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将中心论点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
本文是一个谈话记录,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作
者谈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谈话中阐述了“书面语应当是
口语的规范化”(也可以说成:书面语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口
语)的观点。表面上看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
的内容却是一个语言学家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
则,而且脉络清晰。本文的语言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多用
短句,多用单句,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文中所举的例证都
是报刊上的报道或是著名散文家的例证,离我们的生活很
近,也都很有说服力,平实易懂。
背 景
作者_____(1900-1986)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语言
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
语言学家
读 准 字 音
时髦( ) 弄巧成拙( )
圩堤( ) 以讹传讹( )
斟酌( ) 娓( )
máo
zhuō
wéi
é
zhuó
wěi
解 释 词 语
(1)七月流火:
(2)不假思考:
(3)以讹传讹:
(4)约定俗成:
指夏历七月大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
不经过思考。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整体感知——文章脉络
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1)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5)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第一层(2)有的文章脱离口语的原因及后果。
第二层(3-5)举三个例子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6-12)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
第一层(6)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第二层(7-9)报刊语言更应准确化,规范化。
第三层(10-11)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四层(12)语言规范化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深入探读——中心论点
1.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蕴含在谈话之中,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它有两个分论点:(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
这个论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来的。作者举了反面例子,如一些脱离口语弄巧成拙的例子,说明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又举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的例子,证明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才受读者的欢迎。作者通过讲脱离口语的危害性及举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了文章评议口语化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提出文章评议要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
拓 展 延 伸
有人认为“约定俗成”的语言就是规范的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示例:不规范的就要改过来,捍卫语言的规范“尊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新规范应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附板书设计
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