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1.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火原理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_______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4.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
6.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甲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欲使图乙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______________。
8.据报道,新疆有多处煤层发生了自燃,调查显示其原因为埋藏在地下的煤层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____________使煤层的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煤层就发生了燃烧。煤场工人往煤堆上洒水,一方面减少煤堆中的空气,另一方面降低煤堆的________,从而防止煤堆自燃。
9.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探究。用如图甲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1)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不能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列出三种)。
(2)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另测得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结合图示信息,提出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的合理建议:①禁止烟火;②____________。
10.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可以燃烧。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它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和
__;
(2)面粉不仅可以燃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如上图所示,在一无盖小塑料桶里放入干燥面粉,用塑料盖盖住金属桶,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桶上的塑料盖掀起,请回答:
①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②下列情况也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金属桶不加盖
B.蜡烛没有点燃
C.用干燥煤粉代替上述面粉
11.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2.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套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
;
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
(2)如图2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与二氧化锰接触,能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会
;
(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①燃烧的蜡烛会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
气,并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
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
14.灭火的原理:(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15.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烧杯中盛有80℃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步骤2:推入适量H2O2
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推入H2O2溶液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
.
16.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1)灭火原理之二:________?;
(2)灭火原理之三:________?.
17.请从燃烧条件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________。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________。
18.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①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②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有(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贵重仪器、设备的失火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
灭火原理之三: .
21.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活性炭具有除去冰箱内异味的功能的原因是 ;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是 ;
(3)区分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 。
22.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
23.材料一:2014年3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工厂的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现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