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山歌》教案
我讲课的题目是《放马山歌》,选自义务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放马山歌》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亲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歌曲旋律简单,郎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互助学习,了解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体裁?
2、能力目标
学会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放马山歌》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3、掌握歌曲里的前倚音、下滑音的唱法。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播放双江本土民歌《啊里咯,双江来》作为背景,与学生互动交流身边熟悉的民歌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习云南嘹亮山歌《放马山歌》。
2、新课教学
①出示课件了解教材分析,认识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
②小组自主互助学习:
1、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体裁是什么?
答:民歌是人吗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山歌、号子、小调。
什么是号子?音乐特点是什么?
答:①号子亦称劳动号子,是与劳动方式和过程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②坚毅质朴、粗犷豪迈,富有律动性的特点。
什么是山歌?音乐特点是什么?
答:①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劳动即兴所唱的歌曲,一般用于消除疲劳,抒发情感,传递情意;②自由奔放、悠长舒展的特点。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区别 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演唱场合 劳动场合
山间、田野、牧场
城镇集市
演唱风格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旋律舒展
优美抒情
演唱形式 一人领众人合
独唱、对唱 伴奏表演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鼓舞斗志
抒发感情
用于表演
③教师讲解歌曲里面相应的音乐记号,掌握练习基本节奏型。(为节奏加上骑马动作)
2/4 X X︱XX XX︱XXXX XXXX︱
2/4 X.X XXX ︱ XXXX XXXX︱ X.X X ︱
2/4 正.月 放马 ︱ 呜噜噜的 正月的 ︱正 哟 ︱
赶.起 马来 ︱ 登路尼 程 ︱登路尼 程 ︱
第一遍聆听歌曲,思考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如何?(欢快、活泼)
第二遍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歌词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喔噜噜、哟哦~)
(引导学生学唱歌曲衬词部分,加上甩马鞭的动作)
通过二遍聆听,歌曲情感的升温,了解民歌歌曲短小精炼,包括衬词的唱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教师犯唱歌曲中有无前倚音的效果,学生讨论找出并学唱。
(歌曲难点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完成,掌握前倚音的唱法技巧)
简谱教唱:教师运用电子琴教唱简谱,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模唱,多遍直到熟悉为止,然后用噜完整的演唱整首简谱,最后教师唱简谱学生填词。
(通过反复练唱歌曲,让学生熟悉会唱歌曲)
第三遍聆听歌曲,学生自行跟唱。
歌曲比赛歌唱:①男生女生搭配练习,歌曲一二段女生唱词部分,男生吆喝嘞马部分并加上甩马鞭的动作。三四段交替反之。
②小组展示唱,例如第一小组演唱第一段并加上骑马的动作,其它三组配合吆喝甩马鞭,以下反之练唱。
(通过多种练唱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拓展学习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加入流行因素,创编《放马山歌》,观看玖月奇迹版本的《放马山歌》
(学生自主创编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2、聆听下面民歌片段,辨别其体裁。
歌曲名称
体裁
《哈腰挂》
号子
《小河淌水》
小调
《打硪歌》
号子
《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仅仅接触了中国民歌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绚丽多彩的民歌奇葩等着我们去采摘,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这样快,我们的音乐之旅以接近尾声,但我相信更多地音乐之旅即将开始,正如德国音乐家舒曼所说的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