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地区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状态的河口湿地,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长江口众多沙岛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地壳下降运动
D.海平面上升运动
2.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
A.为人类提供野生动植物资源
B.净化长江口水质
C.提高“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D.调节长江径流量
解析第1题,长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水的流速较慢,泥沙易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沙岛。第2题,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地区,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
答案1.A 2.B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4.有关图中④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①—⑤的位置判断图中①—⑤分别位于荒漠化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源区、云贵高原、森林地带,故其对应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依次是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第4题,④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岩石中的碳酸盐易淋溶,成土缓慢;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山高坡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亚热带地区不可能多冻雨灾害天气。
答案3.A 4.D
读图,完成5~6题。
5.此前,P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
A.天然林
B.地质遗迹
C.草场
D.湿地
6.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
( )
A.提供灌溉水源
B.发展生态旅游
C.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
D.提供多种水产品
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P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区,三江平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我国在P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第6题,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答案5.D 6.C
玛曲是青藏高原上的湿地,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下图示意2000—2010年玛曲部分景观类型的转入率、转出率。读图,完成7~8题。
7.净转出率最大的景观类型是( )
A.河流水面
B.沼泽草甸草地
C.内陆滩涂
D.沙地以及裸岩
8.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B.通过湿地的草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业
C.利用湿地的独特风貌,重点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的天然水域,突出发展养殖业
解析第7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沼泽草甸草地转出率接近23%,转入率接近0,是净转出率最大的景观类型。第8题,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减少人类的破坏,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7.B 8.A
9.下图示意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阴影表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总体描述分布不均衡,再描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新疆、青海、西藏等省级行政区较少。第(2)题,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是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
答案(1)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新疆、青海、西藏等省级行政区较少。
(2)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
素养提升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种群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2.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
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种群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本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第2题,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侵蚀,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
答案1.B 2.C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析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间段,求取了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3~4题。
a.年平均气温
b.年降水量
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4.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的是( )
A.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第4题,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减轻土地退化。
答案3.A 4.C
我国的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5~7题。
5.鄱阳湖在冬季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少
B.多浅滩和沼泽
C.气候温暖
D.冬季水位较低
7.修建鄱阳湖水利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
( )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
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
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
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
解析第5题,材料“适当的水深”,说明该地在冬季会出露大片湖滩,水浅,鸟类活动空间大,成为冬季候鸟重要栖息地。第6题,吴城和南矶位于鄱阳湖区的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7题,修建鄱阳湖水利工程可在鄱阳湖枯水期提高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鄱阳湖的水位升高,水深增加,食物减少;水位升高,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候鸟活动时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工程影响较小。
答案5.A 6.B 7.C
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地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
(1)简析甲河段易发生凌汛的主要原因。
(2)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3)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解析第(1)题,产生凌汛的两个基本条件:冬季气温低于0
℃,河流冬季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根据示意图甲河段特点说明即可。第(2)题,甘草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据此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为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可以减少人为的滥采乱挖,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现象,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冬季有结冰期。
(2)甘草耐旱(或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
(3)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滥采乱挖,缓解土地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草种源;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共44张PPT)
第1课时 碳排放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目标
导引
1.结合图文材料,理解碳循环的概念及过程。(综合思维)
2.结合图文材料,理解温室效应原理。(地理实践力)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
(1)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温室效应
(1)概念: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2)作用: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3)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思考感悟碳循环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碳循环的意义表现为:①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水平,保证地表温度不致于过高或过低。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碳排放原因
(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通过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2)植被破坏: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森林、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
(3)地表水域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影响
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环境安全。
(1)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
(4)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
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视野拓展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全球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思考感悟印度洋上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马尔代夫的国民都在忧心其未来能去哪儿,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岛国马尔代夫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海水淹没,从而使马尔代夫国民失去家园。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碳是地球上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固定在生物体内。( )
(3)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碳循环不产生影响。( )
(4)人类对植被大规模破坏会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 )
(5)全球气候变暖会威胁人类健康。(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
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过量排放 ②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途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由于植被破坏、地表水域减少而使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减少。
答案B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 )
A.气象灾害减少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问题探究
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说出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的圈层。
(2)说出碳元素参与自然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及数码①②③表示的含义。
(3)说出人类活动如何扰动了自然界碳循环。
提示(1)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2)碳元素是通过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碳循环。①表示燃烧,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
(3)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从而扰动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图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碳库
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温室效应的产生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温室效应使地球保持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使生命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但由于人类过多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升温的现象(见下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的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整体性
(2)人类影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思维导引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及水圈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得各个圈层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从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读图可知,①为火山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②为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③为有机物残体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④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为燃烧化石燃料,综上,选B。
答案(1)D (2)B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究
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
℃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
℃。
这意味着,本应该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南极,此时的气温甚至高过了中国很多的北方城市。除了南极,亚欧大陆北部的其他地方也遭到了“不正常的温暖”袭击。从挪威、瑞典、芬兰到俄罗斯,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均高于平均水平约6
℃。
结合材料探究:
(1)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与“不正常的温暖”之间的关系。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人为原因。
(3)南极地区出现“不正常的温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增多,保温作用增强,使大气的温度增加,是形成“不正常的温暖”的原因之一。
(2)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森林、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使得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3)南极地区气温升高,会导致南极地区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碳排放增多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脆弱物种可能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4)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方法技巧歌诀法记忆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气候变暖生忧患,温室效应最相关。
人类活动需反思,影响岂止大自然。
变暖海面必上升,旱涝台风频出现。
生态系统需调整,得不偿失是综观。
人类健康受威胁,不只代谢被扰乱。
传染媒介和滋生,范围、环境均改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知识拓展全球气候变暖与其他地理知识的联系
大气:极端异常天气增多;温带夏季变长,冬季变短。
洋流:风海流减弱。
河流:流量短期增多,长期减少。
地貌: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后退;冻土(永冻土)变薄,冰川融化,雪线上升。
植被:山地林线上升;自然带分布向高纬扩展。
农业:作物分布向高纬扩展;春耕播种提前。
交通: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变长。
自然灾害:洪涝、干旱、风暴潮加剧。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下图示意某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全球森林面积减少 ③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④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B.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会增加
C.全球陆地面积会不断增大
D.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组题以北极熊生存空间变化的漫画为载体,据图判断环境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帮助理解碳排放与环境安全的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气候的周期性波动属于自然原因,①错误;人类乱砍滥伐,导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吸收、贮存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②正确;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③正确;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氯氟烃,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④错误。综上,选B。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第(2)题,火山地震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使得地球上的固态淡水最终汇入大海或者蒸发,使全球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全球陆地面积会变小;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全球大气和水循环的异常,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答案(1)B (2)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地协调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这里地表冻土广布,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着成群的驯鹿,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
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地表陆续冒出了数千个“地下气囊”。这些“地下气囊”在地表鼓起,好像一个个小山丘。有些“地下气囊”爆炸后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甲烷坑洞(见图乙)。
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数量较少,但其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图丙为冻土碳循环及甲烷形成过程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图甲
图乙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图丙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简述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
(2)气候专家认为冻土消融将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
(3)说明格达半岛大量出现的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
(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中的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全球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产生的甲烷显著增加,地表膨胀隆起。
(2)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
(3)大量甲烷坑洞的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
(4)工厂建设会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生态脆弱,工厂建设会导致生态失衡;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
