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09: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细致观察和连续性观察,写好观察笔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感受作者连续观察、细致观察,要通过理解个别字词或者句子,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的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高于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持续性跟踪观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解决了课文当中难懂的生字词,初步了解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生动细腻。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是如何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爬山虎的脚。
2、学生朗读,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第二自然段(品读描写叶子的句子,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从哪些词语可以生动的写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
(嫩红 嫩绿 绿的新鲜)
①学生体会嫩红与嫩绿的区别,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感受作者细致观察。
②思考:由嫩红到嫩绿,作者进行怎样的观察?
(2)从哪些词语可以形象描写叶子的分布特点?
(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铺开 没有重叠也没有缝隙)
①作者此时身在何处?
②想象:树木葱茏,作者在家里面对一面铺满爬山虎的墙独自欣赏,仔细阅读,发挥想象,你看到怎样的景色?
③图文结合,说说作者描写得怎么样?
(准确生动,观察细致)
4、品读3-5自然段(重点解读爬山虎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图文结合,中心理解“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问题:细读感悟,体会作者表达技巧。
(作者描写详细、逼真,十分准确)
↓→准确的表达源于细致的观察
(2)结合课后习题品读感悟。
习题: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①小组合作阅读,画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句子,交流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梳理。
②动一动,演一演。学生以手代脚演示一下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体会“伸、触、巴、拉”几个连续性的动作以及细丝的变化。
③重点指导:“巴”。
看一看,对照课本上图片,看一看爬山虎的脚怎么巴着墙。
换一换,换成“粘、挨”行不行?为什么?
做一做,学生把自己的手掌当成小圆片贴在墙上,感受接触面增大,力量增强。
(‘巴’是一个持续性动作,写出来爬山虎的脚紧紧的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受,理解唯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细微之处。
(3)结合课后习题,学生说一说爬山虎盘爬的过程。
(4)根据学习方法,自主阅读第五自然段,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性,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巧用资料袋,巩固提升
学习方式:对比记忆,相互找找茬。
相同点:作者都是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同时在颜色、状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
不同点:图文结合,更加形象直观丰富;表格记忆横向分类,纵向比较,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小结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了解并掌握的观察方式,我们还要尝试在连续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写观察记录,我们可以借助我们的资料袋利用图文结合法或者表格法进行习作。还可以回顾我们三年级学过的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丰富我们的习作。当然还可以利用其它的学科资源,如,科学课中观察蜗牛爬行的轨迹进行习作。
作业
学生根据课本习题要求积累文中写的准确、形象的句子。
要求:字迹清楚、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