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科学九上7.1物体的内能易错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版科学九上7.1物体的内能易错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4 16: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版科学九上7.1物体的内能易错题
一.选择题
1.(2020?西湖区一模)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D.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2.(2019秋?余姚市期末)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C.把0℃的冰块加热融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3.(2020?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4.(2019秋?巨野县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物体内能减小时,不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5.(2019?宁波模拟)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钻木取火
6.(2019?宁波一模)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 铁锅热得烫手 B. 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 钻木取火
7.(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该空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试管中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试管内空气对塞子做功,塞子内能增加
8.(2019?湖州一模)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点火
9.(2018?下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该实验说明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D.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燃烧
10.(2018?德州模拟)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1.(2018?杭州一模)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2.(2016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乙醛的棉花,迅速下压活塞,棉花燃烧,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浸有乙醛的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C.浸有乙醛的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D.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关系相同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0?苍南县一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档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称誉为一次“世界级”的迫降。
(1)这次事故中,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信,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耀斑、日珥等。
(2)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入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到50℃以上,这是通过   途径改变内能的。
14.(2019秋?临海市期末)给未装满水的保温瓶塞上塞子,忽然听到“噗”的一声,塞子蹦了出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从瓶口冒出。某同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出塞子,气体的内能   ,这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15.(2019?义乌市模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美丽商城”活动中,我校学生到街头巷尾用粗糙的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   能,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16.(2019?台州一模)如图7所示,透明塑料盒的底部开有小孔,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从孔中塞进,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塑料盒盖被远远的弹出。
(1)电子火花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以热传递方式增大酒精气体的   能,气体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达到燃点。
(2)酒精气体燃烧后,燃气的   能以做功的方式传给盒盖,转化为盒盖的   能。
(3)根据此原理制造出的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有   和   。
17.(2019秋?聊城月考)冬天人们用嘴往手上呵气,手会感到暖和,是利用   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互搓,同样可使手变得暖和,这又是利用   方法改变手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前者是能的   过程,后者是能的   过程。
18.(2020秋?乐山期中)行驶中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冬天我们从室外走进开着空调的屋内,感觉暖和,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9.(2020秋?合肥期中)火柴可以擦燃,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火柴的内能,从而使火柴燃烧。
20.(2020秋?个旧市校级月考)冬天,人们常用暖手宝暖手,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两手搓同样使手感到热,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
华师版科学九上7.1物体的内能易错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0?西湖区一模)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D.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故选:C。
2.(2019秋?余姚市期末)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C.把0℃的冰块加热融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故选:A。
3.(2020?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故选:D。
4.(2019秋?巨野县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物体内能减小时,不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故选:D。
5.(2019?宁波模拟)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钻木取火
故选:C。
6.(2019?宁波一模)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 铁锅热得烫手 B. 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 钻木取火
故选:A。
7.(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该空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试管中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试管内空气对塞子做功,塞子内能增加
故选:C。
8.(2019?湖州一模)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点火
故选:C。
9.(2018?下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该实验说明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D.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燃烧
故选:C。
10.(2018?德州模拟)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故选:D。
11.(2018?杭州一模)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故选:D。
12.(2016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乙醛的棉花,迅速下压活塞,棉花燃烧,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浸有乙醛的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C.浸有乙醛的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D.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关系相同
故选:A。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0?苍南县一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档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称誉为一次“世界级”的迫降。
(1)这次事故中,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信,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太阳黑子 、耀斑、日珥等。
(2)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入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到50℃以上,这是通过 做功 途径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1)太阳黑子;(2)做功。
14.(2019秋?临海市期末)给未装满水的保温瓶塞上塞子,忽然听到“噗”的一声,塞子蹦了出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从瓶口冒出。某同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出塞子,气体的内能 减少 ,这是通过 做功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故答案为:减少;做功
15.(2019?义乌市模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美丽商城”活动中,我校学生到街头巷尾用粗糙的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 内 能,这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内;做功。
16.(2019?台州一模)如图7所示,透明塑料盒的底部开有小孔,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从孔中塞进,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塑料盒盖被远远的弹出。
(1)电子火花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以热传递方式增大酒精气体的 内 能,气体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达到燃点。
(2)酒精气体燃烧后,燃气的 内 能以做功的方式传给盒盖,转化为盒盖的 机械 能。
(3)根据此原理制造出的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有 汽油机 和 柴油机 。
故答案为:(1)内;升高;(2)内;机械;(3)汽油机;柴油机。
17.(2019秋?聊城月考)冬天人们用嘴往手上呵气,手会感到暖和,是利用 热传递 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互搓,同样可使手变得暖和,这又是利用 做功 方法改变手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前者是能的 转移 过程,后者是能的 转化 过程。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转移;转化。
18.(2020秋?乐山期中)行驶中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冬天我们从室外走进开着空调的屋内,感觉暖和,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19.(2020秋?合肥期中)火柴可以擦燃,这是用 做功 的方法增加火柴的内能,从而使火柴燃烧。
故答案为:做功。
20.(2020秋?个旧市校级月考)冬天,人们常用暖手宝暖手,这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两手搓同样使手感到热,这是用 做功 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