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特有的中国民族特色,它的图案与色彩图出表现出了对象的鲜活的生命征象,能体现出人类最天真质朴的美感.中国地大物博,民间艺术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在这节课中,通过欣赏分析民间艺术作品,提高知识的深度和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的重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通过动手实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感受浓厚的民族文化,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了解民族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是形成民间艺术热情奔放,质朴纯真,无拘无束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民间艺术的实物、制作染纸的工具(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用民间艺术品布置教室,挂在黑板两侧、教室两边的墙壁上,将教具整理好,播放课件音乐营造氛围。
二、导入部分:
师:(展示教具)老师手中拿着的是端午节特有的彩色小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佩戴五彩小粽子是为什么呢?
生:(摇头)为了好看吗?
师:那大家数一数上面有几种颜色?
生:五种。
师: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毒虫(蛇、蜈蚣、壁虎、蝎子、蟾蜍),佩戴五彩小粽子就象征着这五种毒虫就不能伤害孩子了,同时它还是个很漂亮的装饰品。大家看,这小小粽子的色彩都包含那么多的内容,是不是很令人感叹呀。
师:这是因为民间艺术产生于百姓之手,流传于百姓生活之中的艺术种类,十分贴近生活,它表达着普通人对生活的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艺术的图案和色彩都蕴含着我们祖国千年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精髓。(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美术的眼光来看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三、新课部分:
(一)色彩感知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色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播放多媒体,欣赏民间艺术品)这些作品中有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包含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民间艺人们总想着把生活点缀得更加缤纷多彩。
师:1、大家说说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特别鲜艳、丰富、抢眼,对比强烈)板书
2、那你们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作品时,你觉得心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呀?
生:会变高兴,愉快。
师:对,鲜艳色彩尤其是红色是人类视觉最容易接受和引起心理愉快反应的色彩,民间艺术喜欢使用极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这样既能够点缀生活环境,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兴奋、热情爽朗的情绪感受。
3、它们和生活中物象原来的色彩一样么?(不同)
4、那我们现在来找一找这些作品使用了哪些的色彩?
生:分别请学生回答各个图片使用的色彩。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民间艺术喜欢使用的色彩无外乎红、黄、蓝、绿、黑、白、紫等等,但是它们有没有让给我们面貌一致的感觉呢?
生:没有。都是各具特点。
师:(展示图片)所以,即使是同样种类的色彩,同样的题材和造型,只要色彩的面积比例不同、摆放位置不同,形成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板书
(二)色彩分析
Ⅰ、师: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很少受现实生活的限制,而都是民间艺人们对生活百象发至内心的艺术表达,那么民间艺人究竟是怎么使用色彩的呢?我们现在就通过风筝,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多媒体展示)风筝起源于我国,距今已有至少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表现了人类对飞翔的渴望,是至今我们知道的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早期是用于情报的传递和测量距离的工具,到了唐朝才逐渐演变成了集娱乐和体育与一身的玩具。
师:现在大家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作品中使用了哪些色彩?什么颜色用的多,什么颜色用的少?(使用了黑、白、红、黄、绿,黑白两色用的最多,燕子本来的色彩;红黄绿相对较少,是装饰在燕子身上的色彩。)
第二个问题:它们怎么分布的?(黑白两色是底色,各有大概一半面积,黑色主要集中在上半部分,白色主要在下半部分;红黄绿三种颜色相互搭配画出了燕子身上的图案,比较分散,在翅膀上、头上、尾巴上都有。)多媒体展示
第三、你觉得这样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看到风筝时它都在哪儿?(天上,离我们很远)它是固定不动的吗?(不是,随风而动)那么大家想一想,为了看清楚它,风筝的色彩应该怎么搭配?(应该用对比的色彩)对,那么你能找找这只风筝中形成对比的色彩吗?(使用的色彩黑白红黄绿都能够与天空的色彩蓝色形成对比;而且这些色彩本身搭配也能够形成对比,比如,黑白对比,教师提示,使色彩对比关系中的什么对比啊?明度对比红黄绿色相对比,黑白与红黄绿也形成纯度对比。)说的真棒!同学们学习过的色彩知识记得非常牢固。是啊,所有的色彩搭配都能够让我们在远远的天空中发现这只风筝。
4、那老师把红黄绿三种颜色去掉行吗?只留下黑白两色,这也能形成对比呀?
(不好看,太单调了)同学们说的很好,丰富的色彩即能够使风筝远远的看着十分抢眼,而且能让风筝看起来更加饱满、漂亮。所以民间艺术中有一句歌谣叫做(展示)“紫是骨头绿是筋,添上黄红色更新”。这就告诉民间艺术色彩要丰富,而且每种色彩在哪里使用、使用多少都好考虑好的。
Ⅱ、师:(展示多媒体)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刺绣作品,
1、谁能说说它主要用了哪些色彩?(主要用了红黄绿)还有别的颜色吗?(很少的紫色、蓝色、白色)
2、它的色彩用的并不多,可你觉得它单调吗?(没有)为什么?(因为色彩都很鲜艳色块挺大,每种大色块里都有一些少少的对比色装饰,比如说黄色的色块里有紫色、红色;紫色的色块里又有黄色红色;他们都在相互补充、相互对比,所以不单调。)
师:说的非常好,只用少量的色彩却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画面,民间艺术的智慧也在于此了,所以歌谣里又说道“红配黄,亮堂堂;红配绿,花簇簇”以及“粉笼黄,胜增光;黑配紫,臭狗屎……”,歌谣用最直白的语言,说出了民间艺术喜欢使用鲜亮色彩,喜欢丰富的色彩搭配效果。
教师小结:这两件作品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几个关键词,民间艺术喜欢使用鲜艳色彩、以及强烈对比的手法进行色彩搭配,再加上色彩的面积大小不同,分布摆放的位置不同,于是就形成了民间艺术热烈奔放、自由质朴的艺术风格。(板书)这些配色规律可是民间艺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智慧的结晶。为了便于记忆和流传,还编成了好听的歌谣,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紫是骨头绿是筋,添上黄红色更新”“红配黄亮堂堂,红配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黑配紫臭狗屎”(齐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祖国民间艺术的精华就在这朗朗上口的歌谣中流传了千年。
三、课堂实践: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具有民间特点的色彩练习。告诉老师,你们都带了什么材料啊?
每小组回答,分别带了水粉颜料、彩色卡纸和剪刀、宣纸和中国画颜料。
师:同学们带了这么丰富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大家今天一定能做出非常棒的作品,那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为这些图案配上具有民间特点的色彩吧。(教师巡视)
2、作业展示: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说一说怎么使用色彩的。说完给予掌声。
3、大家做的都非常好,老师还要给大家出个主意,看,给作品挂上彩穗,多漂亮的一件民间艺术挂盘!大家都可以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并且还做出了这么漂亮的作品,可你们知道么,已经有很多种类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而且现在也有一些种类的民间艺术正在慢慢消失,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爱护,传承,发扬)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多多的留意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并且多多地使用民间艺术给我们的生活添光增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