A.绿色植物的平衡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密切相关。工厂、汽车等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④),同时森林等植被减少,大大减弱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②),由此可判断图中②④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第2题,图中的碳循环经过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答案1.D 2.B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码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吸收的地面辐射(①)增强,进而大气逆辐射(③)增强,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
答案3.A 4.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6.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解析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引起的。第6题,由于温度升高,北温带耕作区会向高纬延伸。
答案5.C 6.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过程中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甲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乙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甲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乙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列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人为原因。
(2)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人为原因”,从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与破坏植被、水域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方面列举。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进而会淹没沿海低地,导致海水入侵等。
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规模毁林;地表水域减少。
(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海水入侵等。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胎儿绝不出生的N个理由》,完成1~2题。
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废热水的排放
C.寄生虫的大量繁生
D.重金属的排放
2.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湖泊中( )
①种群数量增加 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 ③鱼类大量死亡 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图中的“我是太湖蓝藻”是关键,说明漫画反映的水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答案1.A 2.D
我们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霾的形成与平流层大气稳定和污染物排放多密切相关
B.冷空气过境带来的大风天气会加重霾的灾情
C.一般来讲,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D.北方霾天气更易出现在冬季
4.伴随着霾天气对人群的困扰,下列关于应对霾天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霾天气不要外出,尽量多开窗换气通风,尤其是敏感人群
B.中学生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提高免疫能力
C.倡导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D.相关部门应抓紧研究清洁能源,以便替代煤炭
解析第3题,霾的形成与对流层大气稳定和污染物排放多密切相关,与平流层无关;冷空气过境带来的大风天气使得污染物迅速扩散,会减轻霾的灾情;一般来讲,霾的灾情城市比乡村严重;北方冬季受高压控制,燃煤取暖,使得霾天气更易出现。第4题,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人体健康,开窗换气容易使污染物进入室内。
答案3.D 4.A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据此完成5~6题。
5.在“五水共治”工作推进过程中,下列产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①养猪场 ②葡萄种植基地 ③电镀厂 ④水泥厂
⑤皮革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符合生活污水防治措施的是( )
A.建设化粪池,节约用水
B.使用含磷洗涤剂,倡导绿色生活
C.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源
D.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解析第5题,养猪场、电镀厂、皮革厂在生产过程中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在“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最大。第6题,使用含磷洗涤剂,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湖中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工业污染源不属于生活污水;合理使用化肥属于农业生产活动,不产生生活污水。
答案5.A 6.A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既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也需要生态健康的保障。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推进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据此完成7~8题。
7.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基础是
( )
A.经济持续发展
B.生态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
D.文化持续发展
8.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加快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解析第7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第8题,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地下水开采,易造成地下漏斗,地面容易塌陷,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容易引发洪涝,且局部环境恶化,故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化工业虽有污染,但经济发展也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故不能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应适度关停。
答案7.B 8.A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渤海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宽约1.5—10千米不等。据媒体报道,每年约28万吨的废水和约7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排入渤海。近年来,各沿海城市新增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进行填海造地和围海养殖等,海洋工程开发以及港口航运等过度、无序,海洋污染加剧。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图为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和洋流分布图。
(1)根据材料简析渤海海域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角度,指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有效策略。
解析第(1)题,本题需要从污染物来源、水体流动的角度分析,从图中获取海区封闭、淤泥质海岸、洋流、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第(2)题,题干限定于“共同性原则”角度,共同性原则是指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义务坚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从管理、责任制、环保督察等方面分析。
答案(1)渤海是个非常封闭的内海,导致渤海与黄海的水体交换不畅;渤海沿岸有辽河、滦河、黄河等河流注入,大量的陆地污染物经江河流入渤海;淤泥质海岸,污染物易沉积于淤泥之中,不利于水质改善;夏季洋流流入,冬季部分海湾形成闭合洋流,污染物无法尽快排到外海。
(2)采取“大环保”理念,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渤海周围各省级行政区加强合作、共同治理,建立“分工、协同”的责任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生态环保督察。
素养提升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 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 ④当地生产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治理江苏省的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相关宣传、立法和管理 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1题,江苏省的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海洋中心扩散,主要是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第2题,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相关的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省的沿海污染,①③正确;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②错误;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④错误。
答案1.D 2.D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超过70%。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上了“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面对困境,安吉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下图为安吉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过去,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短缺
B.交通不便
C.生态脆弱
D.灾害多发
4.推测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
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安吉县地处三面环山、中间凹陷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碍,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故交通不便是安吉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答案3.B 4.C
5.我国很多城市一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进行回收利用、焚烧发电、填埋处理等。分类后大量厨余垃圾的最好去向是
( )
种 类
分类标准
可回收物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
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其他垃圾
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A.填埋农田
B.焚烧发电
C.制有机肥
D.生产饲料
解析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骨头等,其内大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生物燃料,但从数量来看,大量厨余垃圾的最好去向是制成有机肥,回归农田。
答案C
6.(拓展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3)提出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第(2)题,解题关键在于依据材料中的“过渡地带”和“水土流失”确定答题方向,再结合题干中的“穷山恶水”来确定答案。“穷山”指的是土地生产力较低,“恶水”指降水与河流带来的灾害。第(3)题,与“穷山恶水”的原因对应,找出主要措施。
答案(1)海拔在1
000—2
000米之间,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等高线错落、弯曲,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
(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平整土地、打坝建库和修基本农田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态移民;兴修水库,等等。(共42张PPT)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
目标
导引
1.结合材料,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2.通过案例探究,能够从区域的视角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区域认知)
3.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污染物处理上的差异,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进行环保类社会实践的兴趣。(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
(1)概念: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物质。
(2)类型
①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
②自然界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
(2)形式
①在空气和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地区。
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视野拓展酸雨
酸雨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和水汽发生反应形成的大气降水。20世纪70年代,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酸雨多发,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瑞典政府指出危害瑞典环境的二氧化硫75%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仅依靠本国力量不可能解决。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污染物跨境转移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1)自然因素: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因素
①发达国家通过商品贸易的形式将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的污染物。
2.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2)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巴塞尔公约》的通过标志着针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国际合作迈入了实质性阶段。
2.我国的防控
(1)充分利用国际公约。
(2)逐步健全法规体系。
(3)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
提示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政府鼓励(补贴),提升处理技术(环保、循环再利用)水平;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减少污染物排放,就地处理污染物;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污染物都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都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
(3)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会加大污染物在全球的扩散。( )
(4)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 )
(5)《巴塞尔公约》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跨境转移。(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下列关于高污染产业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C.在产业转出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D.产业转移对象国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解析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景观变成高度工业化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在产业转出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但可能造成转移对象国环境污染。
答案D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下列不是我国防控污染物跨境转移措施的是( )
A.禁止一切产业转入我国
B.充分利用国际公约
C.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D.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解析禁止一切产业转入我国太绝对,应该是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入我国。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问题探究
2013年到2014年间,一家加拿大公司向菲律宾出口了103个装有据称是“可回收塑料”的集装箱,但经菲律宾海关检查,其中69个集装箱中装有大量电子垃圾和厨余垃圾等。菲律宾政府指责加拿大向菲律宾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违反了《巴塞尔公约》,并一再敦促加拿大运回这批垃圾。持续6年的“垃圾风波”终于在2019年5月得到解决,加拿大政府着手将运到菲律宾的2
000吨垃圾运回本国。
结合材料探究:
(1)加拿大为什么要将垃圾运到菲律宾?
(2)菲律宾民众为什么对洋垃圾说不?
(3)6年的“垃圾风波”对菲律宾会产生什么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加拿大环境标准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将垃圾运到菲律宾。
(2)洋垃圾运到菲律宾后,堆放会直接污染当地的水源和土壤,导致当地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3)6年的“垃圾风波”让菲律宾民众认识到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出口垃圾跨境转移污染物,破坏别国环境;菲律宾民众提高了对洋垃圾问题的关注度;会严格限制进口发达国家的有害废弃物。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污染物的分类
标 准
分 类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
自然来源的污染物、人为来源的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
污染的环境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室内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污染物跨境转移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转移原因
转移影响
自
然
因
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转移原因
转移影响
人
为
因
素
发
达
国
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
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1)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2)污染的损害具有长期性,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3)损害具有全球性,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较高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
发
展
中
国
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就业
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违法走私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
城市污染向乡村的直接转移突出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显性转移;城市污染向农村的间接转移可以概括为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及其引起的农村污染威胁。城市污染之所以向农村转移,是因为城市之于农村在环境规制强度、企业成本核算、邻避抗争差异等方面占有巨大优势。为推动城乡生态环境的协同共治,应当推进环保技术和产业技术革新,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准入门槛,建立与邻避项目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针对环境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机制。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大气污染现象,它可以随同空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化石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分析挪威南部是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列举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思维导引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它可以随同空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和示意图判断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工业废气向东北方向扩散。第(2)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因为酸雨能跨境转移,还要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工业废气由排放源地向东北方向扩散,挪威南部是酸雨的扩散区。
(2)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问题探究
生态招商是指运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投资区位理论,围绕本区域的城市生态优势及特色,吸引外来投资者,同时结合本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地引进投资项目。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生态招商是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2)我们在生态招商时应杜绝引进哪类企业?
