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2020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2020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3 21: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2020年单元测试卷(B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
2.环形山大多是 
 形,有 
 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人们用 
 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表达与交流的时候,它的成功运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早晨,大阳从 
 边升起,下午,太阳从 
 边落下。
5.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 
 。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6.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判断对错)
7.无烟的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烟不会流动。 
 (判断对错)
8.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比较明亮的部分是平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高原。 
 (判断对错)
9.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判断对错)
10.一天中,中午12点温度最高,影子最短。 
 (判断对错)
11.河面上大树的倒影是大树的影子。 
 (判断对错)
12.在飞机
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蛇类进行了研究。 
 (判断对错)
13.有关月球中环形山的形成,普遍认同的是“撞击说”。 
 (判断对错)
14.一个月中,只要是晴天,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判断对错)
15.新疆的吐鲁番是个高原。 
 (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6.阳光是(  )
A.三色光
B.五色光
C.七色光
17.生活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石油
B.煤
C.太阳
D.电
18.“月海”是月球上的
。(  )
A.海洋
B.草原
C.平原
19.下列天体中,离地球最近的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土星
20.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  )构成。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21.如图月相表示(  )
A.农历初一
B.农历十五
C.农历二十
22.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23.月球更容易被流星、陨石撞击是因为(  )
A.月球离太阳近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C.月球上有环形山
24.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水星
B.木星
C.土星
25.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大小相同
26.早晨8点,小明测的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上午11点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有变化吗?(  )
A.变长了
B.变短了
C.没有变化
27.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
A.体积
B.时间
C.长度
28.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自传
B.地球的公转
C.太阳围绕银河系转
D.月亮围绕地球转
29.我们学习“光和影”这课中,我们做手影游戏时,手的形状一点儿也不像狼,可影子很像狼,这是因为(  )
A.光反射手的形状造成的
B.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光被分解形成的
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31.下列有关光源、遮挡物、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位于遮挡物和屏之间
B.屏位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
C.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
32.不能从树木的年轮发现的信息是(  )
A.树木的年龄
B.树木的名称
C.树木生长的环境
33.通常情况下,地图上的方向是
。(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34.我国的第一长河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35.从校园沙盘模型中可以看出整个学校的(  )
A.位置
B.方向
C.布局
四.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36.(7分)画出下面两棵树的影子。
37.(8分)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8.(9分)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没有关系?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还会有影子吗?
39.(6分)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和研究。2018年12月8日,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如图所示)着陆器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经受住了月球白昼和月球黑夜超高温、超低温的轮番考验,并拍下第一张月背图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发射过程中运用了 
 。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2)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车轮上刻着特殊的花纹,主要目的是 
 。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美观耐用
(3)“玉兔二号”月球车利用核电池将核能转化为 
 ,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它在月球表面巡视时又将 
 转为动能。
A.太阳能
B.电能
C.化学能
(4)“玉兔二号”月球车拍到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对于它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A.陨石撞击说
B.火山爆发说
(5)“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拍照过程中不可能拍摄到的景象是 
 。
A.环形山
B.岩石
C.狂风暴雨
(6)月球晚上的温度为﹣180℃,读作 
 。
A.零下一百八十度
B.零下摄氏一百八十度
C.零下一百八十摄氏度
(7)1月3日(农历十一月廿八),如果夜空晴朗,那晚上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8)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可能发生 
 
A.日食
B.月食
C.地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
1.【分析】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故选:自西向东;长﹣短﹣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分析】关于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解答】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故答案为:圆;单。
【点评】学生记忆掌握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
3.【分析】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接触到的模型有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解答】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切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表达与交流时,模型的成功运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答案为:模型。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模型的认识。
4.【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解答】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还会使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
故答案为:东;西。
【点评】此题考查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5.【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
【解答】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故答案为: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点评】认识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6.【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解答】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对比实验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内容,注意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
7.【分析】空气受热膨胀,热空气上升。空气遇冷收缩,冷空气下降。
【解答】根据热空气上升,有烟的热瓶中空气向上流动,带动烟流向无烟的冷瓶。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空气上升现象。
8.【分析】月球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等。
【解答】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地球体积应该是月球的49倍,而引力是月球的6倍。
故答案为:×。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月球等知识,结合问题要求分析总结。
9.【分析】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很强的太阳光对眼睛会造成伤害,我们不能直视强光。
【解答】太阳的光线很强,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所以此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保护眼睛,避免强光。
10.【分析】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解答】根据物体影子与温度的关系,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但是最高气温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下午2时左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物体影子与温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解答】河面上大树的倒影是大树的影子,这种说法错误,倒影是大树在水中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子的形成原因。
