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的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生活中那一刻的人物造型。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播放图片,欣赏一些精彩的运动瞬间,请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动作,衣着、表情、场景。 
二、课堂发展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表情的变化与肢体的动作。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三、创作作品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 
1、是否表现出人物的外形特征及动态。 
2、线条的运用是否有疏密变化。 
四、课堂展示 
1、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作品是否有创意。 
五、课堂拓展 
将创作作品装订成册,制成一本"那一刻的我"的画册。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情境下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示自己在快乐时刻中的自己的连贯动作。绘画的很形象,表现出了人物特征,希望以后的美术课同学们表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