(3)列举我国防控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提示(1)在发展的过程中维护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3)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强化资源集约利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巴塞尔公约》
(1)意义:标志着针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国际合作迈入了实质性阶段。
(2)目的
①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并避免跨国运送时造成的环境污染。
②提倡就地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减少跨国运送。
③妥善管理有害废弃物的跨国运送,防止非法运送行为。
④提升有害废弃物处理技术,促进无害环境管理的国际共识。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我国的防控措施
措 施
内 容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
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逐步健全法规体系
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废弃品,而“洋垃圾”指的是一些废弃的工业用品、日用品等固体废物本该在本地处理,但有些国家为了节省处理成本,通过与国外不法商家串通,直接打包运往国外。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地加大进口监管力度,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下图为2005—2016年我国固体废物年度进口量及增速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概括图示年份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的主要特点。
(2)说明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理由。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题以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为载体,固体废物进口量特点需要依据示意图中的“柱子”与“曲线”归纳,禁止洋垃圾入境理由则主要根据洋垃圾带来的危害说明。洋垃圾的案例有利于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中柱的长短判断固体废物进口量大,根据曲线判断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呈波动变化。第(2)题,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理由主要从洋垃圾的危害方面说明,危害主要有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扰乱经济秩序等。
答案(1)固体废物进口量大;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呈波动变化。
(2)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地协调观)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的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在洗涤过程中融入水环境;等等。
(2)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流、沉降等。
(3)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会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至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4)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收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完成1~2题。
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资源短缺
B.任意排放废弃物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2.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D.不会带来危害,因为马绍尔群岛属于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污染物跨境转移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水等自然力的作用,另一种则是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等,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收美国的固体废弃物属于第二种形式。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第2题,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迁出地改善环境条件,但会对迁入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答案1.D 2.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解析化工厂污染严重,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建到发展中国家属于污染转移。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解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危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完成5~6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5.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6.由上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5题,产业转移的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据此可判断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第6题,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由图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Ⅱ、Ⅲ类国家属于产业转入区,随着产业转移,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答案5.B 6.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方向是?
。?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方向是 。?
(3)践行“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环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说出上图给我国招商引资的启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通过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北美、西欧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正把污染工业转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第(2)题,首先通过判读等高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由城市转向农村,动态的箭头反映了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第(3)题,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可以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利于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第(4)题,我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好审批关、验收关,防止污染工业转移到我国。
答案(1)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2)由城市转向农村
(3)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4)防止发达国家或地区以投资的形式把污染工业转移到我国,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加重。(共17张PPT)
单元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环境污染问题?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
水体,腐蚀建筑物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
专题一
专题二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固体废
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活动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未经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等产生噪声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防护
专题一
专题二
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由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专题一
专题二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需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4)归纳解决的措施或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或建议。
专题一
专题二
例1长江中下游两岸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这些重化工业将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偷排入长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激增带来的船舶污染,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1)说明长江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2)请你为长江水污染防治提出建议。
专题一
专题二
思路导引第(1)题,“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会导致 缺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会危害流域内生物生存,导致 减少;引水灌溉会导致土壤污染,降低土壤 ,并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重化工业发展排放污水,应调整 ,推行 ;由“混杂着生活污水”推断,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 ,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长江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应该加强全流域水环境 ;目前要严格环保执法。?
思路导引答案水质性 生物多样性 生产力 产业结构 清洁生产 环保意识 综合治理
专题一
专题二
题目答案(1)长江水污染会导致土壤污染,降低土壤生产力;水中生物受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流域内生物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可能导致水质性缺水。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生态环境问题?
1.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东南
滥垦乱伐,超出了森林的抚育、更新能力
森林火灾等
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场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少
改变草场的植被种类,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专题一
专题二
生态
环境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湿地
萎缩
三江平原、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过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沉积物自然充填湖沼
丧失调节气候、调蓄径流、净化水体和大气的作用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耕还湖
生物
多样
性锐
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不科学地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给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专题一
专题二
生态
环境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土壤
侵蚀
(水土
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
荒漠
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过度放牧
降水少,气候干旱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以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专题一
专题二
2.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的分析思路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这个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从自然原因(如地形、降水、地质构造、黄土特性和植被)以及人为原因(如毁林开荒等)两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
专题一
专题二
(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环境问题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条件。例如,森林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造成水土流失;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场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专题一
专题二
(3)针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
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特别是要针对人为原因采取措施。例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产生原因有自然原因(干旱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原因(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二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荒漠化的防治所采取的措施是合理用水、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及控制人口增长等针对人为原因进行的。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面积约300平方千米。近些年,周边湿地草原被非法占用毁坏,临近的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林木被非法采伐,矿区被非法采矿等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乌拉特前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
说明保护乌梁素海地区绿水青山应该采取的措施。
专题一
专题二
思路导引乌梁素海周边的湿地草原被非法占用毁坏→建立 和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规定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被非法采伐→禁止非法采伐,林区要 ;矿区出现非法采矿→禁止非法采矿;工业发展破坏环境→周边工业污水要达标排放;材料中多处提到“非法”→加强立法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 。?
思路导引答案自然保护区 草场载畜量 采育结合
执法
题目答案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立法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组(或办公室)执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规定草场载畜量;乌梁素海周边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禁止非法采矿;禁止非法采伐,坚持林区采育结合。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排污交易”依据的是 制度。( )?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排污交易”对 类企业影响较小。(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解析第1题,“排污交易”交易的是排污权,增加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类似于征收污染费,依据的是排污收费制度。第2题,微电子企业属于污染较小或没有污染的企业,“排污交易”对其影响较小。
答案1.A 2.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3~4题。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 )
①重大工程建设 ②区域开发 ③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 ④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什么政策?(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三同步”
C.强化环境管理
D.“三统一”
解析第3题,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4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答案3.D 4.A
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5~6题。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2020—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0年×月×日
5.该通知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影响评价
6.该市制定这个考核办法的目的是( )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目标中 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③将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 ④使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5题,通知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关键词,说明它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这一政策。第6题,该考核办法适用于全市的所有区域,并不仅限于城市环境。
答案5.C 6.D
7.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解析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的分布区可知其代表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造成其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树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教育手段等。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素养提升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图中浅色阴影)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严重的风蚀沙化区,其中风沙和沙尘暴以春季最集中,被认为是京津地区最重要的风沙源。下图示意某年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春季和秋季风沙流动路径。据此完成1~3题。
1.由图可推测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获得效益最大的地区位于该功能区的
(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2.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在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沙障固沙等措施时,短期内可使当地( )
A.直接经济收入减少
B.增加就业岗位
C.极大改善生态条件
D.优化产业布局
3.起源于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风沙和沙尘暴春季强于秋季,是由于该功能区春季( )
①土壤解冻,土质疏松 ②地表干旱,植被稀疏 ③地温降低,高压控制 ④春播繁忙,人类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是京津地区最重要的风沙源,从图中看对京津地区影响最大,故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获得效益最大的地区位于该功能区的东南方。第2题,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沙障固沙等措施时,短期内将会大幅度减少耕地带来的经济收入,对就业岗位、生态条件、产业布局影响较小。第3题,春季土壤解冻后较为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
答案1.B 2.A 3.A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全国初步划分为208个生态功能区,分为生态调节功能区、农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居保障功能区三大类。读下表完成4~5题。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一级区
(3类)
二级区(10类)
三级区举例(208个)
生态调节
功能区
水源涵养功能区
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功能区
①
防风固沙功能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防风固沙功能区
土壤保持功能区
②
洪水调蓄功能区
③
农产品提
供功能区
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功能区
畜产品提供功能区
④
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功能区
人居保障
功能区
大都市群功能区
长江三角洲都市群
城市群功能区
山东半岛城市群
4.与表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草原
B.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草原
C.锡林郭勒草原、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
D.黄土高原西部、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草原
5.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辽河水源涵养区
B.②地区的植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C.③地区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
D.④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解析第4题,湿地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三江平原湿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有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西部应成为土壤保持功能区;锡林郭勒草原应成为畜产品提供功能区。第5题,辽河不属三江平原区;黄土高原的植被主要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
答案4.A 5.D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跨皖浙两省,是目前国内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2年新安江流域成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下图示意休宁县SO2、COD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年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分析( )
A.SO2、COD的含量波动下降
B.COD
2009年减排总量达最高
C.SO22009—2010年减排速度最快
D.2007—2008年COD减排量低于SO2
7.关于新安江流域进行生态补偿,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安徽省是主要受益区,对浙江省进行资金补偿
B.上游区对下游区进行技术补偿
C.下游区投放鱼苗,维护生物多样性
D.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责任制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SO2和COD含量是持续下降而不是波动下降;由COD含量的年变化可知,2008年减排总量达最高;SO22009—2010年含量减少最多,减排速度最快;结合图中纵轴刻度可知,2007—2008年COD减排量高于SO2。第7题,依据材料可知,新安江跨皖浙两省,安徽省位于新安江上游,浙江省位于下游,因此新安江流域进行生态补偿的受益者应是浙江省,其应对安徽省进行资金补偿;下游区应对上游区进行技术补偿;下游区投放鱼苗易破坏当地水质;为保护水资源,应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责任制。
答案6.C 7.D
8.(拓展探究)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等地。近年来,西双版纳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周边林地逐渐被甘蔗地、香蕉地及玉米地等取代(甘蔗、香蕉、玉米都是亚洲象喜爱的食物),象群经常入侵当地村寨(秋冬季节尤甚),给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人象矛盾尖锐,甚至出现猎杀亚洲象事件。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响应,采取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等措施,有效缓和了人象矛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亚洲象近年来经常入侵当地村寨的主要原因。
(2)说明调整种植结构、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等措施对缓和人象矛盾的意义。
解析第(1)题,亚洲象近年来经常入侵村寨的原因要从其数量增加、栖息地减少及食物短缺等角度分析。第(2)题,调整种植结构、提高补偿标准对缓和人象矛盾的意义要从减少亚洲象进入村寨和保护亚洲象生命安全角度分析。
答案(1)亚洲象数量增加;亚洲象栖息地不断被压缩(减少);村民种植的作物对亚洲象的吸引力强(农作物已成为亚洲象主要食物来源);亚洲象在秋冬季节因食物短缺而被迫进入村寨觅食。
(2)调整种植结构可减少亚洲象因食物吸引而毁坏作物带来的损失(减少进入村寨的机会);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可最大程度上减少群众损失,有利于保障亚洲象的生命安全。(共56张PPT)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
目标
导引
1.结合材料,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环境保护制度。
(地理实践力)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人地协调观)
3.结合具体区域,探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区域认知)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基本国策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
2.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①预防为主: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的范围之内。
②防治结合:立足于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谁污染,谁治理
①明确责任: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
②目的: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
(3)强化环境管理
①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
②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
③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八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环境法律
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等保证实施和贯彻执行,从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了企业和公民的行为,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对污染较重的企业收取一定的污染治理费,这一收取污染治理费的规定,依据的是什么制度?为什么要收取污染治理费?
