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5单元 泥土的歌——山歌、劳动号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5单元 泥土的歌——山歌、劳动号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3 23: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泥土的歌——山歌、劳动号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音乐.简谱、五线谱》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二、指导思想
凸显“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占有重要位置。
本单元主要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两类,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本课通过对《放马山歌》《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打硪歌》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学唱与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今后学习、享受和推广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经过对七年级学生半学期的观察,我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课堂纪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高。女生们爱唱,男生们由于到了变声期,尽量运用律动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四、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几首歌,感受不同体裁、地域汉族民歌的
不同特点。
2、能自信的合作演唱《放马山歌》、《打硪歌》。
3、能归纳出山歌、号子的基本音乐特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互动《打硪歌》
难点: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律动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音乐《关雎》 踏着歌声走进教室 设置情境,营造熟悉感。
情境导入 由《关雎》的歌词
引入民歌概念
民歌体裁划分
师生讨论交流
2、聆听 引出中国民歌的渊源流长,让学生对民歌有个初步感性
认识。
新课教授 山 歌 云南《放马山歌》
播放歌曲
设置问题:
a:歌词特点
b:音乐情绪
c:演唱形式
(2)教唱歌曲
a:教唱吆喝性衬词
由老师演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
b: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
C:对音乐知识的介绍:倚音、下滑音
d:运用律动完整演唱
《放马山歌》
小结:
山歌定义及山歌在各地的称呼。 欣赏体验 (1)聆听,感受
分组解答
a:略
b:略
c:略
学唱歌曲
a:体验学唱衬词(运用气息,腰间使劲)
b:生唱正词或衬词
c:知识学习
d:完整演唱
在吆喝处增加扬鞭动作。
2、师生共同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由易到难的学唱歌曲。
在乐曲学习中适当掌握乐理知识,为今后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理论升华
劳 动 号 子 搬运号子——《锦上添花》片段欣赏
思考
a:演唱形式?
b:旋律特点?
c:节奏特点?
d:歌曲有何作用?
(2)劳动号子的种类 开心欣赏
对比思考
讨论回答
a:(略)
b:(略)
c:(略)
d:(略)
(2)知识学习 以音乐基本要素为主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性思维。

工程号子——《打硪歌》音乐欣赏
(1)再次感受号子的音乐特点
(2)片段教学
(3)统一动作
(4)师生合作
整体表演 聆听
用心感受
分析音乐特点
片段练习
(3)动作学习
(4)全体演绎 (在有力的节奏和快乐的律动中感受号子的一领众和、消除疲劳和统一劳动节奏的特点) 程度加深,学生能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现场演绎,师生互动、全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参与体验中强化知识点。
拓 展 延 伸 民歌辨别:(师弹唱)
《下四川》
《打夯号子》
《上去高山望平川》
《羊肚肚头巾》
等 知识运用:据所学知识,辨别民歌所属体裁。 运用已知的知识来辨别,更能加深理解各地民歌特点。
小 结 1、巩固山歌与劳动号子特点。
2、寄语:
同学们,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的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民歌。热爱生活! 1、学生总结,老师概括。完成表格。
2、演唱《放马山歌》结束本次音乐之旅。
有序离开教室 巩固一节课所学内容。
创造轻松愉悦的下课氛围,让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期待感。
板书设计: 泥土的歌
——山歌、劳动号子
曲名 山歌 号子
体裁

旋律

节奏

种类

演唱形式

功能作用

课后反思:
这一课时的《泥土的歌——山歌、劳动号子》也是在我自己多次上公开课和磨课后,最终确定的内容。选择这一课题,旨在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引导,让孩子们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并且喜欢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初上此课,由于选材太多,都不舍得删减,将民歌的三类都放进去,导致一节课下来,课程内容急急忙忙,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于是我反思修改,删减掉小调部分,仅用山歌和劳动号子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教学中教唱部分歌曲,另一方面让孩子们用身体律动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通过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歌词内容像学生展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配合默契,积极融入课堂,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积极主动上台去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课程也许不算完美,但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然而,现在到处充斥着快餐音乐文化,孩子们往往被这些易于接受的快餐音乐带入情境无法自拔,我希望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融入课堂能引领孩子们走入另一片音乐的海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劳动形式的变化,很多民歌将逐渐在生产劳动中消失。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让孩子们真正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使这种产生在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民歌以另一种艺术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