
(2分)“印尼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C.
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
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5.
(2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的可拼合性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6.
(2分)
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
A.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合性
B.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7.
(2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可以引起地形变化,前者主要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后者主要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列四种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珠江三角洲
B.
喜马拉雅山
C.
流动沙丘
D.
山坡上的沟壑
8.
(2分)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2015年5月30日20时24分,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生8.5级地震。结合材料及板块分布示意图,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是该国位于……………(
?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9.
(2分)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
10.
(2分)
根据测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
?)
A.
板块碰撞
B.
板块张裂
C.
板块挤压
D.
板块隆起
11.
(2分)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12.
(2分)下列关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
?)
A.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生物作用
B.
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
地球上通讯受影响——太阳活动增强
13.
(2分)
《大西洋月刊》报道,在全球大约1500个活火山中,每年有50个左右活动剧烈。墨西哥科利马火山12月17日一天之内发生两次剧烈喷发,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灰柱”约两千米高,大量灰烬、烟尘以及炽热的熔岩直冲云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二氧化硫等
B.
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
D.
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4.
(2分)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
?)
A.
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
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C.
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下、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保护头部
15.
(2分)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自救不当致死。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
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
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
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
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16.
(2分)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B.
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联合而成
C.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D.
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大量证据证明,完全正确
17.
(2分)
小科想要分析某地地震频发的原因,下列哪种资料对她的研究帮助不大………………………………………………………………………………(
?
?)
A.
板块构造的理论资料
B.
地震给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统计
C.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D.
该地历次地震的相关资料
18.
(2分)
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
A.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发生6.7级地震
D.
2016年9月29日,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突发泥石流灾害
19.
(2分)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
A.
宁波东钱湖的形成
B.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20.
(2分)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二、简答题(总分
33
分,共
6
题)
21.
(3分)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三类,即__火山、__火山和____火山。
22.
(8分)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______,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____板块、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板块交界处是____和____最集中的地带。
23.
(4分)
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写图中圈层A的名称:____

(2)
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图中的__
(填“A”、“B”或“C”)
(3)
岩石圈包括字母__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__
所示圈层的顶部。
24.
(11分)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
几乎全部在海洋上的板块是__。(填字母)
(3)
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____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5.
(4分)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玛纳斯三工乡少数房屋出现裂缝,附近有烟囱倒塌,人员已经转移至户外躲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____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
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______
(填“交界处”或“内部”)。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
之间的地震带上。
(3)
下列是小科整理的有关抗震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
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C.
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
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
26.
(3分)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上午9点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东南76公里处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
(1)
意大利多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是非洲板块和____
板块相互挤压和运动造成的。众所周知,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方都是地震带和火山带,意大利所处地震带的名称是__
(选填字母)。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
减少地震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下列措施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是________。
A.
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B.
建造抗震建筑物
C.
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要迅速乘电梯逃生
三、分析探究题(总分
27
分,共
3
题)
27.
(9分)“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
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请你在A、B处补上恰当的内容。
A______
;B__________

(2)
2016年2月6日,我国台湾省高雄市发生了6.7级地震。此次地震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________。
A.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
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8.
(6分)
“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假说。根据该假说,大西洋的形成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在不断地____
(填“张裂”或“碰撞”)。
(2)
大西洋的形成是地幔岩浆从裂谷处涌出凝固,形成大洋地壳,并向两边推移扩张,使裂谷逐渐发展成大洋。据此判断,图中大西洋形成过程的合理排序是______
(用图序填写)。
29.
(12分)
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
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
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__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
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以____
为主形成的地貌。(填“外力”或“内力”)
(4)
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
A.
东非大裂谷
B.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C.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D.
青藏高原
变化的地形
单元测试(答案)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29