提示排污收费制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收取排污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节约环境容量资源。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组建生态环境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2.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1)措施:国家陆续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2)治理重点:大气、水、土壤污染。
(3)成效: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水域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措施:国家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
(2)治理重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3)成效:森林覆盖率上升;草场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背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2.决策部署
(1)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
(2)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2)政策上: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3)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4)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4.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举措,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视野拓展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
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对于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体现了“预防为主”。( )
(2)“三同时”制度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 )
(3)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被逐步纳入了陆续颁发的环境法律当中,从而使其更具有法律规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 )
(4)我国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 )
(5)近几年,我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我国环境政策中的最高层次是( )
A.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B.环境保护战略方针
C.环境管理政策
D.环境管理制度
解析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环境政策中的最高层次。
答案A
3.下列属于我国的三大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是( )
A.谁污染,谁治理
B.“三同时”制度
C.环境保护
D.排污许可证制度
解析我国的三大环境保护基本政策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A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4.征收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企业( )
A.加快产业转型
B.减少原料投入
C.降低科技投入
D.降低企业成本
解析征收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企业为减少环境污染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原料投入影响较小;提高技术,产业升级,科技投入增加;环保费用增加,企业成本增加。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问题探究
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环境污染案作出判决,判令涉案的9名被告对被污染的地块承担生态修复义务。这些被告以环保公司名义承揽污泥处置业务,层层低价转包,从浙江等地将14
800吨有毒污泥偷运至长江沿岸非法倾倒。经环保部门鉴定,被污染土地的修复工程总费用达1
446万元。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9名被告对被污染的地块承担生态修复义务是依据哪个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2)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起环境污染案作出判决体现了哪个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3)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提示(1)谁污染,谁治理。
(2)强化环境管理。
(3)环境保护基本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我国三大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含义和作用
环境保护的基
本政策
制度措施
含 义
作 用
预防为
主,防治
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作出预测与评估
有效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
“三同时”制度
一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环境保护的基
本政策
制度措施
含 义
作 用
谁污染,
谁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
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政策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容量资源
限期治理制度
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治理项目针对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同时考虑资金和技术的可能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环境保护的基
本政策
制度措施
含 义
作 用
强化环
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将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中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将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三同步”“三统一”“三同时”辨析
“三同步”与“三统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其中“三同步”是具体措施,而“三统一”是“三同步”的目的。“三同时”属于环境管理制度,具有明确性、强制性,利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执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制定的目的: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体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
①宪法:基本依据和指导原则。
②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环境保护法规
a.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c.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d.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如《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
e.环境保护标准,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因纸价上升,利益的驱动使某镇小造纸厂纷纷开张上马,但因为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大量农业用地因受污染而减产,农民纷纷上诉,各小造纸厂最终被环保部门依法取缔。
材料二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在工厂规划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同时 和同时 。?
(2)小造纸厂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的事实违反了哪些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贯彻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是 。?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思维导引(1)明确“三同时”制度→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明确三大环境保护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第(2)题,小造纸厂没有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也没有承担治理环境的责任和费用,因此违反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第(3)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行政部门进行考核,贯彻了“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第(4)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依据“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科学、定量的指标体系,将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的一项制度。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设计 施工 投产使用
(2)违反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
(4)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问题探究
分属不同行政区的河流,污染和治理往往很难统筹协调。源于安徽的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安徽、浙江以水质“约法”,共同设立环境补偿基金。两省之间,若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则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人民币;若年度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则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人民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被确定是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利益调配的有效机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指出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益处。
(2)推测安徽治理新安江可能采取的措施。
提示(1)上游的安徽利用环境补偿基金进行有效的河流治理与保护,环保受益,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下游的浙江作为河流治理的受益者,通过支付环境补偿基金给上游的安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划定河流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加大流域范围内的污染源监管力度,实现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积极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措 施
具体内容
成 效
全力推进污染治理
陆续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
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环境治理工作
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水域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森林覆盖率由21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7年的21.63%
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
草场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福建某炼铜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地方政府启动了对流域中水库水量的应急调配等机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二 下图为土壤生态健康与食物安全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说出控制本次河流污染的应急措施。
(2)有人认为:即使土壤遭到污染,只要人们不食用土壤产出的植物,健康就不会受影响。这种观点对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二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 活动,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与“生物圈耐受极限”两者关系的根本方法是 。约束企业必须朝 的方向发展。?
思维导引本题以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案例为载体进行考查。水污染发生后的应急措施需要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回答,土壤污染通过大气污染、水污染间接影响人体健康,这些题目较好地对地理实践力进行了考查。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针对企业造成的河流污染事件,一定要采取制止或停产整顿等有力的措施控制污染,并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第(2)题,土壤受到污染会释放污染气体、污染水源,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第(3)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经济发展造成的,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1)立即停产整顿,做好对下游污染物的检测和清除工作,对流域中水库水量进行应急调配。
(2)不对。受污染的土壤会释放有害气体、污染水源,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3)社会经济 环境管理 清洁生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问题探究
记者跟随“壮美黄河行”采访团队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回忆起过去的安定区,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穷地方。“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曾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百姓广种薄收及其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这片贫瘠的土地,安定区创立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如今的安定区,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梯田环绕山间,景色优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安定区“五子登科”治理模式有什么作用?
(2)安定区修筑梯田有什么功能?
(3)谈谈你对安定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践的看法。
提示(1)保水、保土、保肥;基本解决燃料、饲料、肥料互争的矛盾;有效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2)增加耕地,提高农产品产量;既可以治理坡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又利于蓄水、保土、保肥;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
(3)安定区既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生态文明
概念
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重点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基本
内涵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重要
性
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态环境,其他文明就会失去载体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循环、生态、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新高度。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3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地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乙区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防治荒漠化。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素养立意本题以新疆为背景,以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原因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后的治理措施,从而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同时也有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地区”信息,从甲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交通、工业化等方面分析。第(2)题,森林草原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该地区森林草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但由于草原超载过牧,草场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限制其开发。第(3)题,丙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采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甲区主要位于天山北坡(麓),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好。
(2)乙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原因:该地区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充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对北疆地区绿洲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目前草原超载过牧,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因此限制其开发。
(3)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采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地协调观)材料一 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
5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台地为主,年均气温-1.5
℃,极端最低气温-43.3
℃,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二 昔日的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山秃岭。多年来,塞罕坝人扎根坝上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科技兴林,矢志创新,建成了面积巨大的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长城,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完成各项生态建设任务的同时,塞罕坝林场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化苗木培育等产业,形成了明显的品牌集聚和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游、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脱贫致富的机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三 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简述塞罕坝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2)在塞罕坝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低,试从自然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如何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的成功是如何做到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
(2)塞罕坝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多风沙;干旱(或者降水少/水源短缺);土壤贫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3)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遵循自然规律,修复生态环境,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做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我国环保部门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为每日12万元人民币,水污染每日不低于2
600元人民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2.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 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
D.土壤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中的“排污收费制度”。第2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说明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答案1.B 2.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且利用方便的能源。瓦斯中占绝大多数的是甲烷,其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多年努力变害为宝的做法不符合的是( )
A.循环经济
B.节约型社会
C.科学发展观
D.开发新能源
4.上述资料显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有效贯彻执行的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排污收费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变害为宝,此做法属于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范畴,但不是开发新能源。第4题,主要是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答案3.D 4.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约3
014万公顷,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构筑起绿水青山的生态防线。据此完成5~6题。
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 )
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B.环境承载力降低
C.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D.环境承载力提高
6.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减轻风沙危害
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减少生物多样性
D.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5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该区域生产力得到改善和提高,有利于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从而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大。第6题,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减轻水土流失,因此三北防护林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5.D 6.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市会议上,市长指出:“……要狠抓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督促和监管……对未按计划要求推进工程进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警示处理,并向各区主要领导通报。”
(1)“狠抓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加强督促和监管”分别依据的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中的哪条?
