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03 2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了解二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加以运用。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课,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形象,最突出的那个。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为了能够深入的探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的效果。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教具: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范画课件
四.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课题
PPT呈现刘翔卡通画,让孩子猜卡通画是谁?他为什么跑?教师出示刘翔被猛虎追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以孩子们所熟悉的人物为切入点,可以轻松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2.欣赏实物照片,分析主体背景关系
出示一张彩铅的实物照片,让学生分析哪儿是主体哪儿是背景,引出主体与背景关系的问题。
3.播放三组幻灯片让孩子分组讨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选代表回答
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
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而背景就成了陪衬。一幅作品,总有主 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当背景发生变化时,画面的主题也会随着变化。【图片、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课堂所出现的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受大师是怎样构图,处理I画面中物体之间的关系的。】
2)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紧接着呈现学生作品(有一幅作品背景与主体不符),并请生说一说,这些作品中的背景符合主体吗?
【通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不同,但主体物相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
【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3)展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符的图片。并请生观察欣赏图片中的构图处理。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展示一幅不同主体相同背景的画,学生品鉴
5)升华: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出示两幅突出主体案例,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代表回答。
师总结:
可以通过勾线或颜色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6)师示范
7)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欲望】
8)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2)可将师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海底世界)。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也可以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4)构图合理,注意色彩的搭配。
(5)突出主体。
6)学生创作、师辅导。
【播放音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并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上循环展示优秀作品,以随时给予学生启发。】
8)作业展示、评价。师小结。(以小组为单位)
9)学生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经过半个学期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上课前,学生已经把桌椅摆好(我将全班分为六组,每组八人),学习用具也整齐的摆放在课桌上。
本课,我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导入的话题,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二个环节,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初步感受构图。这个环节,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小组之间讨论的也很热烈,但还是有些同学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坐在一边听其他的同学讲。
第三环节,我进一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让学生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从而了解并不是随便给主体加一个背景就可以,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容易的就发现课件中第四幅作品的矛盾现象:人怎么能躺在马路中间睡觉呢?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从而得出结论。课堂的气氛也空前高涨。
在作业的处理上,我采取自由作业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将我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选择。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单独作业的同学,很快的就完成了任务。小组合作的同学,作业完成的相对慢了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动笔绘画的同学是平时比较活泼,比较自信,绘画水平也比较高的同学,有的同学则在一边观看,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同学之间协调的也不是很好,这一点以后还需要改进。
评价环节,我通过画展的形式,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同学之间评比,教师简评的方式进行。而且评价时我请学生尽量使用美术用语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而言,本堂课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