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
顺序。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能辨析常见的几种说明
方法。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
强海洋意识。
课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该套丛书由著名(化学)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担任编委。《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新世纪版),该分册的主编是上海气象局研究员严济运。《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中关于海洋资源有一组文章,分别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个“粮仓”“大药库”“聚宝盆”等,课文因篇幅限制仅选了其中第一篇。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的“大粮仓”、“大矿场”、“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写作背景
科学的不断进步,会使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全面,未来的海洋会是人类的“建材基地”,甚至是人类的栖息地。而海洋作为地球天气的天然调节器,更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还很不够,更令人痛心的是人类的过度开发、残酷捕捞、肆意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此我们应该深切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好我们人类的希望——海洋。
读 准 字 音
妥善( ) 鹧鸪( ) 石莼( )
浒苔( ) 维生素( ) 捕捞( )
开辟( ) 鳞虾( )
tuǒ
zhè ɡū
chún
hǔ tái
wéi
bǔ
pì
lín
[剧增]
[极限]
[尚未]
[不言而喻]
[危言耸听]
[公顷]
猛烈增长。
最高的限度。
还没有。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面积单位,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合十五市亩。
说说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想想有什么作用。
1.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龙、浒苔等。
说明方法:分类别。作用略。
2.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略。
本文第六段在已经以磷虾为例说明了为人类所熟悉的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加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呢?
答案:作者深入点明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潜力也是巨大的,更加强调了“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个主题。
本文开头和结尾“总”的部分运用了议论和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第一部分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藻类
浮游生物
鱼虾
分类别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