(2)从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角度看,“对未按计划要求推进工程进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警示处理,并向各区主要领导通报”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任何一项防治环境污染的行为或制度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分析其法律依据或目的时一定要明确它是针对人类的哪项行为。第(1)题,“狠抓污水处理厂建设”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污水排放,属于“防”;“加强督促和监管”是政府行为,重在“管”。第(2)题,“计划”是目标,“警示”和“通报”是关键词,是针对地方政府和决策者而言的,说明政府已经将环境保护纳入任期目标中了。
答案(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2)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环境管理制度。(共40张PPT)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目标
导引
1.结合图文材料,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提出的原因及碳交易的内涵。
(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了解我国在全球碳减排中的贡献,增强使命感。(人地协调观)
3.结合材料,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碳减排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原因:各国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
2.发达国家
(1)历史上: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
工业化产生的。
(2)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3)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3.发展中国家
(1)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2)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1.碳交易:《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2.碳减排额:《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
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
3.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额措施
(1)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2)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
视野拓展《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加协议,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1.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2.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3.中国的行动
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4.中国的成就
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需要国际合作。( )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承担相同的责任。( )
(3)《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碳减排额没有定量的强制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4)我国一直在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
(5)近几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 )
A.《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要求太严格
B.《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不公平性,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C.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全球环保事业
D.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没有必要执行《京都议定书》
解析《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是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的措施之一,重点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多的问题。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经济增长,而过多保护环境的规定会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
答案C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解析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国际合作
问题探究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后,国际碳交易的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逐步形成并迅猛发展,碳排放权的价格逐年上升。通过碳交易,发达国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英国通过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德国通过碳交易管理,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日本将碳交易视为“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2)为什么日本将碳排放权交易视为“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
(3)碳交易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进行碳转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2)碳排放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日本技术水平高,可以将碳排放权进行转让,获取巨大的经济收入。
(3)促使各国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达到碳减排的目的。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1)产生根源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减排,而减排温室气体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进行交换,由此,碳交易便成了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
(2)基本原理
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报酬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碳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碳减排的目标。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分析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推荐一款碳排放计算器,如家居用电每小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8,开车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每千米油耗升数×2.7……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全球主要国家碳排放总量统计图(单位:亿吨)。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三 2014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图和消费构成图。
2014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图
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计算下列日常行为的碳排放量。
①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 。?
②你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升/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 。?
(2)中美两国相比,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 ,全球碳排放量增多会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素养立意本组题通过对开空调和行车释放二氧化碳的计算,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的探讨,让学生体会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后果,体现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公式计算,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8.8千克;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升/百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27千克。第(2)题,根据材料二判断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美国。全球碳排放量增多,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遭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带来风暴潮等灾害。第(3)题,结合示意图分析得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以化石燃料为主,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解决措施从化石燃料使用量、清洁能源、煤炭利用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28.8千克 27千克
(2)美国 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频繁遭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扰;带来风暴潮;等等。
(3)原因: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以化石燃料为主。
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研发煤炭利用新技术,提高利用率,节能减排;④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问题探究
中国是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快的国家,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预计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林业快速发展,为全球碳减排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创新型可持续低碳发展路径,在全球碳减排中彰显了大国担当。
结合材料探究:
(1)林业发展为什么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2)“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3)列举我国在全球碳减排中彰显大国担当的一些做法。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森林面积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制约发展。
(3)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建立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中国贡献
具体内容
中国的承诺
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的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中国贡献
具体内容
中国的行动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开征环境保护税,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
中国的成就
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视野拓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下图是山西省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描述山西省农业碳排放的特点。
(2)指出山西省减少农业碳排放的措施。
思维导引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分析山西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秸秆焚烧和化肥的使用,而翻耕、灌溉、农药、农膜等所带来的碳排放相对较少且基本稳定。第(2)题,结合农业碳排放的来源分析,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碳排放;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改进灌溉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生物防治等其他非农药防治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秸秆焚烧和化肥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翻耕、灌溉等其他农业生产活动所占比例较少且基本稳定。
(2)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合理灌溉,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倡和推广生物防治害虫或其他非农药防治的方法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地协调观)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下表为常见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下图分别为典型年份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占比变化图。
能源类型
煤炭
焦炉煤气
原油
汽油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千克标准煤)
0.755
9
0.345
8
0.644
9
0.553
8
0.504
2
0.448
3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常规能源中,相同热值的能源排放碳最多的是 ,说出大量排放碳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2)据图说明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原因。
(3)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刻不容缓,有哪些可采取的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煤炭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2)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总量总体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江苏碳排放总量一直最多——江苏经济发达,人口较多,面积较大;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其他省级行政区制造业发展较快。
(3)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协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为(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总量增加较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没有持续上升,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③错误;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综上,选D。第2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减少碳排放总量,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不符合目前的现实情况,会阻碍经济发展,④错误。综上,选A。
答案1.D 2.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碳排放系数是指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变弹系数)是反映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碳排放系数的影响。下图为北京市碳排放变弹系数图。据此完成
3~4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经历先升后降再升
B.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经历先降低再上升
C.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
D.1985—1995年北京市人口迁出多导致系数下降
4.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有纸化办公,减少电磁辐射
B.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C.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
D.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根据示意图判断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不断上升;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1985—1995年,北京城市规模扩大,以人口迁入为主。第4题,践行“光盘行动”可以减少食物浪费,从而减少碳排放。
答案3.C 4.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碳交易即在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据此完成5~6题。
5.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 )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少用传真、打印机,多用电子邮件
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分析碳交易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利于环境质量好转,②正确、①错误;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得收益,排放量大的企业要购买工艺环保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投入增加,经济效益降低,③正确、④错误。综上,选B。第6题,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碳排放量;少用传真、打印机,减少了纸张的使用,保护森林,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短时间不用电脑,启用电脑睡眠模式,可以节省电能;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会增加对化石燃料的消费,不符合低碳标准。
答案5.B 6.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碳排放交易起源于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据此完成下题。
2012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2012年人均碳排放量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比较中国与美国在碳排放特点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解析结合示意图中的数值判断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但人均碳排放量美国比中国大。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耗能多,因此中国碳排放总量大。美国经济发达,人均资源占有量大,虽然技术水平高,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导致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国大。
答案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人均碳排放量美国比中国大。
原因: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因此碳排放总量大;美国经济发达,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因此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国大。(共49张PPT)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
目标
导引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理解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3.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了解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因及设立后的成效。(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作用
各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3.我国情况
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视野拓展鼎湖山
鼎湖山面积1
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海拔1
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次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物种宝库”。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4.自然保护区结构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它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样,都是事关大局、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安全领域。
2.设立背景
由于自然原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重要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2)贮备物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提供生态服务。
思考感悟(1)我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提示我国地域广阔,受复杂地形、多样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2)为什么设立自然保护区越来越有必要?
