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恰当的引导促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
——评符利霞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
【评教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评学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评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活动目的
导入 故事导入 听、看、思考 图片展示,揭示课题。 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字词积累 用多媒体出示课下注释的文言词要求学生翻译 1、学生比赛式的抢答
出示文言字词及翻译内容 要求学生养成在预习中就有文言字词积累的意识并及时在课堂上得到反馈
比赛朗读 出示朗读标注,抽学生朗读并参与比赛的行列中 1、先两个同学朗读全文,其他同学作出评价2、听老师读,并给老师的朗读作评价 朗读要求 在师生共同的比赛朗读中,已经解决了文言字词的问题,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直译方法指导 1、教给学生“六字翻译法”;2、示范翻译第一句 1、记忆“六字翻译法”2、在教师示范翻译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地翻译全文3、读去掉标点符号的原文 展示学生翻译的结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较为准确地使用了翻译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 1、设计问题2、教师板书学生分析出的人物形象的重点词语 结合文本说出自我分析出的人物形象的结果 1、本文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陈太丘、友人、元方,你对他们有何评价(或者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2、用“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说几句话。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鉴别中提升自我的情感价值观
指导背诵 方法引领 自选方法背诵 背诵方法介绍 语文重在积累
拓展练习 设计拓展训练的文言文《吴起守信》 自读《吴起守信》,完成练习 出示《吴起守信》及练习题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达到对课外文言文的训练目的。
【评教学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原文文本到课外的练习,再到“三字经”,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而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难题的探讨上,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让学生的活动变得非常有效;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而教师的参与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学而得法,学而能力逐步提升,也体现了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4、教师多次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多次用了竞赛的方式进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5、花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7、教师特别注重对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翻译全文的环节中,特别训练了“六字翻译法”,并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从独立完成,到小组合作并到课外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了方法之后及时地得到了训练。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点评指导着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要结合文本的语言,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写出了谁的什么性格。从多个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后回答问题的学生分析得全面些,准确些,都是教师点评的结果。而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点评中很有效地完成了,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自我的分析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有效性的课,学生在课堂上文言知识的积累及时,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升了。相信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利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自我阅读文言文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
第25课 陈太丘与友期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孔融让梨 少年宰相甘罗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值
……
课件制作者和执教者:符利霞
陈太丘与友期
翻译红色的文言词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⑵太丘舍去
离开
⑶ 去后乃至
才
⑷门外戏
玩耍
⑸ 相委而去
丢下
⑹ 则是无信
诚信
读一读 记一记:
⑺ 则是无礼
⑻ 下车引之
⑼ 入门不顾
⑽尊君在不
⑾待君久不至
⑿君与家君期日中
拉
礼貌
回头看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对对方的尊称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猜读: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大意?
(提示:人 事 怎么做?)
“六字”翻译法
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
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将省略内容或关联词补出来。
读一读 译一译
留 替 调 补 删 组
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
组词法,有时候也叫加字法
字 字 落 实 一一 对 应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友人)过了正午还没到,
太丘放弃等待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的年龄是七岁,(在)门外玩耍。
③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⑤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我的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就生气了:“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丢下别人就离开了。
⑥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在正午。
(您)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下车拉他,元方进入家门,头也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返回
提示:
1、本文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陈太丘、友人、元方,你对他们有何评价(或者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用“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说几句话。
1、图像记忆法
2、抓住叙事线索: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读一读 背一背
不至→
客问元方→
友人便怒→
引之
读一读 练一练(见《文科爱好者》P72)
吴起①守信
昔②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④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昔:以前
③俟(sì):等待 ④服:使------信服(使动用)
练习:
1、猜读:复述故事内容
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五千年,文明史,
礼仪邦,德至上;
国之魂,民之本,
仁义礼,诚信善。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温江公平学校 符利霞
一、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的是汉末名士陈方元七岁时,直言责父友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少年的聪明机智和落落大方,揭示了诚信、明礼的为人之道。
二、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的第四篇文言文,我现在的学生只学过一篇《童趣》,虽然了解文言文的“六字”翻译法,但优生不能灵活运用,大部分学生不会用,只能了解文章大意,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直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要用“六字”翻译法来训练学生进行翻译、快速理解文意。同时,文章虽短小,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结合文本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培养他们立足于文本进行分析理解的思维能力。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学本课时,特别设计了自由读、评价读、再读和演读、背诵多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起到“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灵活运用“六字”翻译法,对文章进行直译。
3、圈点勾画,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古人诚信、明礼的为人之道。
四、教学重点
1、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注释、灵活运用“六字”翻译法进行文意理解。
五、教学难点
结合文本进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分析。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竞赛法
3、拓展迁移法
七、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图片展示):
古代聪明的少年图片来导入
(二)读一读,赛一赛
检查课前对文言字词的积累情况
(三)读一读,评一评。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通假字;
2、抽学生读,学生点评。
3、教师范读,给老师点评。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故事
(四)读一读,译一译
1、回顾翻译方法
首先,大家回顾一下,在我们之前学到的“六字”翻译法是哪六个字呢?
