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题及答案
(分值:70分
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2世纪,出现100多个小国
B.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唐朝后期,一些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国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3.下列是小明同学根据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总结的顺口溜,哪一句与大化改新无关?(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设国、郡、里
B.土地收归国有化,部民转化为公民
C.国家定期分土地,农民交税给国家
D.贵族土地无偿赏,条件分封服兵役
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D.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5.下列改革措施中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的是(
)
A.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B.封君封臣制
C.王权与教权合一
D.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6.8-10世纪中叶,日本开始形成武士阶层,维系武士阶层的纽带是(
)
A.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
B.班田收授制度
C.庄园制度
D.武士道精神
7.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
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
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
④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8.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充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下列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孝德天皇开展大化改新
③查士丁尼皇帝汇编罗马法
④伯里克利发展雅典民主
A.④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9.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孔子
10.下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的知识小卡片,正确的一项是(
)
A.创立者
B.产生时间
C.诞生地点
D.宗教思想
11.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这样的主张有利于(
)
A.实现男女平等,建立公平社会
B.缓解部落矛盾,推动半岛统一
C.创立伊斯兰教,对抗麦加贵族
D.加强对外宣传,发展麦地那经济
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②穆罕默德逝世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开始传教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13.830年,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段材料最准确地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取得突出的文学成就
B.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向世界各地传播
C.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
D.阿拉伯保存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
14.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5.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以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
A.文化专制
B.政教合一
C.大一统
D.比较开明
二、辨析改错(8分)
16.文明成果是由不同民族创造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
】改正:
(2)穆罕默德是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创立的宗教。
【
】改正:
(3)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
】改正:
(4)4世纪末,法兰克王国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一个自主的民族,有计划地吸收外国文明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的一次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这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的特点。
材料二
6世纪,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者、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要求变革的动力最终导致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始于646年,试图仿照中国的唐朝,把日本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材料三
为了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1978年上半年,中国派出多个经济代表团出访日本和欧洲一些主要国家。这是中国在封闭半封闭几十年以后,再一次打开国门看世界,再一次向西方学习。
——肖冬连《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向中国唐朝进行学习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学习和模仿外国经验的看法。(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材料二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材料三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此法典的规定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国的哪次改革?结合改革内容,说说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3分)
(3)材料三中的“宗教”指什么宗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原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中兴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阿拉伯帝国是中世纪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其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分裂与统一】
材料一
公元7世纪初期的阿拉伯半岛,正处在由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由于内部财产的分化和外部世界的影响,阿拉伯人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整个社会处于极大的混乱和不安,人们已对过去的保护神发生怀疑,在不同程度上对一种更为有力的保护神有一种渴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7世纪阿拉伯的社会特征。(4分)
材料一
(2)将上面方框里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促成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因素有哪些?(5分)
【扩张与传播】
材料三
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尚劝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3)概括材料中作者认为阿拉伯文明对世界的贡献。(3分)
第四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C。
2.D【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意义。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后期”。日本从646年(即唐朝初年)开始进行大化改新,通过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D。
3.D【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A、B、C是对大化改新的正确总结,而“贵族土地无偿赏,条件分封服兵役”与大化改新无关。故选D。
4.B【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新”的体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新”的主要体现。故选B。
5.A【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选A。
6.A【解析】本题考查武士阶层的形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所以维系武士阶层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故选A。
7.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蓄养武士,因此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故选C。
8.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是在481年,孝德天皇开展大化改新是在646年,查士丁尼皇帝汇编罗马法是从529年起,伯里克利发展雅典民主是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④①③②符合题意。故选C。
9.C【解析】本题考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建立阿拉伯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故选C。
10.C【解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故选C。
11.B【解析】本题考查穆罕默德建立的穆斯林公社。穆斯林公社的主张有利于缓解部落矛盾,推动半岛统一,A、C、D的内容不符合穆斯林公社。故选B。
12.A【解析】本题考查穆罕默德的活动。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632年,穆罕默德逝世。故选A。
13.D【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根据题干材料“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可知,阿拉伯保存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故选D。
14.B【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题干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
15.D【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阿拉伯帝国为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故选D。
16.(1)×把“阿拉伯人”改为“古印度人”。
(2)×把“麦地那”改为“麦加”。
(3)√
(4)×把“法兰克王国”改为“罗马帝国”。
17.(1)大化改新前的日本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但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唐朝已经相当先进,中国文化成就灿烂辉煌,是日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2)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学习外国成功经验是加快本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外国经验必须结合具体国情,慎重选择方向和内容;不能脱离具体国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加以改造和创新。
18.(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说明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2)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
(3)伊斯兰教。主要原因:传播宗教,凝聚人心;伊斯兰教成为国家统一的纽带;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是基础;发动统一战争、夺取麦加是重要步骤等。
(4)法治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改革是强国之路;统一是富强的前提。(答案具有开放性,答出两点即可)
19.(1)四分五裂;多神崇拜。
(2)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推动;穆罕默德的领导。
(3)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文艺复兴产生一定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第(1)问,根据材料一“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对过去的保护神发生怀疑”来回答。第
(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伊斯兰教的诞生及其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影响。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产生时间:1世纪
诞生地点:阿拉伯半岛
宗教思想: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570年
582年
596年
610年
622年
630年
632年
出生
经商
结婚
创立伊
斯兰教
出走
麦地那
占领麦加
逝世
_____由此诞生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