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上课+评课+课件+教案)(绝对高清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落日的幻觉》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上课+评课+课件+教案)(绝对高清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09:31:35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唐 )王维
黄天祥
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蕴含 绮丽 坠落 殷红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yān 殷红
yīn 殷切
bó 日薄西山
bò 薄荷
báo薄饼
1、落日有哪些幻觉?
2、它们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书上勾画句子。)
快速默读课文找句子: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亮弧
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落日好像变大了
根据内容填表: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亮弧
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落日好像变大了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其实并没有变大)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考考你:
(1)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
(列数据)
(作比较)
(引 用)
(打比方)
(列数据)
我也能: (1、2组作生动描写, 3、4组讨论产生原因)
雪 景 图
日出
刘白羽
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美文欣赏:
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见识了落日那神秘的幻觉,懂得了它们产生的科学原理,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常识,也领略了它优美的语言,更懂得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所以我们要用知识炼就金睛,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力争做个生活的智者!
文学欣赏:
古清生《黄河落日》
莫怀戚《家园落日》
科学知识:
李海沧《长河落日扁》
课后推荐阅读书目:
板书设计: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逻辑为序
落日幻觉 --------------- 科学原理
语言生动

炼就金睛,
发现本质,
争做智者!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赛课教案: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郫县花园学校 章霞
教学设想:
首先,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学生需掌握本文的说明知识,了解本文的科学道理,这两者我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并结合生活实例来完成;同时,我选用了几幅落日图来加强知识的直观性。其次,本文语言较生动,尤其第二段,所以我让学生练习写作,学以致用。最后,我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探究之心,我采用了美文欣赏和推荐阅读的方式来完成。
教学目标:
1、了解落日的幻觉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3、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4、学习本文的生动描写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图片)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到底谁错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共同来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作者)。
二、疏通生字(多媒体展示)。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速读要求:1、落日有哪些幻觉现象?
2、它们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书上勾画句子。)
四、多媒体展示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现象和原因:
1、读出你找到的写落日幻觉现象及其原因的句子,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表格的内容。
2、同时欣赏四幅不同的落日幻觉图。
(1)图一:落日颜色深黄、殷红
(2)图二:神秘的暗弧、亮弧和迷人的紫光
(3)图三:“扁”日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折射现象?)
(4)图四:变“大”的落日
3、组织、观察两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落日变大的原因。
五、探究:
1、作者写了落日的现象和产生原因,那么二者是怎么衔接起来的呢?
(第三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2、哪段我们还没提及?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引出说明话题;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以“看到---------的现象,原因是:--------------”的句式读一读表格,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探讨本文的说明顺序:(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七、探讨本文说明方法:
1、小组内探讨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教师出题“考考你”(多媒体展示)。
八、我也能:多媒体出示一幅图,分组生动描写和讨论产生原因:
1、雪景图
(学生先组内讨论,再交流,教师作简评。)
2、美文欣赏:刘白羽《日出》
(目的:体会生动描写;为学生习作作优秀示范;见识大自然的神奇壮观。)
九、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见识了落日那神秘的幻觉,懂得了它们产生的科学原理,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常识,也领略了它优美的语言,更懂得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所以我们要用知识炼就金睛,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力争做个生活的智者!
附:板书设计: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逻辑为序
落日幻觉 --------------- 科学原理
语言生动

炼就金睛,
发现本质,
争做智者!
十、 课后推荐阅读书目:
美文欣赏:古清生《黄河落日》
莫怀戚《家园落日》
科海泛舟:李海沧《长河落日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