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来了许多小动物。在自然界中,这些小动物们和我们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些小动物的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行吗?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动物园,教师边出示边用生动的语言说:4只兔子。(出示4只兔子) 
(2)启发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想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很多问题,最后教师抽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 
(草地上原来有4只兔子,又来了2只兔子,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 
 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表示:大括号。(在两部分小兔 子下面出示大括号,在括号上面写上“?”,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其意思) 
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表示多少或几。)“”表示什么?(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只。) 
(4)引导学生用3句话完整地叙述一遍题意。 
(5)学写算式。 
教师先引导:原来有4只兔子,用几来表示?(板书:4)又来了几只兔子,又用几表示呢?(板书:K)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用什么方法算?(板书:4+ K=K ) 
让学生自己填空。强调: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集体交流:让学生谈谈算式,说说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 
(6)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2.学习减法的应用题。 
(1)先出示7只青蛙,让学生数数,再在图下出示大括号和“7个”“一共有7只青蛙”。板书“7”,然后动态显示跑了2只,在剩下的青蛙处出示“?”。 
(2)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7只青蛙,跑了2只,还剩几只?或原来有7只青蛙,剩下5只,跑了几只?) 
(3)引导学生写出算式并计算:7-=,做完后说说各数表示什么,算式7-2=5意思。还可以列成7-=。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7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的第1题。 
2.完成练习十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幅图就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兔子采蘑菇情境图 青蛙跳水情境图 
合起来用加法   求一部分用减法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