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一、生字词
缥缈(piāo
mi?o)
数
(shù)无数
(sh?)数一数
二、重点词语含义
1.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陈,安放,摆放。
3.
不甚:不很的意思。
4.
闲游:闲暇时在外面随便走走。
三、作家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有《郭沫若全集》存世。
四、文章解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解析】街灯与明星的相似点是“无数”“明亮”。“街灯明了”,表明是黑夜,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诗人面对的社会,不正处在黑暗之中吗?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动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解析】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实到虚。“现”字与首句的“明”
字相照应,准确地描摹出夜空中星星闪现的过程。“点”字用得好,既是“点”灯,必有点灯人,既然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解析】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解析】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象既丰富,又自然。同时,也用天上的美好、富足反衬人间的丑恶、贫苦。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情绪。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解析】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一反传统的说法,把银河写成“浅浅的”“不甚宽广”,体现了诗人美好的想法,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蔑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解析】诗人想象这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这是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诗人用“定然”来表示坚信不疑。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解析】由流星联想到灯笼,幻想成真,使人不得不相信,令结尾别有一番动人的情致。句中“朵”字,本来形容花,这里形容流星像花一样美丽夺目。
五、主题归纳
这首诗诗人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六、写作特色
1.
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本诗的第一节运用联想,诗人由“远远的街灯”的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和明星相似而引起联想,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联想十分自然。本诗的第二、三、四节都运用想象。街市、牛郎、织女,都是人们头脑中已知的形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进行了再创造:把街市放到了天上,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这是因为诗人十分憎恶当时的黑暗现实,但在人间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有借助于想象的天境来表达自己的憎恶,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2.
化用故事,寄托向往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做了大胆的改造,把有情人被活活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成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这样的改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语言朴素,表现力强
如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能被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写天河用“浅浅的”,符合人们的观察所见。写牛郎织女的生活,只说他们“骑着牛儿来往”“在天街闲游”“提着灯笼在走”,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勾画出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七、问题探究
文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不一样,对此你怎样理解?
【解析】
1.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了牛郎织女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成立家庭。因触犯天规,结果两人被王母娘娘划的一道天河隔开了。王母娘娘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她限制人们去追求美好生活。以悲剧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封建礼教的无情。
2.
作品中的“牛郎织女”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作者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的再创造,是作者对严酷现实不满的一种体现。
3.
作者改编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引领我们去想象两幅使人心醉的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过浅浅的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诗人认为传说中不可逾越的天河是“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衬,赋予古老神话以心意,给诗中幻景着上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