提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和动植物物种灭绝呈加速的态势,建立自然保护区越来越有必要。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位置: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生态服务功能
①对江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极其重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②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③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
④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1)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1)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
(2)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
(3)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4)迈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自然保护区就是专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区域。( )
(2)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3)生态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 )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
(5)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是自然保护区的(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外围区
D.中心区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答案A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建立动物园
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认识自然保护区
问题探究
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唯一能建群的古老乔木树种,是天然荒漠植被的骨骼。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建立,总面积为395
42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胡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要建立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2)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胡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明显,为什么?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不合理的资源使用造成胡杨林被严重破坏,沙尘暴增多,土地荒漠化加剧。
(2)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处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非常依赖水资源,但是流域内水资源十分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适合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区域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标
(1)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保证生物遗传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3)为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提供基地。
(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4.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意义
内 容
保护自
然本底
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
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贮备
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意义
内 容
提供生
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其他
方面
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和同江市内,总面积198
089公顷,其中核心区约6.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三 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 ,B是 ,C是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素养立意本题以三江平原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影响。三条江的确定需要调用区域定位知识,湿地的成因则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综合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相关,湿地减少的影响则主要从对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综合分析。由以上可见,本题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考查,同时有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江汇合处形成了辽阔的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综合分析。第(2)题,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等需求也增加,导致对土地资源盲目地大量开垦,从而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第(3)题,材料三体现的是三江平原湿地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除此之外,湿地萎缩还会导致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季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需求增加,对土地资源盲目地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问题探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相接,东部与四川省相邻,北部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下图为三江源分布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三江源成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地区的原因。
(2)分析我国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意义。
(3)列举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1)位于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脆弱;青藏铁路从此经过,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2)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等。
(3)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鼠害综合防治;等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三江源的生态意义
生态意义
具体内容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等许多著名的河流,是亚欧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在水源涵养、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生态意义
具体内容
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等
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发育阶段,在高寒环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就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三江源的生态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三江源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人为原因引起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
500—5
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等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
5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
000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该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若尔盖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题以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载体,考查保护区设立的原因及生态功能。保护区设立的原因需要结合当地的条件从满足黑颈鹤的栖息地、食物、安全需求等方面分析,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湿地的生态意义则从生物、气候、水源等方面说明,通过湿地的众多生态意义明确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分析,若尔盖湿地可满足其生存的条件,根据“总面积166
570.6公顷”分析,自然保护区面积大,为黑颈鹤提供了充足的栖息空间;根据“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
000
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分析,其可为黑颈鹤提供充足的食物;根据示意图判断,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人类活动少,对黑颈鹤干扰少;另外还要考虑自然保护区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的。第(2)题,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排水不畅,导致地表积水多;湖泊、水域众多等。第(3)题,若尔盖湿地面积大,生物种类多,可以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面积大,蒸发弱,可以储存水分;湿地位于江河上游,可以涵养水源;湿地具有调蓄功能,可以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湿地面积大,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使之趋向于良性方向发展。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湿地面积广阔,食物来源丰富,有利于黑颈鹤栖息、生存、繁殖;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少,对黑颈鹤干扰小;国家政策的支持。
(2)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3)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地协调观)野骆驼学名野生双峰驼,生性胆小、机警,是世界上唯一靠喝盐水、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极度濒危动物。目前,野骆驼数量减少到不足1
000峰,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为保护野骆驼种群繁衍,我国在罗布泊地区建立了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除野骆驼外还分布有雪豹、狼、豺狗等肉食动物。保护区规定,在核心区外可以进行科考、旅游等活动,但不能进行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目前,经国家批准,该保护区由原先的7.8万平方千米缩减至6.12万平方千米,调减区域主要为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科考结果显示,哈密范围内煤炭、铜、镍、铁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已经属于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野骆驼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2)为适应环境,野骆驼具有“全身披以细密柔软的绒毛,脚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等身体特征。根据该地的自然环境,分析野骆驼这些身体特征的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简析调减保护区面积的主要原因。
(4)为保护和改善罗布泊自然保护区内野骆驼的生存环境,请你提出可行性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人类盗猎捕杀;道路和工矿建设破坏野骆驼的栖息地;旅游、探险等活动对野骆驼生存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食肉动物对野骆驼生存的威胁;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导致野骆驼水源、食物减少。
(2)细密柔软的绒毛既可以保温,又可以防暑;脚掌下宽厚的肉垫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能使它免遭风沙的袭击。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为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已不能提供野骆驼栖息、繁衍的生存环境;同时考虑到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矿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减面积,还有利于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4)恢复植被,增加水源,改善野骆驼生存(食物、饮水)条件;控制科考和旅游等活动的次数,减少对野骆驼的干扰;严格控制道路建设和工矿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施生态移民。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读图,完成1~2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
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可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2题,扎龙湿地在其径流量最大、面积最大的时段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从右图可以看出6—9月扎龙湿地降水最多,平均径流量最大。
答案1.D 2.C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读图,完成3~4题。
3.2000年,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
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因是其他资源贫乏
C.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三江源是指在青海省的澜沧江、长江、黄河的源头,对应图中的③④⑤。第4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拉萨地热能、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答案3.C 4.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5~6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5.野鸭湖湿地公园( )
A.景观都是自然景观
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C.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游客多来自外省
6.该景区( )
A.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
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鸟
C.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
D.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5题,该湿地公园内景观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无法有效地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湿地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公园游客以当地居民为主。第6题,根据示意图判断,该景区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近距离观鸟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规划设计的定位并未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内部采用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和四轮车,绿色环保无污染。
答案5.C 6.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环境部指出,2018年度,我国有七个自然保护区(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缙云山天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存在大量的工矿、旅游、养殖、房地产等违建项目,大面积侵占、破坏保护区,损害生态功能,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甚至违规审批、虚报情况、敷衍整改。
(1)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角度指出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题干要求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角度”,即从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方面分析产生的不利影响。材料中所述的自然保护区有的位于地势落差较大处,违建乱建、破坏森林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森林、湿地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森林、湿地破坏,泥沙进入河流,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森林、湿地破坏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2)题,根据材料“工矿、旅游、养殖、房地产等违建项目”分析应从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拆除违建项目,恢复侵占区原生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说明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河流含沙量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生物种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2)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拆除自然保护区内的违规建筑物和设施;加大保护力度,减少区域内的经济活动,恢复侵占区原生环境;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等。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移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应“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入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可能是国外企业为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或庞大的市场,也可能是为了转嫁污染,但对于企业而言,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是根本目的。第2题,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转入产业的类型、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确定,①错;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不适宜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②错;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有利于保护我国环境,③正确;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④正确。
答案1.D 2.B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业为污染密集型产业。下表为2001—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单位:%)。据此完成3~4题。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苏南
20.52
17.44
30.23
40.53
32.23
21.84
苏中
6.91
8.98
25.96
42.64
29.97
31.87
续 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苏北
8.42
13.60
7.32
23.52
25.77
27.23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01—
2005均值
2006—
2010均值
苏南
25.19
15.78
2.12
19.00
28.19
16.79
苏中
32.61
23.80
9.90
23.61
22.89
24.36
苏北
32.52
31.15
20.19
36.64
15.73
29.55
3.江苏省三大区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 )
A.到2010年时,苏北产值最高
B.产值增速苏南、苏中先增后降,苏北持续增加
C.2001—2005年逐渐向苏北集聚
D.2006—2010年可能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
4.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今后发展方向合理的举措是
( )
A.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产业发展环境准入门槛
B.全部关停或外迁污染密集型产业
C.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发展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零排放
解析第3题,根据示意图判断到2010年时苏北产值增长速度最高,但产值不一定是最高;产值增速苏北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持续增加;2001—2005年,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苏南集聚;2006—2010年苏中和苏北产值增长速度均值上升,可能是产业向此处转移。第4题,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答案3.D 4.C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地区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见效不明显。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图。据此完成5~6题。
5.制约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因素有
( )
①东部地区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地区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图中( )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解析第5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更便利,产业集聚效应好,工业发展条件更有利,因此会制约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第6题,读图可知,京津地区净产业转移大,且净碳排放转移量少,所以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答案5.A 6.C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本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本国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7~8题。
7.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
8.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
A.加拿大
B.沙特阿拉伯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解析第7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第8题,四个选项中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进口固体废物监管较松,最可能引进洋垃圾,成为垃圾出口“接盘侠”。
答案7.B 8.D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淘汰后的电脑和手机最终去了哪里?广东贵屿镇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拆解废旧电子电器的传统方法:先是拆,由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然后用碳火炉烤熔出电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金子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出来,这叫“洗金”,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量酸性气体,如果烧出来有铜,就叫“烧板”;塑料则被切成丸状,用作再生塑料的原料。当地人由此获得收益,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
(1)说明贵屿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指出中国摘掉世界电子“垃圾场”帽子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大量废弃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量酸性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随意堆积的电子垃圾随着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进入水体,会造成水污染等。第(2)题,中国摘掉世界电子“垃圾场”帽子需要采取的措施要从阻断垃圾来源及治理污染方面考虑。
答案(1)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垃圾的管控,严禁从海外进口电子垃圾;改变传统的处理方法;提高加工处理的技术,避免二次污染;等等。
素养提升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多达5
000万吨,其中75%没有经过正规回收处理,大都非法输往发展中国家。读电子垃圾主要物质质量比例表,完成1~2题。
物 质
比例/%
金属
49.00
塑料
20.70
玻璃/陶瓷
18.10
电线
0.40
印刷电路板
1.20
木材
0.30
橡胶
0.40
绝缘体
0.80
混凝土
4.10
其他
5.00
总 计
100.00
1.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大量输往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主要是( )
A.环保意识差
B.回收利用价值低
C.回收技术难度大
D.回收成本高
2.实现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回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导致回收成本高。第2题,加强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1.D 2.D
下表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据此完成3~4题。
年份
SO2排放
量/万吨
2005
167
56.9
135.6
80
2007
677
104.7
307.8
308
3.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 )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B.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C.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D.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4.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碳排放高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
A.转出越多
B.转出越少
C.转入越少
D.转入越多
解析第3题,高耗能出口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都可以用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与出口额的比值来表示。第4题,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增大相当于其他国家把这些高耗能工业转移到了我国。