“留、替、调、补、删、组”。留:留下古今通用的专有名词。 替: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补:将省略的内容或关联词补充出来。 删:删除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组:用这个古汉字组词,多组几个词,选其中认为最恰当的作为自己翻译的,但一般用于自己猜的部分。
2、教师示范翻译第一句,强调直译
3、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句话进行翻译
4、师生共同翻译
5、去掉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五)读一读 品一品
1、让学生去质疑问题,探讨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
2、教师提炼问题,分析出本文的三个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
(六)读一读 背一背
背诵方法指导:
1、图像记忆法
2、叙事线索记忆法
(七)读一读 练一练
用《吴起守信》的故事进行练习
(八)结束语:
诚信是一篇童话,纯真有趣,意味悠远;诚信是一首长诗,优美隽永;诚信使人们彼此认同共度难关;诚信使全人类紧紧团结在一起。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做诚信、明礼之人,愿我们每一个生命中的诚信之花永远绽放!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 不诚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 彬彬有礼、聪明机智、落落大方
陈太丘 诚信
教学后记:
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是一节重学法、重积累、重能力培养的课。
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很到位,指导很有效。学生在学文言文之前已经对课下注解中的字词非常清楚了。在课堂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非常好,回答此类问题非常积极。
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读的方式多样而有层次。教师多次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这种形式是非常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在学生初读评价中,学生已经对其字词的准确读音有了更好的掌握,而教师参与其中的朗读,更是给学生朗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能在去掉标点符号时自我去鉴别断句、情感等,无疑又让读上了一个台阶;最后教师还设计了当堂的背诵。让每一次的读都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教师的学法指导,有效而恰当。在翻译全文时,教师让学生回顾了曾经学过的“六字翻译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地运用这些方法,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拿得准的用上相应的方法去翻译,之后再组内进行交流,这样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合作,整个过程照顾到了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在每一步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逐步提升;而对人物形象作分析的这一环节,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要怎样分析,而是从学生分析回答中作出恰当的点评,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答案是最好的,较好地掌握了分析人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遗憾。课前设计的环节没有在课堂上的40分钟去完成,后面的环节显得有些仓促,学生没能真正在课堂上展现其课外练习的能力。好在教师较为灵活的机制处理,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已经完成了,整个课堂的安排还是完整而圆满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温江公平学校 符利霞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注意语言积累、朗读和勾画的能力。《陈太丘与友期》是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后一则。讲述的是汉末名士陈元方七岁时,直言责父友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少年的聪明机智和落落大方,展现了诚信、明礼的为人之道。
2、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学生只学过一篇文言文《童趣》,虽然了解文言文的“六字”翻译法,但也是初步接触,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直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要用“六字”翻译法来训练学生进行翻译、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同时,文章虽短小,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文言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学本课时,特别设计了比赛读、示范读、评价读、理解读、背诵多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起到“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促积累”的作用。
3、教学目标
①、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②、灵活运用“六字”翻译法,对文章进行直译。
③、圈点勾画,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古人诚信、明礼的为人之道。
4、教学重点
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结合注释、灵活运用“六字”翻译法进行文意理解。
5、教学难点
结合文本进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分析。
二、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竞赛法
3、拓展迁移法
三、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法(图片展示)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古代几个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从而引出本文的人物之一——陈元方。(理念: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语言的渲染,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古文学习的氛围。)
(二)用竞赛的方式积累文言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的方式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展示在课件中,既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更是让学生迅速地积累文言字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采用竞赛的方式把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喜欢的形式,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已经记住了这些文言字词了。
(三)师生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学生已经预习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读到了什么程度是需要及时反馈的,是老师在课堂中灵活处理,改变教育方式,实施教学机制的基础。先请两个学生朗读,在学生朗读对比中,其他学生找到差距,给予评价,从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有感情来进行评价;接着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学生比赛,而教师读的目的是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四)掌握“六字”翻译法,对全文进行直译
先让学生回顾翻译方法有哪六字,然后教师以文章的第一句作为示范,并强调“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原则。之后学生学以致用,再选择自己认为最容易的一句进行翻译。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互相解答疑难,全文的翻译任务也就完成了。最后由一个组把翻译的内容进行一个展示。(这一过程要让学生掌握“六字”翻译法,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提高其翻译能力。)
(五)去掉标点,再读课文
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之后,及时进行一个反馈的检测,那就是去掉标点,让学生再读,从学生对文字的断句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能力,也检测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还能为下一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打好一个基础。
(六)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明确本文有几个人,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对内容的筛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学生品质能力的培。(这一环节是学生的难点,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感悟古人诚信、明礼的为人之道。)
(七)引导背诵,当堂积累
在教师图像记忆法和线索记忆法的引导下,让学生很快地再现本文内容,理解性地把全文背诵下来。
(八)拓展迁移
用《吴起守信》的故事进行练习,并用“三字经”语言强化其价值观。
(九)结束语:
诚信是一篇童话,纯真有趣,意味悠远;诚信是一首长诗,优美隽永;诚信使人们彼此认同共度难关;诚信使全人类紧紧团结在一起。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做诚信明礼之人,愿我们每一个生命中的诚信之花永远绽放!(感情价值观的熏陶)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呈现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全过程,既是文本分析时的思路,又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形象地展现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提升学生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