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课 周庄水韵 (语文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课 周庄水韵 (语文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09: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尼 斯


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学习目标
1.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 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作者: ,是一位男青年散
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
出生,汉族,是上海市崇明县人。
作品:有人称赵丽宏的散文为“美
文”。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
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
心散文奖”。散文集《人生遐思》一度
登上中国畅销书排行榜,销售量达七八
万册。
作者及其作品
赵丽宏
刚刚改革开放,作者赵丽宏为了
将周庄人民改革开放后,人民过上的幸福生活
表现出来,就根据自己三次游周庄的不同感受,重点描写
第三次游周庄正赶上旅游节,写下了这篇《周庄水韵》,
作者的用意是在表达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来自于改革
开放,借此倡导改革开放好的思想感情。
背 景
读准字音
斑斓 ( ) 眩目( )
娴( )熟 璀璨( )

参差( ) 剔透( )
摇曳( ) 谛听( )

lán
xuàn
xián
càn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文中形容声音柔细。
( )
②稍微一放松就消失。 ( )
③不容易猜测、预料。 ( )
④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 )
如泣如诉
稍纵即逝
难以捉摸
瞬息万变
整体感知——布局构思
文章紧扣标题“周庄水韵”,写作思路有何特点?
文章紧扣标题“周庄水韵”,先总后分。本文开头三段,先说周庄水乡给人的总体印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接着分述三次游历周庄的不同情景与感受。
作者三游周庄的经历,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前两次为略写,第三次为详写。
探读细节——三游周庄
文章为何要写三次游周庄的经历?为何详写第三次?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标明了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着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所以本文写了三次周庄水乡之游,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所以第三次周庄游详写。
作者三游周庄的情景与感受如何?作者是怎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来充分表现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的?
次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点 详略
安排
第一次游览 仲春
雨中 视觉
(色彩)
水墨画 恬淡
宁静 概


第二次游览
冬天
雪后 视觉
(色彩) 听觉
(声音) 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 色彩鲜明
万般
柔情


第三次游览 春夜旅游节 视觉
(色彩) 光带、
梦境 多姿
多彩 详

①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品析】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
语言品析
②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品析】“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20世纪80年代初,江南许多乡镇正掀起发展经济的高潮,到处开办乡镇企业,填河开路,拆房建厂,许多优美的古镇风光毁于一旦。鉴于此,请同学们谈谈如何保护古镇——周庄。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古镇原有街坊格局,体现居民生活情趣,体现民俗生活氛围,弘扬传统艺术文化,启动污水治理工程,发展高科技无污染产业,不让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