答案3.C 4.D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集聚特征更为明显,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亦逐渐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下图为1995—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轨迹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图表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 )
A.速率在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明显较低
B.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排污有关
C.西部和东部是高危风险发生区域
D.发生区域在中国分布均匀
6.推测2004年到2010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的原因( )
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 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由图所示,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主要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可知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也在南方地区;环境污染主要由污染工业引起,发生区域在我国分布并不均匀,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第6题,由图可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2004年到2010年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结合时政可知,转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答案5.B 6.A
7.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最集中的“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近年来,该“垃圾漩涡”的垃圾主要来自( )
A.漩涡东部陆地
B.漩涡西部陆地
C.漩涡南部陆地
D.漩涡北部陆地
解析废弃塑料物品主要来自陆地人类活动,垃圾的多少需要考虑人口数量、工业集中程度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治理能力等,漩涡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是太平洋中部和高纬度白令海峡地区,陆地面积小,人口少,而北太平洋西部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较东部的北美西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且环保意识和治理能力弱,垃圾排放到海洋中后,受到海水运动的影响形成“垃圾漩涡”。
答案B
8.(拓展探究)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生产过程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产业。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2000—2011年中国四大地区及地
区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
地区
范 围
转入产业
转出产业
西部
地区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
无
东北
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
无
除水泥外所有产业
中部
地区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纯碱、化肥、水泥
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
东部
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平板玻璃、生铁、粗钢
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
(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
(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
(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内容判断,我国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第(2)题,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且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低,治理污染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要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在承接产业转入时,综合评估环境承载力,适度转入;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答案(1)①西部地区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②东北地区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③东、中部地区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
(2)①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②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③政策因素: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3)影响:①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威胁全国生态安全;③西部地区治理污染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
措施:①综合评估环境承载力,适度转入;②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③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碳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读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关于三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省的能源利用率最高
B.北京市的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C.北京市的碳排放量最多
D.天津市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
2.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提高科技水平 ③改变能源结构
④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河北省碳生产率最低,即能源利用率最低;北京市的碳生产率增速最快;图中纵坐标只表示碳生产率,无法判断碳排放量的多少;天津市的碳生产率波动增长。第2题,提高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科技水平,改变能源构成,②③正确;控制人口规模对碳生产率影响较小,①错;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一定会提高碳生产率,④错。
答案1.B 2.B
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碳排放量本国消费远远超过生产的有( )
A.巴西、欧盟15国、墨西哥
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C.日本、欧盟15国、美国
D.中国、印度、南非
4.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正确叙述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解析第3题,碳排放量本国消费包括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和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据图可知,碳排放量本国消费远远超过生产的有日本、欧盟15国和美国。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大于他国碳排放量,我国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不是由出口产品所产生,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答案3.C 4.D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级行政区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曲线(含预测)。据此完成5~6题。
5.对该省级行政区进行碳排放高峰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 )
A.GDP增长率
B.能源结构的调整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
6.关于该省级行政区2010—2050年的碳排放高峰及预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碳排放高峰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
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高峰可能会降低
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
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解析第5题,GDP增长率能影响当地碳排放;当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均能影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进而影响碳排放;我国南方地区冬季较温暖,与北方冬季大量用煤取暖不同,故不用考虑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的影响。第6题,图中碳排放量高峰曲线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可导致碳排放峰值减小;图中是碳排放量曲线,没有单位产值的能耗;技术的进步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使碳排放高峰的峰值提前出现。
答案5.D 6.C
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隐含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主要为转入地区
B.东南部主要为转出地区
C.总体上由东向西转移
D.总体上由北向南转移
8.造成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差异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
B.资源数量
C.产业结构
D.国家政策
解析第7题,东北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总体为正值,因此主要为转出地区;东南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总体为负值,因此主要为转入地区;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总体上东部地区为负值,西部地区为正值,隐含碳排放由西向东转移;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总体上南部地区为负值,北部地区为正值,隐含碳排放由北向南转移。第8题,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隐含碳排放净转移量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输出产品类型和输入产品类型,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答案7.D 8.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碳交易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
000余家。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的变化特点。
(2)为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应对碳交易市场机制提出合理化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示意图从总量及增速两个方面描述特点。第(2)题,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应当通过开发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等方面减少碳排放量;利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可将节余的碳配额进行出售;为了企业发展,必要时也可以在碳排放市场购买碳配额。
答案(1)2013—2016年,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呈上升趋势,增速明显,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2)降低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素养提升
下图为2015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表明( )
A.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日本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2.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包括
(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减少使用钢铁产品
C.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D.减少进口含铁商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日本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进口;韩国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进口;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等隐含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因此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第2题,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答案1.D 2.C
下图是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总体在上升 ②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相对小,总体变化不显著 ③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中部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数量分布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分布一致 ③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④经济水平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与2000年相比,2010年除新疆、青海、宁夏、贵州、江西、安徽六个省级行政区外,其他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故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总体在上升,①正确;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相对小,总体变化不显著,②正确;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③错;中部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并不都是大幅度增加,④错。综上,选A。第4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运输需求越大的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就越大,①④正确;人口数量分布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分布不一致,②错;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呈负相关,③错。综上,选D。
答案3.A 4.D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成为21世纪初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4个省级行政区的53个地级市。下图示意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重心与碳排放重心的关系。据此完成
5~7题。
5.2010年和2005年相比,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上海市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安徽省
6.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和碳排放的特点是( )
A.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B.工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距离呈现出“增—减—增”的趋势
C.影响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工业发展状况
D.工业重心每五年的平均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7.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减少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
A.将高能耗产业由本区东部转移到西部
B.用天然气、石油取代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C.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高能源利用率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第一产业
解析第5题,2010年和2005年相比,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重心由东南向西北移动,远离东面,说明东南面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减少,则最有可能是上海市碳排放减少。第6题,读图,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碳排放重心与工业重心密切相关,工业重心集中在东部,那么碳排放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工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距离,1990—1995年两重心距离增大,1995—2005年两重心的距离减小,2005—2010年两重心的距离增大,所以两重心距离呈现“增—减—增”的趋势;影响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工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分布;工业重心每五年的移动速度,1990—1995年较快,1995—2000年变慢,2000—2005年最慢,2005—2010年最快,则平均移动速度先快后慢再变快。第7题,将高能耗产业由本区东部转移到较落后的西部,由于西部设备和技术水平较差,碳排放量会增加;我国能源结构目前以煤炭为主,使用天然气、石油代替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不符合我国实际;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减少碳排放;本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业,是不可取的,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减少碳排放。
答案5.A 6.B 7.C
8.(拓展探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赵聪和他的4个好伙伴组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他们研究发现,碳排放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他们根据碳排放量随时间的演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峰值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峰值到人均碳排放量峰值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峰值之后阶段(下图)。
(1)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是 ,分析其成因。?
(2)说明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3)分析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列举人类在S4阶段为减少碳排放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分析S1阶段碳排放强度大,而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小,原因是工业革命早期科学技术水平低导致碳排放强度大,而早期工业化的国家少,故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小。第(2)题,S2阶段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增加很多,这个时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量大,会导致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矿产资源枯竭。第(3)题,S3阶段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多发。第(4)题,可以从国际合作、科技投入、开发新能源、制定碳减排政策等方面列举。
答案(1)特点:碳排放强度大,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小 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强度大;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小。
(2)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过量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多发,气候不稳定性加剧。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减排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共40张PPT)
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
?
目标
导引
1.结合材料,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角度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2.结合图文材料,理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措施。(区域认知)
3.认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背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原则: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实践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环境污染防治而言,国家正着力采取三大举措:①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②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③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1.公众参与动机: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
2.公众参与作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
(2)参与立法、项目听证、环境监督、公益诉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
(3)每个人都应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广大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
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环境保护为什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提示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的,环境保护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明古国都起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
(2)我们目前仍要追求发展的速度,可以将环境保护放在次要位置。( )
(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仅仅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 )
(4)每个人都应该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5)广大青少年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学习中,不必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 )
答案(1)√ (2)× (3)× (4)√ (5)×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保意识
B.集体的环保意识
C.公众的环保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解析环保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与心理条件。
答案C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下列叙述中属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是( )
A.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B.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C.坚持在本职工作中做好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D.参与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环境管理进行监督
解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参与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环境管理进行监督。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问题探究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如今,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国的遗址静卧于此,断壁残垣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结合材料探究:
(1)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分析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塔里木河给楼兰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自然原因:南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人为原因: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水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人们还砍伐胡杨林,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衰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古国消失。
(3)胡杨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该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功能。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简述古代黄土高原发展耕作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什么?
(3)请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思维导引(1)黄河→提供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地理环境改变→生态破坏→控制人口增长,转变农业结构。
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分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人口增加。第(3)题,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有充足的黄河水为黄土高原耕作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古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丰茂;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河谷平原,地形宽阔平坦,耕地成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人口增加。(3)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生态移民,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生态退耕,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问题探究
2020年3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同的是,土壤污染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几百年时间。而且不易被发觉,只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时,才被人们重视。
结合材料探究:
(1)土壤污染与其他环境污染有何不同?
