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2课 懒惰的智慧 (语文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2课 懒惰的智慧 (语文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09: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 习 目 标
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也要在“懒惰”中出“智慧”,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了 解 作 者
作者_________ ,______国作家。
凯利

读 准 字 音
倦( )容 训诫( )
碗碟( ) 水泵( ) 阀( )门 螺( )栓
亲躬( ) 捷( )径
juàn
jiè
dié
bènɡ

luó
ɡōnɡ
jié
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     )
(2)亲自做。 (    )
(3)遵守规矩。 (     )
(4)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   )
捷径
亲躬
循规蹈矩
如释重负
整体感知—— 论述结构
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理清论述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深入探读——新颖别致的论证
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干什么……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a.举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
b.举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的例子;
c.举远祖取水、渡水之事的例子;
d.举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的例子;
e.举弗兰克 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的例子;
f.举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的例子;
g.举懒汉建立“2+2=4”的规则的例子。
2、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 有何作用
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家务劳动;
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职业劳动;
第三自然段列举的是社会发展进步;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不断递增。
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
3、本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是什么?
本文的论据类型是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结合文章就要不要做“懒汉”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 展 延 伸
示例: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耗费个人生命。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必须争取不作呆干死干的“勤劳的人”,而要作巧干实干的“懒惰的人”,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懒 惰
文明发展
科学发明
技术改造
家 饭
庭 店
主 服
妇 务

社会进步
智慧
对比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