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对人类活动(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沙漠绿洲、围湖造田等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3、科学知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理解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1、对人类活动典型例子(围湖造田、桑基鱼塘)进行利弊分析;
2、充分理解: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一些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揭题
1. 出示恢弘的三峡大坝、露天开采煤矿、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沙漠绿洲等等情景图片。
2. 师问:同学们,看了这些情景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3. 学生举手回答。
4. 师引导总结:由人类主导或者参与而进行的活动,都能使地表(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人类的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影响着地表形态。
5. 师:人类活动改变了地形地貌、影响了地表形态。那么具体影响我们怎么看呢?
6.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类对地表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课题: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 播放视频资料:(梯田、黄土高原的变迁视频资料。)
(1)思考: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
(4)老师小结(板书):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
板书: 开发利用
利
改造恶劣环境
弊 —— 引发自然灾害
2.观看课件视频,进一步感知人类的活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1) 师: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对地表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请看课件。
(2)学生观看课件。
(视频:农业生产和其它人类活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刻感知人类活动给地表带来的不利影响。)
师: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类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弊端,需要提高保护地表、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 了解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1. 课件展示湖泊滩地的地形优势,使学生理解人们择地而居,在那里开垦种植,历史悠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粮食的需要(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以洞庭湖为例,出示洞庭湖面积变化历史表。(根据书中的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3. 老师提问引发思考:
(1)师问:湖面变化呈什么趋势?
(学生通过数据图表不难发现洞庭湖的湖面在不断缩小的趋势。)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后果?
(补充“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的大洪灾灾情及原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湖面变小对湖中生物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蓄水的影响等等,推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汇报交流,提升认识。(老师要注意适时引导、补充、评价)
老师随机用课件展示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围 湖 造 田 的(利与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
利 弊
↓ ↓
多收粮食 湖面缩小
↓
生物 气候 调蓄功能 破坏自然风光
↓ ↓ ↓
水产资源 降低调节作用 增加防洪 ……
水生物种变少 排涝的负担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的很透彻。同学们都很认真的思考。 自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的政策,计划到2010年,使洞庭湖面恢复到4350平方米。
四、总结、拓展延伸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一种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在实施任何一种工程时,都要谨慎,反复论证其利与弊,不可盲目进行,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展示人类开发利用地表,改造恶劣环境的典型图片。适当概括。
3、课后延伸:运用利弊分析方法分析社会上的人为活动。
板书设计: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开发利用
利
改造恶劣环境
弊——引发自然灾害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