一、选择题(总分
40
分,共
20
题)
1.
(2分)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地震学家已能通过地震仪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民间也有许多预测地震的方法,下列征兆是在地震前发生的是………………………………………………………………(
?
?)
A.
天气晴朗
B.
马不进圈
C.
狂风暴雨
D.
气温骤降
【答案】B
2.
(2分)
造成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类的填海造陆
C.
自然灾害
D.
地壳的变动
【答案】D
3.
(2分)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
?
?)
A.
地核
B.
地幔
C.
地壳
D.
岩石层
【答案】A
4.
(2分)“印尼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C.
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
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答案】B
5.
(2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的可拼合性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答案】A
6.
(2分)
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
A.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合性
B.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答案】C
7.
(2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可以引起地形变化,前者主要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后者主要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列四种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珠江三角洲
B.
喜马拉雅山
C.
流动沙丘
D.
山坡上的沟壑
【答案】B
8.
(2分)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2015年5月30日20时24分,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生8.5级地震。结合材料及板块分布示意图,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是该国位于……………(
?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A
9.
(2分)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
【答案】B
10.
(2分)
根据测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
?)
A.
板块碰撞
B.
板块张裂
C.
板块挤压
D.
板块隆起
【答案】B
11.
(2分)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D
12.
(2分)下列关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
?)
A.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生物作用
B.
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
地球上通讯受影响——太阳活动增强
【答案】A
13.
(2分)
《大西洋月刊》报道,在全球大约1500个活火山中,每年有50个左右活动剧烈。墨西哥科利马火山12月17日一天之内发生两次剧烈喷发,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灰柱”约两千米高,大量灰烬、烟尘以及炽热的熔岩直冲云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二氧化硫等
B.
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
D.
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答案】B
14.
(2分)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
?)
A.
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
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C.
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下、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保护头部
【答案】C
15.
(2分)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自救不当致死。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
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
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
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
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答案】C
16.
(2分)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B.
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联合而成
C.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D.
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大量证据证明,完全正确
【答案】A
17.
(2分)
小科想要分析某地地震频发的原因,下列哪种资料对她的研究帮助不大………………………………………………………………………………(
?
?)
A.
板块构造的理论资料
B.
地震给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统计
C.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D.
该地历次地震的相关资料
【答案】B
18.
(2分)
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
A.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发生6.7级地震
D.
2016年9月29日,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突发泥石流灾害
【答案】D
19.
(2分)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
A.
宁波东钱湖的形成
B.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答案】B
20.
(2分)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二、简答题(总分
33
分,共
6
题)
21.
(3分)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三类,即__火山、__火山和____火山。
【答案】活;
死;
休眠
22.
(8分)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______,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____板块、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板块交界处是____和____最集中的地带。
【答案】魏格纳;
非洲;
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南极洲;
火山;
地震
23.
(4分)
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写图中圈层A的名称:____

【答案】地壳
(2)
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图中的__
(填“A”、“B”或“C”)
【答案】B
(3)
岩石圈包括字母__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__
所示圈层的顶部。
【答案】A;
B
24.
(11分)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答案】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2)
几乎全部在海洋上的板块是__。(填字母)
【答案】D
(3)
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____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答案】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
印度洋
25.
(4分)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玛纳斯三工乡少数房屋出现裂缝,附近有烟囱倒塌,人员已经转移至户外躲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____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答案】断裂
(2)
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______
(填“交界处”或“内部”)。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
之间的地震带上。
【答案】交界处;
印度洋板块
(3)
下列是小科整理的有关抗震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
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C.
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
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
【答案】ACD
26.
(3分)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上午9点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东南76公里处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
(1)
意大利多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是非洲板块和____
板块相互挤压和运动造成的。众所周知,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方都是地震带和火山带,意大利所处地震带的名称是__
(选填字母)。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答案】亚欧;
B
(2)
减少地震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下列措施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是________。
A.
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B.
建造抗震建筑物
C.
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要迅速乘电梯逃生
【答案】AB
三、分析探究题(总分
27
分,共
3
题)
27.
(9分)“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
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请你在A、B处补上恰当的内容。
A______
;B__________

【答案】软流圈;
碰撞和张裂
(2)
2016年2月6日,我国台湾省高雄市发生了6.7级地震。此次地震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________。
A.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
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答案】B
28.
(6分)
“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假说。根据该假说,大西洋的形成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在不断地____
(填“张裂”或“碰撞”)。
【答案】张裂
(2)
大西洋的形成是地幔岩浆从裂谷处涌出凝固,形成大洋地壳,并向两边推移扩张,使裂谷逐渐发展成大洋。据此判断,图中大西洋形成过程的合理排序是______
(用图序填写)。
【答案】乙甲丙
29.
(12分)
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
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
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流水
(2)
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__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风
(3)
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以____
为主形成的地貌。(填“外力”或“内力”)
【答案】外力
(4)
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
A.
东非大裂谷
B.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C.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D.
青藏高原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