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综合复习及检测卷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现代民主政治追求“选贤与能”,与这一制度相近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奴隶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史记》中记载:“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文中的“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大禹
C.商汤
D.炎帝
3.在陕西延安有一座陵墓,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拜,以表达景仰之情。这一陵墓应当是(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大禹陵
D.舜陵
4.化石遗迹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据,考古学者曾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由此判断这种古人类(
)
A.已经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B.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已经会缝制衣服和人工取火
D.已经学会原始农耕
5.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体现了(
)
A.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筚路蓝缕的创新精神
D.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6.河姆渡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堆积层厚达4米。第四文化层,发现大量以稻秆、稻叶、稻谷及稻壳混合的堆积物,出土了大量的木板和木桩。其中遗址出土的木板和木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
A.成熟的耕作技术
B.先进的生产工具
C.精巧的房屋建造
D.丰富的生活娱乐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8.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公益广告。片中,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国家从六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所在地区是(
)
A.长江下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中游
D.珠江流域
9.阪泉之战是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战争。下列关于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战争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酒
B.交战的双方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C.战争的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D.这一战役后形成了华夏族
10.下面几幅图片,是历史学者根据在北京周口店考古发现设想的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下,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应为(
)
A.住山洞
B.迁徙到别的地方
C.昼伏夜出活动
D.群居
11.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他们属于黄色人种
B.他们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他们全都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
1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种植农作物
②已经会人工取火并保存火种
③使用打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3.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4.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有8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见证,它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下列关于贾湖骨笛断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应该早于夏朝
B.它应该早于北京人时期
C.它应该晚于炎黄时期
D.它应该晚于河姆渡原始聚落
15.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炎帝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等。关于这些传说,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
②在今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水井遗存、骨笛等,能够了解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③因为《史记》中已有记载,所以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④炎黄传说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简答题(共8分)
16.读表格,回答问题。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对比图
(1)请完成表格内容。(4分)
(2)根据表格,写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点。(4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17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1)上述材料最能说明什么?在这些古人类遗址地区发现的什么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
类?(4分)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该古人类的距今时间以及生产生活状况。(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洞穴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入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居于“宫室”(建造房屋)的原始聚落两例;房屋各自的特点?(4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他又是通过什么制度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4分)
四、探究题(共20分)
19.历史课上,李老师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证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考古——最有力的证明】
史学工作者在追述远古时代的先祖时,常常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初,他们只能在传说与神话中考订洪荒时代
的中国远古史,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将信将疑。考古发掘结束了我们的先祖们在神话中徘徊的脚步,将真真切切的中国远古历史与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
(1)简述北京周口店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对研究远古历史有何重要意义。(3分)
良者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教授高蒙河说:“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2)据此,你认为良渚古城在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方面有何重要意义?(3分)
(3)关于良渚遗址,有同学制作了下列表格。请你认真阅读,判断对错。(3分)
任务二
【传说—蕴涵着一些历史信息】
(4)“人非尧舜,谁能尽善。”意思是只有尧舜那样的圣人,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尧舜的历史贡献有什么?舜是通过什么制度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该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分)
(5)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我们可以得知哪一河流自古水患严重?你知道禹是怎样治水的吗?(2分)
(6)你认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或区别?(3分)
任务三
【现代科技——必要的辅助手段】
(7)现代科技在史学研究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举一例说明现代科技手段在远古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应用。(3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卷
1.B
2.A
3.B
4.A
【解析】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由此判断这种古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选A。
5.b
6.C
7.C
8.A
【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故该遗址所在地区是长江下游。故选A。
9.c
10.d
11.c
12.d
13.C
14.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故贾湖骨笛遗址应该早于夏朝,A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B表述错误,排除;传说中的炎黄时期距今约五六千年,C表述错误,排除;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D表述错误。故选A。
15.A
【解析】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在今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水井遗存、骨笛等,能够了解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炎黄传说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16.(1)①黄河流域;
②干栏式房屋;
③粟;
④水稻。
(2)都使用磨制的工具;都种植了农作物;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17.(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元谋人。
(2)距今约170万年;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获取食物,会使用火。
18.(1)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2)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禹。禅让制。
19.(1)北京周口店遗址为研究中国境内人类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河姆渡遗址对研究原始农耕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良渚古城遗址证实了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3)①√
②×
③√
(4)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禅让制。贤德,品行高尚。
(5)黄河。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6)远古传说是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是先民对当时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甚至带有神话的成分,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但也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
(7)利用基因技术研究人类起源;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历史年代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