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5单元 泥土的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5单元 泥土的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3 23: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泥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导入
(幻灯1)同学们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幻灯2)首先请大家观赏一段视频,看一位老爷爷向我们讲述一段他刻骨铭心的记忆。看完后请告诉我,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我发现同学们都看的特别认真,请告诉我,你们在片中都看到些什么?——片中拉船行船的人
都是三峡上的老船工。你们还听到些什么呢?——回荡在片中的是船工们发出的有节奏的呐喊声。
行船拉船是一个力气活,船工们为了使尽全身的力气而发出有节奏的呐喊声。不过随着所遇情况的不同,他们的喊声也不一样。
体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出怎样的喊声?请跟随着老师的手势用声音来表现。
(幻灯3)大家看这两幅图,一幅风平浪静,一幅波涛汹涌,大家想想在这两个不同的环境里
行船,船工们的喊声分别会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工们的喊声力度较弱、速度较缓慢;水路艰险的时候他们的声音则力度较强、速度较急促。
让我们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在片头的视频中大家听到船工们用了哪些语气词?——我们
就用“嗨”来体验一下船工们的喊声,请同学们跟着我的手势来。风平浪静的时候,我的手在腰间向前划拍,大家的声音可以稍弱,稍慢一些;当我的右手握拳举起用力点拍的时候,表示遇到风浪,大家的音量就要大一些,速度急促一些,让我们来体验一次。——对,船工们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在行船过程中发出了这种有节奏的呐喊声,这就是船工号子。
新课教学
劳动号子
1. 湖南《澧水船工号子》
① 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
(幻灯4)船工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职业,在还没有机动船的年代,航运大多是靠船工们的人力
完成的。流经我们湖南的澧水沿岸曾经就有很多靠行船货运为生的船工们,在他们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澧水船工号子》。
(幻灯5)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这首《澧水船工号子》,在聆听时,我想请大家像我一样跟随
着乐曲的节奏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来表现你所感受到的歌曲的变化。
听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在音乐中用“弱缓强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
讨论:你感受到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了吗?
乐曲结束了,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乐曲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内容和结构。
《澧水船工号子》的腔调随着行船时水流的缓急不同而变化,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出航到遇风
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船工号子的结构很简单,一般为上下句结构,只要领头的人吼“哟嗬”,后面就一定要搭腔“嗨”,
唱起来很简单,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老师来领,你们和。
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幻灯6)我们先来看看乐谱,这一段是《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大家发现了吗?
领唱的部分每一句都有所不同,但是合唱的部分都是固定的,大家只要找准音高,每句用相同的音跟我配合就可以了,请大家试一次。
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同学们的声音非常的整齐,有凝聚力,但是我觉得还缺少了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让我
们把这间教室想象成一艘大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船上的船工,请同学们拿出双手,一边演唱,一边在我们的号子声中模拟摇橹的动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这艘船才能开动起来,好吗?请注意,这一遍老师的领唱也会加大难度,我会变化领唱的速度,大家要注意配合哦~
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幻灯7)非常棒,看来我们这艘船上的船工们不仅有力气,反应还特别的快。那么请大家思
考: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A. 调动劳动热情:激昂的号子不断激发船工们的斗志。同时,在船工们苦难艰辛的劳动生活中,号子也成为了船工们苦中求乐的精神寄托,展现了船工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B. 统一劳动节奏:在号子规整的节奏中,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统一使劲。特别在急流险滩的时候,队伍中稍有一两人不使劲或不合拍,就会形成队伍的倒退失去方向感,造成成片船工的伤亡。可见船工号子在行船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劳动号子的种类及代表作听赏
介绍: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幻灯8)船工号子是我国传统民歌中劳动号子的一种。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集体劳动
歌唱的民歌。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吆喝声,这就是号子的雏形。后来随着劳作形式的增多,号子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下面我们来听听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你能找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幻灯9)
欣赏:聆听东北《哈腰挂》、湖南《打硪歌》两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
A. 湖南《打硪歌》——打硪号子。影片中劳动人民用绳子拉扯的那块大石头就是硪,这是一种砸地基或打桩子时所使用的工具,在民间挑台基、筑堤坝时就会唱这种打硪歌。(幻灯10)
B. 东北《哈腰挂》——大家知道“哈腰挂”是什么意思吗?这是流行于黑龙江林区的抬木号子。领唱者发出“哈腰挂”的预备劳动的号令,意思是让大家哈(弯)腰将钩子挂在木头上,随后工人们在统一的号子声中有节奏的挪动步伐运送木材。(幻灯11)
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幻灯12)让我们从节奏、曲调以及演唱形式三个方面来找找这些劳动号子的共同特点。—
—劳动号子因为伴随在集体劳动过程之中,所以一般节奏富有律动感,便于统一劳动步调;曲调比较铿锵激昂,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热情;演唱形式则一般为一领众和的形式。
民歌中的劳动号子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可惜随着集体手工劳作的形式逐渐被机械化
劳作所取代,这种民歌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我国民间艺术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 歌
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刚才我们在船工号子中划了船,接下来我想带同学们去爬爬山。(幻灯13)想象一下,当我们
汗流浃背的登到山顶的时候,面对广阔的大自然,你们最想干什么?——呐喊。老师跟你们一样,每次登到山顶都要尽情的喊几声。下面让我们也来试一试,请大家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想象自己现在就站在高山之巅,这时站在山这一头的我看见了对面山上的你们,热情的向你们呼唤,请你们也用相同的声音回应我好吗?喂~~~!
