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3.4岩石也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3.4岩石也变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4 06: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4 岩石也变化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认识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方案。
2、做温度、流水作用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水对岩石变化的原因。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由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植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三个活动组成。本课时完成完成活动1和活动2中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部分教学。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引起地表剧烈变化的力量外,还有一种是来自地球的外部,这些力量用漫长的时间对地表形态进行雕刻,使地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本课以岩石也变化为中心,介绍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编排的内容涵盖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几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教材安排了温度、水、植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让学生可接受可理解,本课时认识到温度、水对岩石都有破坏作用,认识到这些自然力量在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
(2)学生实际:
具备了什么?——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地球单元的学习中,已了解到风光无限的地貌,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又了解到地球的内部力量可以缓慢地或瞬间地改变地形。
困难是什么?——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温度、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提升些什么?——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课前准备:
小的岩石块(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酒精灯、镊子、冷水、带盖塑料瓶、布条,烧杯,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质疑 课前游戏:摸摸猜礼物——坚硬的岩石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把这块岩石放到大自然中,1天会不会变? 1个星期呢? 1千年1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吗?
2、师:你的意思就是岩石会……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岩石会变化。
板书课题:岩石也变化
4、师: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神奇的岩石,我们一起欣赏。边欣赏边思考: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研究吗?
5、出示:梵净山头重脚轻、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图片,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礁石图片等。

观察岩石,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生猜测会有变化
观赏图片
明确研究主题。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时间短岩石不会变化,时间长岩石会变化。引出研究的主题。观看图片,提出问题,揭示主题。
设计实践
作出假设
师:是啊,岩石怎么会变成这样?是什么因素让岩石发生了变化呢?
师相机板书多种因素。
设计方案
师:刚才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我们怎样才能把大自然中的岩石和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搬到教室里来?
3、设计模拟实验。
师:由于课堂上条件的限制,有些现象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本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温度和水流的作用。
①小组讨论设计模拟实验
师:请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记录表前三项。
《岩石也变化》实验记录表
( )班第( )组
研究问题
岩石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我们的猜想
岩石的变化可能与( )有关。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我们的发现
②小组完善模拟实验方案。
(给予提示)
讨论:
实验一:冷热作用能不能改变岩石模样。
1.用什么模拟大自然中太阳晒使岩石温度升高,用什么模拟大自然中岩石温度降低。
2.我们准备怎么做?
实验二:流水作用能不能改变岩石模样。
2、我们准备怎么做?
思考:怎么知道岩石有没有改变模样?
③交流实验方案,补充评价完善。
师:讨论热烈,老师想知道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探究
1、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①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眼远离酒精灯,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岩石2.仔细观察实验前后岩石的不同。
边观察,边记录。
②学生分组实验,及时记录,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了解实验动态。
2、汇报交流
①小组内交流。
小组收拾好材料,再次观察两个实验的成果,小组内整理记录表交流。
②小组汇报,班级研讨。
3、汇报实验一的发现
a、提问学生:自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样变化?
b.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c.总结:正是这种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逐渐碎成小石头和沙,最后成为土壤。
d、看视频说模拟实验与自然界中岩石冷热变化的相同与不同。
4、 汇报实验二的发现
a、观察不同岩石数量在瓶子水中实验的现象。
师:观察瓶子岩石有没有变成像鹅卵石那样光滑圆整?为什么?
b、总结:卵石的形成主要是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个儿也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
c、认识卵石形成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解流水的搬运作用。
演示实验:流水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a、师:老师这儿有一块石灰岩,滴瓶里是稀盐酸,当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产生什么奇异的现象?大家想了解吗?
b、交待注意事项。
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
c、仔细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d、师: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会被酸性液体腐蚀。自然界中的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自然界的水溶有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对石灰岩会产生试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溶洞和钟乳石等奇观。
f、出示溶洞和钟乳石的图片。

学生谈谈,合理推测:
冷热、水流、生物、风、雷电、火山、地震……
生:模拟实验
阅读资料
说出古人的方法。
明确目的。
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
讨论交流完善方案。
如:小石头模拟岩石,瓶子里的水晃动模拟流水冲刷……
分组实验,根据本组实验方案开展活动。
汇报交流。
认识到:自然界岩石变化需要长年累月,长期变化的过程
说说观察到的现象,要求关注细微的变化
知道产生变化的原因。
观察实验,能进行迁移,将试验中的结果与自然界中的岩石受到的酸性腐蚀建立联系。

能合理推测并说明这样推测的理由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不断完善改进的能力
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模拟实验——推想变化的认知过程,认识温度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也是让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认识迁移到自然界中,从而推及岩石在昼夜及四季冷暖交替的温度变化下会发生的变化。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建构模拟实验与自然界的联系。
认识到流水作用是岩石相互撞击导致岩石的变化,流水带动岩石活动。
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联想迁移,建构概念
总结拓展 总结:由于受水、气温、动植物等的影响,岩石逐渐破碎,这种现象就是风化。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开始大家看到的美丽景观。
谈谈本节课收获。
我国有很多的文物古迹,正受到风化作用的侵蚀,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请设计一个保护文物古迹的方案。
知道钟乳石、溶洞的形成。 联系生活。
板书设计 岩石也变化
温度
岩石变化 流水 共同作用
生物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