12.【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题目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科学探究,然后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13.【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解答】关于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月球地貌特征,学生要知道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14.【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月相变化现象,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15.【分析】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
【解答】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著名水果有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我国地形,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三.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6.【分析】依据阳光的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白色的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錠、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太阳的光和热,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7.【分析】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最终的能量来源,是万物之灵,没有了它,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解答】生活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18.【分析】月球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等。
【解答】“月海”这个名称最早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7世纪初提出来的,月海其实是平原。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有的地方只有30多厘米厚,有的地方却有好几米厚,甚至更厚些。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月球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点。
19.【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解答】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太阳系,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0.【分析】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气体球,大部百分气体是氢、其次是氦。太度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问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答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专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属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解答】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学生记忆掌握太阳由气体构成。
21.【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再变成娥眉月、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变化为满月,接下来是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解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月相变化。
22.【分析】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解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月球和地球的关系,依据课本内容选择即可。
23.【分析】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
【解答】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当陨石撞向月球时不会减速,将直接高速撞上月球表面,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月球,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4.【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解答】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太阳系,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25.【分析】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的影子形状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影子的形成。
26.【分析】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解答】早晨8点,小明测的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上午11点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变短了。
故选:B。
【点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27.【分析】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日晷针和晷面组成。
【解答】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了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28.【分析】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解答】从早晨到中午,影子由长变短,北半球影子方向由西转向北,南半球由西转向南;
从中午到黄昏,影子由短变长,北半球影子方向由北转向东,南半球由南转向东。所以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传。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规律,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9.【分析】根据影子的形成解答即可。
【解答】我们学习“光和影”这课中,我们做手影游戏时,手的形状一点儿也不像狼,可影子很像狼,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子的形成原因。
30.【分析】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有叶绿体的植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常识解答即可。
【解答】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这种说法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说法正确。
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无叶绿体,但膜上有叶绿素,所以可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常识。
31.【分析】影子是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解答】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遮挡物要在其它两者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影子,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
32.【分析】年轮即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
【解答】树的茎横切面上的同心圆轮纹,通常每年形成一轮,树木年轮能够记录树木的年龄,也能反映树木的生长情况,生长的环境,树木的名称是不能从树木的年轮发现的信息,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年轮,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33.【分析】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解答】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形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4.【分析】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解答】我国的第一长河是长江,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全长6300余公里。
故选:B。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
35.【分析】做校园沙盘的步骤:明确小组分工;对学校的建筑布局进行观测;画出平面图,明确校园中主要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准备所需材料;利用找到的材料制作学校的沙盘模型。
【解答】校园沙盘模型是根据测量的校园的各部分尺寸,按比例尺制作沙盘,所以从沙盘上可以看出整个学校的布局。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校园沙盘模型,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36.【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解答】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影子的形成以及应用。
37.【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解答】答: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影子的产生。
38.【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解答】答: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关系,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就不会有影子,更不会有小孔成像。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是形成影子的原因。
39.【分析】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填空即可。
【解答】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和研究。2018年12月8日,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如图所示)着陆器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经受住了月球白昼和月球黑夜超高温、超低温的轮番考验,并拍下第一张月背图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1)“嫦娥四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发射过程中运用了反冲力。
(2)“玉免二号”月球车的车轮上刻着特殊的花纹,主要目的是增大摩擦力。
(3)“玉兔二号”月球车利用核电池将核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它在月球表面巡视时又将化学能转为动能。
(4)“玉兔二号”月球车拍到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对于它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火山爆发说。
(5)“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拍照过程中不可能拍摄到的景象是狂风暴雨。
(6)月球晚上的温度为﹣180℃,读作零下一百八十摄氏度。
(7)1月3日(农历十一月廿八),如果夜空晴朗,那晚上能看到的月相是。
(8)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可能发生日食
故答案为:BACCBCC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培养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