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音九上 1.2.4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初音九上 1.2.4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4 09:5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感受各变奏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学习巩固变奏体裁。
通过分段聆听、对比欣赏、完整欣赏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变奏曲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音乐风格并掌握其特征。
通过了解音乐历史的变迁,引导学生学习健康向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美国作曲家波特将其主旋律作为主题,加入了大量的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元素,改编为《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这个变迁也是一个音乐历史的变迁,它能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简单掌握音乐演变的历史过程,并且学习掌握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等不同风格流行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聆听中能分辨作品的变化。
掌握变奏曲的特点。
能区分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等不同风格流行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铃儿响叮当》,感受、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2)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哼唱《铃儿响叮当》的旋律。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对《铃儿响叮当》的主旋律进行改编的。
新课教学:
(1)完整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分辨《铃儿响叮当》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你能听出这是什么音乐风格吗?
(2)作品简介:《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19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到美国,进入20世纪后,又起了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将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旋律极其辉煌的历史变迁,1987年,杨鸿年先生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分段聆听:
A、主题:聆听,主题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给你什么感觉?(由钢琴演奏出一个模仿铃声的bB音,象征圣诞的到来,之后由人声哼出主题旋律,营造了一种圣诞节甜美、安详的气氛。)
B、变奏一:聆听音乐,分辨演唱形式,感受速度如何?(无伴奏合唱,速度较快,高声部模仿欢快的铃声)
牧歌风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世俗歌曲,盛行于意大利,常为无伴奏合唱,旋律自由。
C、变奏二: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哪些方面有何变化?(优美的三拍子特点明显,开始低声部的主旋律突出,之后采用高低声部的对答手法。)
华尔兹风格:华尔兹是一种舞蹈形式,以旋转为主,具有庄重典雅,舒展大方又华丽多姿的风韵。)
C、变奏三:聆听音乐,感受节奏的变化。(钢琴伴奏附点节奏鲜明,使音乐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狐步舞风格:一种舞蹈形式,特点是流动感强,动作轻盈,舒展流畅,为4/4拍。
D、变奏四:聆听音乐,你听到了什么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钢琴伴奏采用固定低音“行进”和“双音”反复,衬托合唱旋律丰富多样的变化)
爵士布吉乌吉:爵士钢琴的一种奏法,是一种快速的布鲁斯钢琴风格,常用滚奏来体现特征。
E、变奏五、六、七:聆听音乐,感受摇滚和硬摇滚的不同。
摇滚:合唱长音处的滑音和连续的附点与切分节奏,以及较强的力度,突出了摇滚乐的特点。
硬摇滚:连续使用切分音,旋律中空拍和跳音增加了歌曲的轻快感。(硬摇滚由布鲁斯发展的摇滚乐风格,是高声喧吵,带侵略性的吉他摇滚)
F、变奏八:聆听尾声,速度加快,力度加强。
(4)介绍变奏曲
(5)完整欣赏全曲,再次巩固感知。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