对,身处大自然中,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想要释放自己。我相信大家一定感到特别的畅快淋漓。
接下来我们要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云南山区的牧马人在放马的时候边喊边唱的,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喊和我们的喊有什么不同?(幻灯14)
云南《放马山歌》
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这是一首流传于云南的著名山歌,歌曲中夹以云南方言的衬词及赶牲口的吆喝声,非常富有生
活气息。大家听出歌曲中的呐喊和我们刚才的喊声有什么不同了吗?——歌曲中演唱者的吆喝声特别的高亢嘹亮,在民歌演唱中,这种运腔方式叫做“喊唱”。喊唱的重心在“唱”而不在“喊”上,也就是说源于生活的喊声已被“歌”化。我们也来试一试吧!同时注意歌曲中的前倚音和下滑音。
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喊唱多用直音唱法,声音饱满明亮集中。大家可以运用假音,放松喉咙,利用腰间的劲把声音
从后脑勺甩出去,试着让声音传的远一些。
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幻灯15)让我们代入歌曲中试一次,老师唱正词的部分,你们配合吆喝的部分。在我演唱的时候,大家也要留意老师所演唱的旋律哦,等会儿就请你们来唱正词的部分。
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这首歌曲结构简练,创作手法也很简单 ,你们能从乐谱中发现乐句发展的规律吗?——这首歌曲的句幅呈逐渐缩小的形态,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些主要的音,学唱这首歌就变得很容易了。民歌的学唱就是口耳相传,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学唱这首歌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学唱:由老师演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
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暂时还没有掌握正词部分的同学可以先配合吆喝的部分,我们连续反复三遍,当你觉得会唱了就加入正词的部分大家一起唱,好吗?
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加彩。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山歌,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旋律,大家想想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生动更有趣呢?——可以在演唱中加入一些声势动作,比如挥马鞭、拍膝盖或者模仿骑马的动作,尽情的表现放马人挥洒自如的豪爽性情吧!
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山歌的定义。
通过演唱,我们不难发现,这首云南的放马山歌呈现出和劳动号子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着劳动产生的,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山歌不仅在劳动的时候唱,更多是在劳动之余抒发劳动人民的情感。(幻灯16)除了从歌曲的内容上进行二者的区分,我们还能不能从音乐的节奏和曲调上找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听辨:聆听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为老师的演唱划拍并辨别其体裁。
(幻灯17)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四川的民歌,请同学们听听看,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曲调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劳动号子还是山歌呢?
讨论:这首作品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为什么?
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号子还是山歌?——山歌。为什么?因为劳动号子必
须要具备节奏律动感强的特点。这首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节奏自由舒展,旋律跌宕起伏,它表现的是一位伶俐、羞涩的农家女孩对爱情的向往,属于民歌中的山歌。
总结:劳动号子与山歌的不同特点。
(幻灯18)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个表格来总结一下劳动号子与山歌的不同特点吧。
节奏 曲调 演唱形式 功能性
劳动号子 律动感强 铿锵激昂 一领众和 实用性强
山歌 自由舒展 高亢嘹亮 独唱 抒发感情
拓展:民歌的传承
(幻灯19)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聆听了这么多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这节课要叫做“泥土的
歌”了吗?因为这些歌曲都是根植于我们祖国大地,经过世世代代的传唱和历练,依然给我们传递着一份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还有动人的小调。面对
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而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又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像我们今天课堂中大家一起认真的欣赏民歌、热情的学唱民歌不就是我们对民歌最好的传承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