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
教材分析:
感知民族音乐,特别是传统民族器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手段,本节课在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分类、感知各个乐器组中常见乐器音色、赏析两首风格迥异的民乐合奏曲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赏析《阳春白雪》、《空山鸟语》两首传统民乐独奏曲,让学生随着乐器声音的变换、乐曲风格的不同,体会民族乐器的意境和韵味,再配以古诗、图片,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片,想着古诗,步入中华民族音乐的殿堂,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启迪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欣赏器乐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琵琶、二胡等乐器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回忆一些诗词与音乐相匹配,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初步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及其贡献。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享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领略民族器乐的魅力,了解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可能的从视觉、听觉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会器乐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学生边听古琴曲《高山流水》边走进教室。【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族器乐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听赏了两首风格迥异的的民乐合奏曲。其实在我国民乐宝库中,器乐独奏曲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优秀的民乐独奏曲流传至今,甚至走出国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两首民族器乐独奏曲。
新课教学: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以及器乐的分类。
接下来是中国的十大古典名曲。
(一)、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
1、介绍《阳春白雪》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现存古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2、播放音频《阳春白雪》,学生欣赏全曲,结合标题及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大胆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意境。
(1)请学生回答《阳春白雪》的独奏乐器是什么?
(2)说出该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
(3)该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感受音乐意境,陶冶学生情操。】
3、再次播放《阳春白雪》
课堂活动:让学生回忆与《阳春白雪》意境想匹配的诗词。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不但有音乐家们讴歌春天,诗人们也赞美春天,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相关的诗词。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欣赏视频《阳春白雪》。
(二)、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师:我国民族器乐发展至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器乐家。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家、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
作曲家简介:刘天华是江苏省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尽管家境贫寒,任然坚持学习二胡、琵琶。他在北京大学任国乐导师期间创办了“国乐改进社”,编印出版了《音乐小杂志》。1932年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虽然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却留下了大量音乐遗产,更重要的是,他将二胡这件民族乐器从伴奏地位上升到了独奏地位,在高校设立二胡专业,培养了大批二胡专业人才,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播放《空山鸟语》,学生欣赏前段,请学生回答该器乐曲的独奏乐器是什么?以及该器乐的音色特征。
介绍二胡的音色、结构。
再次聆听《空山鸟语》,说出引子部分的意境。
介绍《空山鸟语》的标题来源:《空山鸟语》这个标题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在乐曲中,作者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的“人”换成了“鸟”,他要表现的是在空旷的山谷里听百鸟鸣叫的情景和感受。
《空山鸟语》总结
全曲分五段,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1)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
(2)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
(3)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
(4)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八音和鸣》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大家以这两节课为开端,热爱我国民族音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设计意图:及时总结本课内容,提出要求,唤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参与、体验、分析、讨论才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这节欣赏课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再一次感受到美的熏陶。当然,有条件的话,能提供适量的打击乐器配合教学,让学生随音乐演奏、表现、创作,加强过渡环节的紧凑流畅性,效果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