(2)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请你对湖南省打好净土保卫战提出一些建议。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
(2)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
(3)①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法律法规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的整体进度;②加大对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的整顿力度,控制高污染企业、城镇和农村废弃物的排放,严禁国家禁用的农药在市场流通,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土壤污染;③政府应增加对修复污染土壤的资金投入,对重污染区植物修复实行补贴,提高全民参与对污染土地生物修复工程的积极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环境污染三大举措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被环保部约谈以来,山东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对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建筑陶瓷、板材、石英砂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1)指出临沂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请你为临沂市提出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思维导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临沂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合材料从当地主要生产部门进行分析,材料“建筑陶瓷、板材、石英砂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说明临沂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临沂市位于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燃煤取暖排放废气;机动车排放尾气;等等。治理措施主要结合污染源,从能源结构、植树种草、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答案(1)建筑陶瓷、板材、石英砂等传统产业生产和生活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建筑工地的粉尘和风吹扬尘。
(2)关停并整改重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问题探究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最著名的NGO是自然之友,历经十几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中国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保NGO,对中国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已成为标志性组织之一。
结合材料探究: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有什么优势?
(2)列举环保NGO的主要工作方向。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可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2)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个人环保行为措施
措 施
举 例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用水、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取代纸质贺卡
绿色消费
环保选购
认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用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自配餐盒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措 施
举 例
分类回收
循环再生
分类投放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等废弃物
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不买卖珍稀木材用具;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别提示
公众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如何规范自身行为?
(1)生活:①不吃珍禽异兽,多食绿色食品;②居住不占良田,用无污染、省资源的材料;③外出骑车或乘公交车,不乱扔废物,不折花木;④节俭为荣,不追求高消费和一次性消费;⑤使用可重复利用物品,垃圾回收利用,自备购物袋、捐赠旧物等。
(2)生产:在原材料开采加工、生产制造、包装运输、批发零售、消费使用、回收废物等全过程各环节上保证产品生产符合环保标准。
(3)社会参与:①参与环保宣传和行动;②改变落后的观念、生活方式和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3自1978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来,全国的环保组织已经发展到2
000多个,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相关专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公民的环保意识日趋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多选)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到的是( )
A.树立环保意识
B.参与环保活动
C.积极购买一次性产品
D.参加工作后再进行环保活动
(3)假如你发起成立了学校的中学生环保组织,请拟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少于四项)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题以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这一热点问题为材料来考查相关知识,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和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方面结合自身环保观念进行分析说明,通过“拟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
解析第(1)题,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改善,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第(2)(3)题,应从中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予以考虑,如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个人消费等方面。
答案(1)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AB
(3)①倡议教室垃圾分类回收;②监督学校污水排放;③检查学校水管渗漏情况;④呼吁循环使用课本,节约用纸。(合理即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理实践力)某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了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被调
查人
性别
年龄
更换手机时间间隔
更换手机原因
旧手机处
理方法
手机充电
器数目
甲
男
50
4年换一部
原来的坏了,修不好
闲置
在家
共有3个
乙
女
22
几个月换一部
原来的款式太旧
送给
亲友
共有8个
丙
男
28
1年换一部
旧的用久了没面子
闲置
在家
共有5个
丁
女
32
2年换一部
旧的不好看
卖掉
共有4个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被调
查人
性别
年龄
更换手机时间间隔
更换手机原因
旧手机处
理方法
手机充电
器数目
戊
女
48
4年换一部
旧的丢了
无
共有2个
己
男
25
几个月换一部
旧的功能少,用了没面子
闲置在家
共有10个
庚
女
37
2年换一部
旧的坏了
扔掉
共有3个
辛
男
18
几个月换一部
新款上市,功能多,像素高
闲置在家
共有8个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更换手机最频繁的人群是 ,各年龄段对旧手机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 。?
(2)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丢入生活垃圾的手机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哪些途径污染环境?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防止手机污染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1)18—30岁的男女青年(青年人) 闲置在家
(2)手机的组成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在焚烧炉或填埋场处置后,其中的重金属进入水源和土壤,从而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买手机选择兼容性和安全性高的;建立健全废旧手机回收机制;到商店购买新手机时,服务商鼓励用户交还旧手机;废旧手机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将淘汰的手机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号召人们降低手机更换频率,树立节约环保观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下列措施对长沙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
A.积极倡导公交出行
B.禁放烟花爆竹
C.鼓励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
D.扩大三一重工生产规模
解析公交出行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废气的排放;禁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废气产生;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废气排放;扩大三一重工生产规模会增加废气排放,加剧环境污染。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衣食住用行,事事关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然,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据此完成2~4题。
2.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下列生产绿色食品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材中添加增白剂 ④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室内装修不合理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化纤地毯、油漆、合成地板会不同程度地释放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甲醛
D.甲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4.中国的私家车弊端已明显可见: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变差。下列措施中既能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又能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A.提高汽车价格,限制市民购车
B.拓宽城市道路,做到道路更宽阔
C.实施单双号限行制度
D.对小排量汽车免征购置税
解析第2题,绿色食品要求安全无公害,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天敌抵御病虫害可以实现无污染。第3题,室内装修不合理容易导致甲醛含量超标。第4题,要达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人们购置小排量汽车是较好的选择。
答案2.D 3.C 4.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
℃。据此完成5~6题。
5.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6.“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5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电能相当一部分是燃煤发电转化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减少酸雨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第6题,“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公民参与环保行动,倡导绿色消费。
答案5.C 6.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的摊点,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我们仅仅是在吃烧烤吗?》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材料三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很多人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少有问津。一些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说出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
(2)说出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
(3)说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基本态度。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任务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环境效益的对立面回答。第(3)题,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公民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1)我国环保活动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破坏,降低了绿化带的环境效益,其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使用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等;⑤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⑥乱砍滥伐林木等。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第1课时 碳排放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能正确表示图中数码代表的内容的是( )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呼吸作用 ④光合作用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呼吸作用 ④光合作用
2.此图还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不存在运动和变化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①是动物,②是绿色植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向大气圈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所以③是呼吸作用,④是光合作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答案1.A 2.D
读图,完成3~4题。
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
注:圆形大小表示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能力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4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
答案3.C 4.D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6.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解析第5题,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第6题,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答案5.A 6.D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为3.2毫米/年,不同省级行政区、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下图为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状况。
(1)根据近3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推测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造成天津市沿海11月至次年3月海平面比常年平均值低的原因。
(3)说出2015—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沿海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汇入海洋的冰川融水增多,且海水温度上升会导致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升高。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11月至次年3月”,此时为天津市的冬季,降水少,而且受西北风影响,沿海出现离岸流,气温低,海水收缩,这些原因导致了海平面下降。第(3)题,根据示意图判断2015—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有所上升,这会使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加剧土地盐渍化等。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汇入海洋的冰川融水增多;海水温度上升,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上升。
(2)11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降水量少,入海径流量少;冬季盛行西北风,沿海出现离岸流,降低了沿海海平面;冬季气温低,气压高,海平面降低;海水温度低,海水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海平面下降。
(3)变化趋势:海平面有所上升。影响:淹没沿海低地;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加剧土地盐渍化。
素养提升
右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某年5月对流层二氧化碳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若仅考虑二氧化碳的影响,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较,则①地( )
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
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
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
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使(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
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
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
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比②地颜色浅,二氧化碳浓度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第2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多个大洲,会成为繁忙的航线;二氧化碳增多不会使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会使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1.C 2.B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读图,完成3~4题。
3.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3.D 4.D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的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每10年向北迁移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10年向西迁移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完成5~7题。
5.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6.北美东部的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
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改变
7.北美的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解析第5题,裸子针叶植物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原生长地气温升高,影响其生长环境,故其北迁寻找新的生长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美东部地区的年均温升高,蒸发量增多;自然灾害减少有利于植物生存而不必迁移;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根据材料“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的影响”分析,受人类活动干扰,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老弱的开花被子植物在东部区域枯死,种群中心向西迁移。第7题,北美东部的开花被子植物种群西移主要是受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北美的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答案5.A 6.D 7.C
8.(拓展探究)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内更为明显;近50年来西部地区降水增加,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1970—2000年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1970—2000年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区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原因。
(4)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答案。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更明显,进而推测世界气温的纬度变化。第(3)题,我国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缺水,降水增多会使粮食产量增加;气温升高,也有利于粮食生产。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其影响可从对土地、陆地污水排放、地下水、港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回答。
答案(1)1970—200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比南方地区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有利于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沿海低地;风暴潮作用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渍化加剧;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