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09: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苏 轼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大意。
2、体会意境 。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宋朝著名诗人、书画
家、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赤壁赋》、
《春江晚景》、《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
作者简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
于是
一同、共同
表推测
只是
游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
皎洁的月光照入门内,(我)高兴地起来散步。心想没有
(可以)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
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共享月景)。
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
藻荇一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
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同学们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4、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兴奋——孤寂——喜悦——感叹
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同学们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作者把庭中月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闲人”是指政治上不得志,却有闲情雅志的人。作者因为“闲”,能处于功名利禄之外而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有雄才大略却壮志不能酬,心忧国事。自谓“闲人”,也是作者对悲凉苦闷心境的自嘲和排遣。
4、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
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小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可贵精神品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困难与坎坷面前,不气馁,不沉沦,热爱生活,充满热情,保持一种从容和洒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记承天寺
夜 游
漫步中庭
叙 事
庭下赏月
写 景
月下抒怀
抒 情
兴 奋
孤寂
喜悦
感叹




写作本文时,苏轼已被贬黄州。他备受监视,
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
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
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